陳俊杰 葉親穎
(湛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眼科,廣東湛江524000)
小梁切除術治療青睫*綜合征的臨床分析
陳俊杰 葉親穎
(湛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眼科,廣東湛江524000)
目的探討小梁切除術治療青睫綜合征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18例(20眼)青睫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小梁切除術進行治療,比較術前、后情況。結果遠期眼壓控制成功率為95.0%,明顯高于術前(75.0%)及術后(15.0%),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眼眼壓過高者加用美開朗或派立明后降至正常;術后視野進步16眼(80.0%),無變化3眼(15.0%),惡化1眼(5.0%);術后濾過泡均良好,呈扁平隆起狀,未出現脈絡膜淺脫離及黃斑水腫。結論采用小梁切除術治療青睫綜合征有助于提高視野,降低眼壓,療效確切,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小梁切除術;青睫眼;睫狀體炎
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征(glaucomatocyclitic crisis)簡稱青睫綜合征,屬于一類繼發(fā)性青光眼,是前部葡萄膜炎伴青光眼的一種特殊形式,臨床特征主要為非肉芽腫型睫狀體炎伴明顯眼壓升高[1]。青睫綜合征多為單眼同側反復發(fā)作,具有自限性,無自覺癥狀或癥狀輕微。部分病例反復發(fā)作導致眼壓持續(xù)升高,藥物治療易出現神經乳頭凹陷性萎縮,進而導致青光眼性視盤及視野損害。因此,采用手術治療意義重大。我院采用小梁切除術治療青睫綜合征取得不錯的效果,現結合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從2012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青睫綜合征患者中選取18例(20眼)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雙眼患者2例,男14例(16眼),女4例(4眼),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52.3±1.4)歲,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3.6±1.2)年。視野已損害14例16眼,正常4例4眼。術前用藥情況下眼壓18~59 mmHg,平均眼壓(30.9±8.5)mm-Hg。手術指征:①青睫綜合征反復發(fā)作,生理杯擴大,伴有視乳頭或視野改變,呈進展趨勢。②病程較長,眼壓超過60 mmHg,藥物治療難以控制。
1.2 手術方法對所選患者行小梁切除術,常規(guī)表面麻醉聯合球結膜下麻醉后以角膜緣為基底做上方結膜瓣,結膜瓣下放置0.3 g/L絲裂霉素C3~5 min,再以生理鹽水徹底沖洗。以角膜為基底于鞏膜瓣上行1/3鞏膜厚度的淺層鞏膜瓣,行深層角鞏膜及小梁組織切除3 mm×2 mm,再切除周邊虹膜。依次縫合鞏膜瓣及結膜切口。術畢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阿托品眼膏,常規(guī)包扎術眼。術后使用阿托品眼膏及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局部交替應用糖皮質激素及抗生素滴眼液。術后檢查視力、視野、眼壓、前房深度及濾過泡。
1.3 療效評價
1.3.1 眼壓情況隨訪6個月~5年,平均(25.3 ±12.6)個月。眼壓≤9 mmHg為眼壓過低,10~21 mmHg為眼壓控制成功,≥22 mmHg為眼壓過高。
1.3.2 視野檢查術前及術后采用Octopus101自動電腦視野計檢查動態(tài)視野,以Esterman百分格法測量等視線內的點數表示術前、后視野變化情況,評價等級如下:視野積分增加≥5個百分點記為視野進步;視野計分變化為3~4個百分點記為無變化;視野計分減少≥4個百分點記為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并作比較分析,計數資料及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前及術后眼壓變化比較術后眼壓控制成功率為75.0%,遠期為95.0%,遠期眼壓控制成功率明顯高于術前及術后,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眼眼壓過高者加用美開朗或派立明后降至正常。見表1。
表1 術前、術后及遠期眼壓變化比較,例(%)
2.2 術前、后視野變化
18例(20眼)患者術后較術前視野進步16眼(80.0%),視野無變化3眼(15.0%),視野惡化1眼(5.0%)。術后濾過泡均良好,呈扁平隆起狀,未出現脈絡膜淺脫離及黃斑水腫。
青睫綜合征又稱Posner-Schlossman綜合征,是一種以輕度非肉芽腫性睫狀體炎伴眼壓升高為特征的常見眼科疾病。其發(fā)病急,多見于青壯年男性,主要為單眼同側反復發(fā)作,臨床癥狀包括霧視、眼脹、虹視及視力模糊等。
1948年Posner等首次報道青睫綜合征,指出該病屬于一種自限性病變,復發(fā)率較高,但對視功能無影響,預后良好。但后來不少學者通過長期隨訪發(fā)現,部分患者可出現視野及視乳頭改變等不可逆性視功能損害,藥物治療降眼壓作用欠佳。臨床研究表明,青睫綜合征患者眼壓升高可達50~60 mm-Hg。另外,青睫綜合征亦存在眼壓交叉現象,即非發(fā)作期眼壓低于健側眼,發(fā)作期患眼眼壓高于對側眼。青睫綜合征升高眼壓的發(fā)生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可能與房水生成增加合并房水流暢系數降低有關[2]。持續(xù)性高眼壓可在一定程度上損傷眼球組織及視功能,進而縮小視野,降低視力,嚴重者甚至失明[3]。為避免患者出現永久性視功能喪失,需及時行手術治療。國內外多項研究指出,青睫綜合征可導致青光眼性視神經改變及視野改變[4]。因此,手術治療青睫綜合征的關鍵是降眼壓和提升視野。
小梁切除術由Cairns提出,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青光眼的一種常見濾過性手術[5]。小梁切除術在角膜邊緣建立新的眼外引流通道,增加房水外流,使房水由前房流至球結膜下間隙,進而降低眼壓。研究指出,濾過性手術可在減輕睫狀體炎嚴重程度的同時降低眼壓及術后復發(fā)率[6]。小梁切除術通過促進房水外流濾過帶走前房炎癥介質,與此同時,炎癥反應減輕可降低濾過通道失敗。因濾過泡瘢痕化可導致手術失敗,為保證濾過手術成功率,本研究局部應用絲裂霉素C發(fā)揮抗增殖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及遠期眼壓控制成功率分別為75%、95%,均明顯高于術前(15%);術后較術前視野進步率80%(16/20),且術后未出現脈絡膜淺脫離及黃斑水腫等并發(fā)癥,與宋彥華等[7]報道一致,證實了采用小梁切除術治療青睫綜合征有助于控制眼壓,改善視野,且預后良好,并發(fā)癥少。綜上所述,小梁切除術治療青睫綜合征臨床療效顯著,復發(fā)率低,是挽救患者視功能的有效方法。
[1]張杰,鐘一聲.中心視野檢查聯合周邊視野檢查在青光眼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眼科雜志,2010,18(5):407-409.
[2]王玉宏,孫興懷,孟樊榮,等.青睫綜合征手術療效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5,23(10):1100-1103.
[3]許悅鈞,祁瑩.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0):177-178.
[4]李樹寧.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征的臨床思考[J].中華眼科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3,3(4):201-203.
[5]張滄霞,鄭艷霞,孫臥林,等.改良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高眼壓持續(xù)狀態(tài)的臨床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10): 2042-2044.
[6]徐曉萍,許霞,周宏健,等.非穿透性小梁手術治療青睫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yī)學,2007,19(6):480-482.
[7]宋彥華,劉哲麗.小梁切除術治療青睫綜合征的臨床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08,8(6):1250-1251.
R775.3
B
1004-7115(2015)10-1175-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6.035
陳俊杰,男,廣東湛江人,醫(yī)師,本科,主要從事臨床眼科工作。
201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