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鏈接:中央電視臺《新聞1+1》欄目
□ 播出時間:2015年2月12日
□ 主持人:董 倩
◆“中央企業(yè)今年要問責一批,抓典型。希望誰也別當這個典型,趕快把主體責任、監(jiān)督責任負起來。中央都講到這個程度了,我們還不落實,還等什么?!”
◆“消費萎縮戳破的只是‘腐敗經濟營造的虛假繁榮,是糾風反腐形勢下經濟回歸正常的表現。也只有堅決反腐,我國市場秩序和社會環(huán)境的公正公平才有保障?!?/p>
董倩: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播出的《新聞1+1》。前天,中紀委網站上公布了2014第三輪巡視工作的反饋情況,人們從中看到了一些非常刺眼的詞,比如“吃里爬外”“損公肥私”“牟取黑金”“權力庇佑”“暴利工程”“退而不休”“紅頂中介”等等。這種非常嚴厲的措辭反映了被巡視的8家央企所存在的共同問題。更讓人關注的是,就在這些刺眼的詞進入公眾視野的第二天,中紀委召開了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布置了2015年將要巡視的26家央企名單。我們今天就來關注這個話題。
春節(jié)過后,26家央企將被巡視
視頻解說:按照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議的安排,2015年春節(jié)一過,13個中央巡視組就將對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26家中央企業(yè)展開專項巡視。
這個消息一出,公眾就關心這樣一個話題:央企高管,還能過個好年嗎?
“讓巡視利劍高懸、震懾常在?!?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議指出,“中央決定在今年完成對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yè)和金融企業(yè)巡視的全覆蓋。”
昨天,國資委主任張毅在《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上發(fā)表的一篇署名文章提出:“中央企業(yè)今年要問責一批,抓典型。我希望誰也別當這個典型,趕快把主體責任、監(jiān)督責任負起來。中央都講到這個程度了,我們還不落實,還等什么?!”
嚴厲的要求、堅決的態(tài)度,成了今天媒體廣泛關注的焦點,有媒體就以《顫抖吧,央企蛀蟲》為標題發(fā)表文章。
“央企反腐”已成為最近的熱詞。
2014年中央巡視組第三輪專項巡視的反饋情況向社會公布:被巡視的中國船舶、中國聯(lián)通、中國海運、中石化等8家央企,無一家是干凈的!“吃里爬外”“損公肥私”“謀取黑金”“利益輸送黑洞”“權力庇佑”“靠船吃船”“靠山吃山”……中央巡視組通報使用的這些詞匯,一針見血地道出了8家被巡視央企普遍存在的問題。
董倩:難怪有人這樣調侃:“這個年讓很多人怎么過呢?”現在我們連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高先生,人們往往格外關注開年的“第一次”。2015年春節(jié)后的第一輪巡視鎖定在26家央企上,這是否具有標志性意義?或者說表明了今年反腐工作的什么動向?
高波:在1月中旬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實際上已經對治理國企腐敗做出了明確指示和具體要求,所以,春節(jié)后的第一聲“反腐春雷”將從央企開始,不足為怪。我們常把國有企業(yè)看作“共和國的長子”,而且很多央企也確實是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超級航母”,它們的成敗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安全、政治安全,也關系到共產黨的執(zhí)政安全。所以,嚴厲懲治、清除國企特別是央企的腐敗,不僅對國家的治理、全面深化改革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也具有全面從嚴治黨的風向標意義。
董倩:以往,諸如“牟取黑金”“退而不休”“紅頂中介”等揭露央企腐敗黑幕的詞,都是不拿到桌面上的,人們都心照不宣,如今卻旗幟鮮明地出現在中紀委的文件里。高先生,您覺得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
高波:這表明,我們黨的巡視制度更加成熟了,巡視工作更加扎實了,巡視成果更加豐碩了,尋虎找蠅、發(fā)現問題的能力更強了。這也表明,反腐再也不是耍嘴皮子的表面功夫了,而是甩開膀子干的硬功夫、硬本事、硬能力。
央企、國企成為腐敗的重災區(qū)
視頻解說:2月10日,上一輪8家央企的“巡視清單”剛剛公布;2月11日,新一輪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就緊接著召開。這樣緊鑼密鼓的行動,并不是巧合。
1月14日,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公報剛一“出爐”,就有媒體分析:全會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國有企業(yè)將成為反腐的“第二戰(zhàn)場”。
(電話采訪)李永忠(制度反腐專家):由于央企、國企的權利結構更加集中,其尋租、設租的機會比黨政機關還大,而監(jiān)督機構設置又很薄弱,因此央企、國企很容易成為腐敗的重災區(qū)。
視頻解說:回顧2014年落馬的政府高官,我們不難發(fā)現,在他們身后,或多或少都有央企或者國企源源不斷地向他們“輸送真金白銀”。
2014年12月11日,因受賄3558萬余元被一審判處無期徒刑的國家發(fā)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就曾幫助廣汽豐田項目通過審批,而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也為劉鐵男的兒子劉德成安排工作,并提供了累計121萬余元的薪水。
中石油前董事長蔣潔敏曾在海南投資重大石油項目,幫助海南省原副省長冀文林樹立政績,為冀文林在海南主政增色不少。
(電話采訪)李永忠:一個本來只值幾百萬元或者幾千萬元的小煤礦,就是由于某個腐敗高官打了招呼,或者通過其秘書或子女、親友出面,某個央企就以高出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收購,這就是巨大的利益輸送。
視頻解說:2014年被中央巡視的8家央企之中,沒有一家是干凈的。
董倩:政府官員落馬往往與國企的利益輸送有關系。高先生,中央今年對26家央企的專項巡視是不是也要針對這個問題并加以解決?
高波:是的。專項巡視就是一把反腐利劍,利劍所向就一定是腐敗問題比較集中的地方。從目前巡視和信訪舉報查辦案件的相關情況來看,國企之所以成為腐敗的重災區(qū),一方面與它的下游關聯(lián)企業(yè)交易有關——一些下游關聯(lián)企業(yè)為了拿到國企的項目或資金、資源,甚至成了職業(yè)行賄人,搞亂了市場經濟環(huán)境;另一方面,從其上游看,往往與一些領導干部甚至高級領導干部插手國企的經營有關——他們的配偶、子女參與了利益輸送網絡的編織過程??梢哉f,國企腐敗不除,市場經濟秩序很難健康,黨員領導干部所處的政治生態(tài)恐怕也很難好轉。所以,黨中央抓國企腐敗的治理,應該說是打到了“七寸”上,其結果值得期待。
董倩:對央企的巡視有可能涉及到許多專業(yè)性問題。高先生,相對于國家機關和國有事業(yè)單位,對央企的巡視應該有哪些新的特點呢?
高波:對國企、央企的巡視與對黨政機關的巡視,首先是具有共性的。比如,在用人、管事與決策上等等。同時,由于國企手中掌握著大量壟斷性、經營性、命脈性的資源,它在資本運作、內部治理以及復雜的項目運作、跨國(境)項目運作過程中,又具有復雜性、專業(yè)性甚至隱蔽性,對國企、央企的巡視又必然有其個性。因此,對巡視央企、國企的工作人員來講,就要有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既要了解市場經濟運作包括相關法律運作的特點,又需要具備資本運作、企業(yè)經營管理等方面知識。同時,從現實的角度講,國企巡視組應該配備有財務、審計、法律等專業(yè)背景的人才。
必須解決國企整改不力的問題
董倩:目前,社會輿論普遍關注這樣一個問題: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某個央企有問題,要求企業(yè)整改,企業(yè)也答應整改,但是巡視組走了之后,這些問題能夠得到落實嗎?
視頻解說:早在2011年,針對一汽集團的巡視就發(fā)現了一些問題,中央巡視組要求企業(yè)進行整改。但是,當中央巡視組在2014年對其進行第二輪巡視時卻發(fā)現,一汽集團對巡視組指出的問題整改不力,在汽車銷售、資源配置等領域腐敗問題仍然多發(fā)。
與一汽集團情況相似的還有東風汽車公司。去年11月27日,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對其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專項巡視。在巡視組所反饋的情況中就包括該企業(yè)部分領導的親屬違規(guī)經商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中央巡視組在2011年就已要求整改。
除此之外,據《中國經濟周刊》統(tǒng)計,黨的十八大至今,中央紀委網站共發(fā)布了76名國企高管被查處的信息,其中涉及到13名央企高層。從行業(yè)的角度進行觀察,76名被查處的國企高管廣泛分布于能源、冶金、金融、傳媒、運輸、軍工等多個行業(yè)。統(tǒng)計顯示,能源行業(yè)成為國企高管腐敗行為的高發(fā)區(qū)。
而在中央巡視組反饋的情況中,“利益輸送”一詞反復出現。那么,誰在輸送利益?又是向誰輸送利益、怎么輸送利益的?對于央企來說,這樣的利益輸送背后都存著在國有資產的流失。
中國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曾表示:“國企高管腐敗100萬元,平均要輸送1億元的交易額,背后存在的安全、環(huán)保、質量問題,將給社會、國家?guī)黼y以估量的損失。”
然而,就在近兩年我國全面展開反腐敗斗爭的時候,當前的國企經營狀況并不樂觀。上個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14年GDP增長7.4%,而國企利潤僅比上年增長3.4%,負債卻超過66萬億元。對此,很多媒體稱這個利潤數字創(chuàng)下了24年來的新低。
面對這些數據,有人將其跟反腐敗力度加大扯在一起,認為是反腐影響了經濟發(fā)展。對于這些觀點,今天中紀委官網上發(fā)布的一篇文章予以駁斥:“消費萎縮戳破的只是‘腐敗經濟營造的虛假繁榮,是糾風反腐形勢下經濟回歸正常的表現。也只有堅決反腐,我國市場秩序和社會環(huán)境的公正公平才有保障?!?/p>
央企反腐有利于經濟發(fā)展
董倩:即將展開巡視的26家央企,要么是業(yè)內的龍頭老大,要么已經躋身世界500強。如果對它們進行巡視時發(fā)現了腐敗問題,會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會不會對它們自身的發(fā)展帶來影響?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請教一下經濟學家馬光遠。
馬光遠:“反腐影響了中國經濟”這個觀點非?;奶?。這個觀點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說30多年來中國經濟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為腐敗。你說這個觀點荒唐不荒唐?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在減速。我覺得,中紀委的一篇文章說得非常好: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速度該減了,應該調整的東西需要去調整,以前積累的那些矛盾需要去解決,僅此而已。其實,腐敗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首先,就公平而言,正兒八經、遵紀守法的人往往得不到機會,那些官商勾結的人反而能得到機會。
其次,就效率而言,腐敗是一種尋租行為,本來1塊錢可以辦成的事,但由于腐敗,花10塊錢、100塊錢可能都辦不成,效率嚴重下降。
再次,正常的經濟秩序應該是鼓勵競爭、鼓勵創(chuàng)新、鼓勵創(chuàng)業(yè),然而,腐敗卻導致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根本沒有空間、沒有環(huán)境。反過來講,中國經濟今天所經歷的一些痛苦恰恰是腐敗所造成的。
所以說,反腐敗正在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為下一步的經濟健康發(fā)展,為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構建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huán)境,奠定一個非常好的政治基礎。這表明,反腐敗對中國經濟是有正面意義的,沒有任何負面影響。
董倩:非常感謝馬先生。下面請問高波先生,為什么有些問題會在國企、央企反復出現,怎么改也改不掉?
高波: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第一是人的原因。一些國企、央企高層的思想認識還停留在舊常態(tài)中,習慣了紀律不執(zhí)行、不負責的“破窗效應”,仍認為反腐敗只是一時緊一時松,“好日子”還會回來。第二是國企、央企治理結構改革滯后的原因。比如公司運作的權力比較集中、監(jiān)督機制比較缺失等等。但是,在當前的反腐新常態(tài)、經濟新常態(tài)下,我想提醒的是,誰不重視巡視組,巡視組可能就要重視誰。
董倩:通過馬光遠先生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反腐會給某個集體帶來陣痛,但從根本上看,反腐不會影響經濟健康發(fā)展,而且會成為整個社會不斷前行的動力,為國家不斷注入活力。在2015年,期待對國企、央企的反腐能帶來一股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