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峰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
第75屆ADA年會臨床藥物研究薈萃
沈云峰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
Assemble of Clinical Drug Trials in the 75thADA Scientific Session
沈云峰 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副主任,江西省內(nèi)分泌代謝病研究所副所長,江西省青年科學家,江西省衛(wèi)生系統(tǒng)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兼任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青年委員、肥胖學組委員,江西省內(nèi)分泌學會委員,《中華糖尿病雜志》、《中國糖尿病雜志》基層專刊、《糖尿病天地·臨床》編委。
本屆ADA年會發(fā)布了較多涉及糖尿病及其相關疾病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本文收集、總結了其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并作一簡要的描述。
利西拉來(也稱利司那肽,Lixisenatide):ELIXA (The Evaluation of Lixisenatide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研究
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2型糖尿?。═2DM)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3倍,且超過60%的死亡源于心血管并發(fā)癥。盡管已有一些有效治療手段,T2DM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的患者仍存在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因此,找尋具有心血管保護效應的治療措施相當重要。
ELIXA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的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入選患者均為T2DM,且近180天出現(xiàn)過ACS。ACS定義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on-STEMI)或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UA)。一級終點為聯(lián)合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非致死性中風和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住院。次要終點包括聯(lián)合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非致死性中風、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住院、心力衰竭住院和冠脈重建。另一個研究目的是評估T2DM合并ACS患者使用利西拉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低血糖、胰腺炎和腫瘤發(fā)生。
ELIXA研究于2010年6月24日正式啟動,入選了來自6個地區(qū)、49個國家、782個中心的7,718例患者,篩選出6,068例患者,在完成洗脫期7(+3)天后隨機分為利西拉來和安慰劑組。研究于2013年8月2日完成隨機化?;€數(shù)據(jù)于2014年6月29日公布:平均年齡為60.3±9.7歲,其中69.3%為男性,75.2%為白人;ACS包括STEMI(44.0%)、non-STEMI (38.7%)、UA(17.2%),其中61.7%的患者進行了經(jīng)皮冠脈介入(PCI);T2DM病程為9.3±8.3年,糖化血紅蛋白7.7%±1.3%,肥胖45.1% (BMI≥30kg/m2),他汀使用92.6%,37.8%正注射胰島素治療。
本屆ADA年會中,ELIXA研究初步結果公布:在總體心血管風險方面,利西拉來既不優(yōu)于也不劣于安慰劑。該研究表明:對于T2DM合并ACS患者而言,GLP-1RA并未發(fā)現(xiàn)具有在心梗和缺血/再灌注損傷動物模型中觀察到的心血管保護效應,這也可能與隨訪時間不夠長有關。
利拉魯肽(Liraglutide):EVIDENCE研究事后(Post-hoc)分析
EVIDENCE是法國國家衛(wèi)生當局要求實施的一項為期2年、針對門診患者進行的多中心上市后觀察性研究,旨在評價利拉魯肽長期應用的有效性。
患者和醫(yī)師在研究開始時、3個月、6個月,以及此后的每6個月,參與完成調(diào)查問卷。目的是確定2年后仍使用利拉魯肽治療并且HbA1c達標(<7%)的患者比例。參與主要終點分析的受試者包括2年隨訪后仍使用利拉魯肽的患者,以及研究期間停止治療并退出的患者。這項post-hoc分析報告了治療后HbA1c<7%或HbA1c降幅≥1%的受試者比例。
基線數(shù)據(jù)來源于3,152名受試者(男性53%,平均年齡59±11歲,病程10±6年,HbA1c 8.5% ±1.5%)。90%的受試者(n=2,804)基線時HbA1c≥7%。其中2,029名患者(64.4%)在研究結束時仍使用利拉魯肽。
隨訪兩年的結果顯示:4 9.2%的受試者(n=1282,95%CI 47.3%~51.1%)HbA1c<7%或較初始值至少下降1%(達到主要終點指標的患者比例為29.5%,而基線時為9.8%)。這項分析再次證實了利拉魯肽在臨床實踐中應用的有效性。
利拉魯肽:皮下/內(nèi)臟脂肪分布、肝臟脂肪、胰島素敏感性和β細胞功能方面的影響
肥胖、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是T2DM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GLP-1RA對體重、體脂、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保護的作用已被廣泛認可。本屆ADA其中一項研究比較了利拉魯肽治療和通過生活方式減重對體脂、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保護方面的異同。
該研究共納入26例正在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糖耐量受損(IGT)、空腹血糖受損(IFG)的肥胖患者或新診斷的T2DM患者,隨機分為利拉魯肽(1.8 mg/d)組和生活方式干預組。評估減肥后(降低初始體重的7%),兩組患者皮下脂肪(SAT)和內(nèi)臟脂肪(VAT)的分布、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程度的變化,并根據(jù)OGTT結果,評估胰島素敏感性(Matsuda指數(shù))和β細胞功能。
結果顯示:兩組SAT和NAFLD的程度均有顯著降低,但胰島素敏感性在兩組都沒有變化。與生活方式干預組相比,利拉魯肽組明顯降低內(nèi)臟脂肪(-15.3% vs -8.5%,P=0.001),且能夠更好地改善β細胞功能(109% vs 29.9%,P=0.006)。在兩組降低HbA1c(達到 7.1%)能力相當?shù)那闆r下,利拉魯肽組空腹血糖和1h、2h餐后血糖下降更顯著。
西格列?。篢ECOS(Results from the Trial to Evaluate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fter Treatment with Sitagliptin)
近來,DPP-4抑制劑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分別在SAVOR-TIMI 53和EXAMINE研究中被發(fā)現(xiàn),與安慰劑相比,并沒有心血管保護效應。值得注意的是,沙格列汀組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顯著增加。
TECOS研究是迄今為止發(fā)表的第三個關于DPP-4抑制劑應用于心血管安全性的大型臨床試驗。該研究納入了14,671個參與者,在原有治療基礎上,隨機接受西格列汀或安慰劑治療。主要終點是聯(lián)合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非致死性中風或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住院。TECOS中位隨訪時間為3年,比前兩項研究更長。
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相比,西格列汀治療輕微降低HbA1c(-0.29%,95%CI -0.32%~-0.27%);主要終點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11.4%和11.6%,在心血管預后上西格列汀不劣于安慰劑(HR 0.98,95% CI 0.88~1.09,P<0.001);心力衰竭住院無差異(HR 1.00,95%CI 0.83~1.20,P=0.98);急性胰腺炎(P=0.07)或胰腺癌(P=0.32)發(fā)生無差異。TECOS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業(yè)界對DPP-4抑制劑引起心衰住院增加的類效應顧慮。
沙格列?。篠AVOR-TIMI 53亞組研究
SAVOR-TIMI 53研究入選了16,492例伴有心血管疾病史或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T2DM患者,隨機分為沙格列汀組和安慰劑組,平均隨訪2.1年。主要終點是聯(lián)合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2013年結果顯示,沙格列汀與安慰劑在主要終點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沙格列汀組因心力衰竭住院顯著增加。當時,該結果直接引發(fā)了業(yè)界對DPP-4抑制劑可能增加心衰的顧慮。
本屆ADA年會中,在SAVOR-TIMI 53研究結束2年后,研究組發(fā)布并解讀了≥65歲和≥75歲的老年人亞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與<65歲年齡組相比,≥65歲和≥75歲的老年人在主要終點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血糖控制方面顯著優(yōu)于安慰劑;心力衰竭住院方面,各年齡組亦未呈現(xiàn)差異;總的和嚴重不良事件方面,在所有年齡段,沙格列汀組與安慰劑組均相似;沙格列汀組低血糖事件高于安慰劑組。該結果提示:沙格列汀在老年T2DM患者中同樣安全有效。
研究組還發(fā)布并解讀了研究中沙格列汀在正常和輕(eGFR>50mL/min/1.73m2,n=13,916)、中(eGFR 30~50mL/min/1.73m2,n=2,240)、重度(eGFR<30mL/min/1.73m2,n=336)腎功能不全患者亞組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數(shù)據(jù)。各組分別接受沙格列汀或安慰劑治療。隨訪2年后,無論腎功能處在什么階段,沙格列汀組在主要和次要終點上均與安慰劑無差異;心衰住院增加,但與腎功能水平無關;伴有腎臟損害的患者使用沙格列汀微量白蛋白尿顯著減少。該結果提示:沙格列汀不影響腎功能不全患者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心衰住院增加,且無論基線腎功能如何,均能減少進展性的蛋白尿。
德谷胰島素U200
一項為期32周、開放、交叉的治療達標研究,在需要高劑量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較了德谷胰島素(IDeg)200U/ml和甘精胰島素(IGlar)100U/ml每天一次治療的有效性、患者自發(fā)報告的結局和安全性。該研究入選了18歲以上、病程≥6個月的T2DM患者,這些患者已經(jīng)接受每日一次的甘精胰島素(65~100U/d)+固定劑量二甲雙胍±1種其它口服降糖藥治療3個月以上。將應用81U以上甘精胰島素治療16周后、A1C仍≥7.5%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使用IDeg和IGlar,比較對需要高劑量胰島素治療的T2DM患者,兩種胰島素的有效性、自發(fā)報告的結局和安全性。
結果顯示:IDeg組平均空腹血糖相較IGlar組顯著降低(-14.5mg/dL vs -0.5mg/dL),兩組間的治療差異[ETD]為-13.9mg/dL,P<0.05;與IGlar組相比,IDeg組的低血糖發(fā)生率更低(估計比率[ERR] 0.59,P<0.05);IDeg組與IGlar組體重分別變化0.4kg和1.0kg,無統(tǒng)計學差異;在注射裝置方面,患者認為IDeg注射筆在功能方面比IGlar更好,[ETD] 8.40,P<0.05,更多的患者傾向于首選IDeg治療(54.5% vs 20%,P<0.05)。
這項研究表明:與IGlar治療相比,IDeg U200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空腹血糖,低血糖發(fā)生風險也更低;需要高劑量胰島素治療的T2DM患者更傾向于使用IDeg U200。
胰島素引發(fā)的低血糖事件對健康經(jīng)濟學的影響
HAT是一項在全球24個國家開展的、多中心、6個月回顧性+1個月前瞻性、低血糖事件評估的研究。該研究納入使用胰島素≥12個月的1型或2型成年糖尿病患者27,585例,通過完成調(diào)查問卷及收集患者日記來獲取數(shù)據(jù),旨在提醒廣大醫(yī)務工作者,提高對低血糖的重視程度。
低血糖對患者可造成直接或間接的經(jīng)濟影響,這種經(jīng)濟上的影響可能因所處區(qū)域不同而存在差異。直接影響包括:增加患者自我血糖監(jiān)測的比例(T1DM 69.7%;T2DM 60.9%)、因低血糖而住院(T1DM 2.1%;T2DM 3.4%)、以及低血糖發(fā)生后與醫(yī)生聯(lián)系求助的比例(T1DM 3.8%;T2DM 6.8%);間接影響包括喪失工作能力(因發(fā)生低血糖而休假:T1DM 3.9%;T2DM 6.2%)。有些區(qū)域因低血糖而住院的患者比例較高,如拉丁美洲,與全球數(shù)據(jù)相比,二者分別為5.2%(T1DM)、6.8%(T2DM)和2.1%(T1DM)、3.4%(T2DM);有些區(qū)域則表現(xiàn)為門診就診的患者比例增加,如東南亞,與全球數(shù)據(jù)相比,分別為5.7%(T1DM)、12.6%(T2DM)和3.8%(T1DM)、6.8%(T2DM)。此外,東南亞地區(qū)的患者較少進行自我血糖監(jiān)測,與全球數(shù)據(jù)相比,分別為53.2%(T1DM)、37.5%(T2DM)和69.7% (T1DM)、60.9%(T2DM)。
索格列凈(Sotagliflozin)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醫(yī)學院內(nèi)分泌科和臨床研究執(zhí)行主任John B. Buse醫(yī)生報道了一項新的糖尿病藥物臨床研究。該研究觀察了索格列凈(SGLT-1、SGLT2雙通道抑制劑)對20~59歲的男、女1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每日一次400mg口服,持續(xù)28天。研究發(fā)現(xiàn)索格列凈治療減少了餐時大劑量胰島素、降低了HbA1c和餐后血糖以及血糖變異性,且未增加低血糖發(fā)生。研究中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惡心。另外,出現(xiàn)了兩例酮癥酸中毒,但研究者確定酮癥酸中毒與泵的使用有關,與索格列凈無關。
雷諾嗪(Ranolazine)
雷諾嗪在2006年已被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慢性心絞痛。心絞痛試驗的事后分析證實雷諾嗪的抗高血糖作用,臨床前研究提示可能的作用機制是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研究者是來自科羅拉多大學Anschutz醫(yī)學院的動脈粥樣硬化講席教授、內(nèi)分泌代謝和糖尿病科教授Robert H. Eckel,他展示并比較了單獨使用雷諾嗪和聯(lián)合使用格列美脲及二甲雙胍的不同方案,數(shù)據(jù)表明:單用雷諾嗪可降低HbA1c水平0.56%;聯(lián)用格列美脲可進一步降低HbA1c水平0.50%;而聯(lián)用二甲雙胍則未進一步降低HbA1c水平。Eckel教授認為聯(lián)用二甲雙胍無效可能與二甲雙胍的劑量有關。
10.3969/j.issn.1672-7851.2015.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