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灌云實驗小學(222232) 崔建娟
寫作是一種心靈的傳達,一種愿望的傾訴,一種個性的宣泄,一種個體生命的體驗。我們的作文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生命需要和生命過程,走真實的寫作之路。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教師應如何作為,才能引導學生進行“真我”習作?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寫作教學應以學生為本位的新思路,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提前指導,揭開習作的神秘面紗,為學生自主寫作開辟一片新天地。為此,教師首先要有單元備課意識,尤其對習作備課更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在單元課文的教學中,隨文講解有關的習作知識,為學生寫好作文提供“技術”支持;最后,提前多長時間指導,要有嚴密的計劃。
對于觀察類的文題,最好能提前兩周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明確方法的前提下認真觀察。另外,在觀察的過程中還要進行督查,爭取家長的配合。如寫一種植物可分三段——第一段:開頭。第二段:中間。整體即遠看這棵樹像什么?具體,即:根(略)、枝干(略)、葉(詳)、花(詳)、果實(詳)等內(nèi)容。第三段:結(jié)尾。
以校園內(nèi)的銀杏樹為例,指導學生按照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來觀察,提醒學生注意對樹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觀察。
通過家校通發(fā)短信給家長,讓其督促孩子觀察到位,并和孩子一起觀察一種高大的植物。
指導宜抓住重點,不宜面面俱到。學生由于明白方法,觀察比較到位,思路清晰,對寫好習作充滿信心。
對于收集資料類的文題,最好能提前一兩周讓學生回去準備。如蘇教版語文第八冊“習作六”要求學生查閱有關廢舊電池的資料。在學生查閱前,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取舍相關資料,不能照搬,還要提醒學生,資料上有好多話是專業(yè)術語,在運用時可換成自己的語言。從學生收集的資料來看,大部分學生出現(xiàn)照搬資料的現(xiàn)象。對此,我根據(jù)習作要求,在班里組織一次資料交流活動,讓學生根據(jù)問題(廢舊電池有哪些危害?該如何處置?)挑選最合適的答案。通過評議,大家一致對資料去偽留真。在此基礎上,學生動筆成文,就不會出現(xiàn)堆砌資料的現(xiàn)象。
從作文的認識功能入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這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習作資源,還能大大激發(fā)他們的習作興趣,使其做到真實寫作,真情表達。尤其是學校專門搞的一些主題活動,如祭奠英烈活動、學雷鋒活動、走進軍營活動、夏令營活動、元旦匯演等。教師一定要抓住機會,對整個活動進行全程跟蹤,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寫作的精彩。
如著名少兒文學作家曹文軒教授來我校講學,活動前,我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帶上記錄本,把重要的語言記下來?;顒咏Y(jié)束,我對整個活動按活動前、活動時、活動后與學生作簡單的交流,不作具體指導,以防學生習作千篇一律,然后要求學生寫下來。
學生帶著目的聽講座,聽得仔細、認真。通過教師的簡單指導,將活動再現(xiàn)成文,學生有話可寫,有話會寫,寫得很精彩。
模仿是學習時心理上的需要,也是一種必要的教學手段。學習寫作同樣也離不開模仿。習作前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和文章,能喚起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愿望;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讓學生有話可寫;更重要的是作前閱讀在一定程度上開啟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學生可以把現(xiàn)成的語言材料和自我語言進行組合,還可以借鑒閱讀材料中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巧妙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讓文章精彩紛呈。
雖然新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完成習作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只要求習作要有一定的速度。但在現(xiàn)實的習作教學中,學生很難在兩節(jié)課的時間內(nèi)完成習作,即使完成的質(zhì)量也不高。對此,自學生升入高年級后,我就開始對學生進行限時作文的訓練,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
在蘇教版高年級習作訓練中,幾乎不涉及構(gòu)思、列提綱等方面的訓練,都強調(diào)讓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殊不知,隨著年級的升高,習作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再讓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學生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來。想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對學生進行作前構(gòu)思、列提綱的訓練。例如,寫一種鳥,有個學生列出了如下寫作提綱。
開頭:點明我喜愛的鳥是八哥。
中間:
“我家有兩只八哥,我很喜愛。
兩只八哥,一大一小,樣子很美……
八哥叫得很好聽,會學人話……
小的會說‘您好’;大的會說‘慢慢走’。
一天,表哥來我家,一進門,小的就叫‘您好’,逗得客人高興極了……”
結(jié)尾:“我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去看它。我愛我家的八哥?!?/p>
有了這樣的寫作提綱,學生不擬草稿,行文也不會亂,省去了擬草稿時間,加快了寫作的速度。
作文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實踐運用,小學生對習作知識雖然知道一點兒,但往往滿足于或停留于大致的、籠統(tǒng)的、輪廓的概念,或者朦朦朧朧地運用,以致遺漏重要細節(jié)。由于寫作方法的缺乏,學生往往會在習作時,在情急之中延誤時間。我在習作訓練中不斷給學生講開頭和結(jié)尾的方法,敘述的承轉(zhuǎn),紀實文章分段宜細,語句要短,疑字疑詞不用,學會模仿,虛實異存等內(nèi)容。學生學點作文小訣竅,既能提高習作質(zhì)量,又能加快習作速度。
3.要求學生埋頭作文
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如不嚴格要求,學生很難控制住自己,使有限的作文時間浪費掉。作文課伊始,老師在學生前期準備的基礎上強調(diào)習作的要求,讓學生構(gòu)思,列提綱,此程序占用15分鐘。然后針對每次習作的不同,講解一些習作的技巧,讓學生提高布局謀篇的能力,這一過程大概需要5分鐘。之后利用40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埋頭作文,不許討論,不許抬頭,一氣呵成。老師嚴密“監(jiān)視”,其目的是給學生限時作文“保駕護航”。在40分鐘內(nèi),有80%的學生能完成任務,有20%的學生需要延時5分鐘,這樣算下來,所有學生都能在70分鐘之內(nèi)完成一篇作文。
限時作文,給了學生一定的時間壓力。有靜心作文的環(huán)境,有準備好的“米”,有習作的“技術”支撐,學生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組織語言,謀篇布局,最終快速成文。
“在舊的作文形態(tài)下,學生的文章只對教師發(fā)生作用,學生只是與教師有著批評與被批評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任何交流或發(fā)生任何關系;教室的氣氛是平靜的,學生和教師的心境是穩(wěn)定的,不會出現(xiàn)互動型的波瀾?!边@是李白堅批評作文教學的死氣說的話。范讀評改,所形成的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和沖擊,能使學生在即寫即評即改中產(chǎn)生習作沖動,從而為下一次習作奠定情感與內(nèi)容的基礎。
學生完成作文,在自主修改后,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讓他們主動上臺閱讀自己的文章。這一做法有兩大好處:一是學生有這一欲望,從一開始的習作準備到最終成文,都會積極應對;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膽量,讓學生敢于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自己,增強習作自信心。范讀伊始,學生不肯配合,在我“現(xiàn)身說法”(范讀下水文)下,個別習作好的學生羞澀地舉起小手。上臺的同學聽著老師和同學先揚后抑、多褒少貶的評價,原先擔心害怕的心理徹底煙消云散了。這以后的每一次習作開始悄無聲息地發(fā)生改變:優(yōu)等生爭著上臺展示自己的文章。優(yōu)生的作文應該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缺點。在評價時,我會雞蛋里挑骨頭,將文章里的缺點毫不留情地提出來(當然得注意說話的語氣),讓優(yōu)生明白前進的方向。當然,這些要求不一定在一篇文章中得到體現(xiàn),但我相信優(yōu)生一定能在以后的習作中消化、吸收。
優(yōu)等生有信心上臺范讀,對于班級的中堅力量——中等生,如何調(diào)動其積極性呢?對此,我堅守一條原則:放大閃光點。有了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中等生,班級里就會涌現(xiàn)出一大批躍躍欲試的中等生。隨著展示的深入,我會逐漸提高要求,抓住中等生習作中的主要癥結(jié),一語道破,引導學生為其出謀劃策,再要求其認真修改;兩次范讀,讓全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為了達到提高中等生習作的目的,在范讀評改的過程中,可壓縮優(yōu)等生的范讀比例,給中等生上臺展示的機會。
每次習作,班級里總會有一小部分同學寫作時注意力不集中,磨磨蹭蹭,到最后交來的總是不達標的文章,這就是班級的習作困難生。對此,在每次的范讀評改過程中,我會專門留出一兩個名額,逼著這群“鴨子”上架。這批孩子一開始上臺范讀的時候,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對此,我仍然表揚和肯定:“不錯,能上臺已經(jīng)是進步了,爭取下次能讀得大聲點?!边@一句句看似表揚的話語,實則是提醒,是要求。我觀察這批學生寫的文章,雖然整體看來不盡如人意,卻也常有一兩句話寫得不錯,不乏精彩。為此,我專門推出“佳句賞析”這一板塊,讓學生說說他們文章中寫得精彩的句子,讓習作困難生獲得寫作的幸福感。有了壓力和動力,他們也才會逼自己認真地對待每一次習作,這樣才有可能提高和改變。
在范讀、點評的基礎上,全班同學對照自己的習作,找出差距與不足,一次次地進行修改,直到滿意為止。為了讓學生修改方便,不至于造成文章形式的混亂,我讓學生在習作時寫一行空一行,這樣既利于學生的修改,也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修改動態(tài),對癥下藥。
“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話,說自己的話?!闭堊屛覀兝斡浿逃姨招兄壬倪@句話,做一個撥亮孩子心燈的智者,尊重作文的本質(zhì),用真情去播種,讓學生用自由之筆,寫自得之見,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顯真實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