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英
湯顯祖《牡丹亭》與昆曲劇本中杜麗娘故事情節(jié)比較
○何英英
摘要:昆曲《牡丹亭》對湯顯祖版牡丹亭進行了改編,主要內(nèi)容和情節(jié)沒有變化,但一些地方有所不同。昆曲保留明傳奇的情節(jié)有:訓女延師;花慨師窘;灌園訪夢;逃生還魂。刪減和增加湯顯祖版《牡丹亭》的情節(jié)有:社會政治背景;次要人物沖突;愛情受阻描寫;魂游問花;改動的有:驚夢尋夢;題花離魂;拾畫幽會。
關鍵詞:牡丹亭昆曲杜麗娘現(xiàn)代女性精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1]這就是湯顯祖“臨川四夢”《牡丹亭》里那個感動了無數(shù)人的“至情”形象杜麗娘。古往今來對《牡丹亭》改編的作品很多,昆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昆曲選取明傳奇《牡丹亭》三十五出“回生”之前的內(nèi)容,之后人物的反抗性并不強烈,故事又陷入了大團圓的俗套。下面,我們就以以下兩個劇本為研究對象:五十年昆劇演出劇本選《牡丹亭》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湯顯祖《牡丹亭》。主要從關于杜麗娘故事情節(jié)的改編入手,探討昆曲改編劇與明傳奇這兩個版本的差異。
總體來說,昆曲劇本對湯顯祖《牡丹亭》原著比較尊重,三十五出“回生”之前的重要情節(jié)基本都包含在內(nèi),雖然昆曲只有短短八場,卻把故事精華盡收其中,但是以現(xiàn)代意識為背景,對明傳奇還是有一定的留減增改的。昆曲完整地保留了有關情節(jié),其四場名為“訓女延師”“花慨師窘”“灌園訪夢”“逃生還魂”。
(一)第一場:訓女延師
昆曲“訓女延師”作為全劇的開場,將明傳奇中第三出“訓女”以及第五出“延師”相結合,可以說是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原因。杜寶對女子充滿偏見,封建社會對女子嫉妒壓抑,杜麗娘只不過沒有刺繡打了瞌睡就引起父母的不滿,于是請來陳最良這么一個嚴格遵守封建社會禮教的迂腐老師教授《詩經(jīng)》的“后妃之德”。在這樣的壓迫之下,青年女子遲早會有反抗。這一場交代了女性受壓迫的背景,并為后來杜麗娘的“夢而死”提供了依據(jù)。
(二)第二場:花慨師窘
昆曲第二場“花慨師窘”選取明傳奇第九出“肅苑”的基本情節(jié),以春香和陳最良的對話為主,借春香之口從側面反映出杜麗娘對愛情的渴望以及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在陳最良看來,一首《關雎》是圣人之言,而杜麗娘則敏銳地察覺出這是描寫愛情之詩。這里寫出了陳最良的腐化不堪,與春香口中充滿反抗的杜麗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第四場:灌園訪夢
“灌園訪夢”選取明傳奇中第十三出“訣謁”,在昆曲中可以說是柳夢梅的正式出場,之前,他只出現(xiàn)于杜麗娘的夢中。柳夢梅不愿趕考,在郭駝的勸說下才決定去考試,不過不去臨安而去南安,為的就是南安府后花園梅樹下的杜麗娘。他始終認為這夢中之事是真實的,也為后來他對化為鬼魂的杜麗娘以及他們的愛情依舊堅信不疑做鋪墊。
(四)第八場:逃生還魂
“逃生還魂”選取明傳奇中第三十五出“回生”,作為杜麗娘反抗封建禮教成功的象征選在最后。她經(jīng)歷磨難最終成功復生,以杜柳二人終于在人間重逢為喜劇結局。
之前,我們就提到北方昆劇院對《牡丹亭》的改編是很尊重原著的,因此昆曲中刪減的情節(jié)無關緊要,增加的情節(jié)將杜麗娘的反抗性提升到了現(xiàn)代性的高度。
(一)昆曲刪減明傳奇的情節(jié)
昆曲劇本中有些情節(jié)刪減了明傳奇《牡丹亭》,主要是將與二人愛情無關的情節(jié)刪去。刪減的內(nèi)容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首先,刪去了社會政治背景。以杜寶串聯(lián)起來南宋與金朝的社會政治大背景基本沒有體現(xiàn)。劇本中只在杜麗娘死后提及了金兵南侵攻打揚州,所以杜寶和杜母要離開西蜀南安去保家衛(wèi)國,其他的“勸農(nóng)”“虜諜”“牝賊”等情節(jié)都刪去了。因為昆曲《牡丹亭》要表現(xiàn)的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而這些政治紛爭與愛情關聯(lián)不大。而且劇本只選取至“回生”,沒有后續(xù)回歸才子佳人情節(jié)所需要的政治環(huán)境,所以也就并不需要這些社會政治的背景情節(jié)了。
其次,刪去了次要矛盾沖突。昆曲刪去了次要人物的出場簡介以及這些人物之間的沖突。比如陳最良、石道姑,他們的出場在原著中作者都分別有所介紹;春香跟杜母之間、陳最良跟石道姑之間,也有人物關系的沖突。但是因為昆曲的演出時間有限,因此刪去一些次要人物的介紹,在演出時通過唱詞等方式讓觀眾了解有這個人物即可。并且在昆曲中最應突出的人物是杜麗娘,就連柳夢梅的戲份都不是很多,也就不需要那些不同小角色的性格對比來襯托杜麗娘,而且通過改編,即使沒有次要人物之間的一些沖突,故事情節(jié)照樣可以發(fā)展得很連貫。
第三,刪除愛情受阻描寫。昆曲刪去了“冥判”“旁疑”等幾次對二人愛情之路有阻礙的情節(jié)。沒有了封建衛(wèi)道士胡判官的懷疑阻撓,也沒有了石道姑等人對杜柳相會的有意無心的破壞。這樣的刪減讓兩個人的愛情道路看起來比原著稍顯平坦,雖然有生死相隔的阻礙,但是愛情卻沒有那么艱難,這比較符合現(xiàn)代人的愛情觀。
(二)昆曲《牡丹亭》中增加的情節(jié)
在所有演出的場次中只增加了完整的第六場“魂游問花”。共八場劇目,演盡三十五回的內(nèi)容,卻唯獨完整地增加了這么一場,可見其重要性。
在刪去的明傳奇中的“冥判”中,面對如同陽間對真愛充滿敵意的封建禮教制度的統(tǒng)治者胡判官的提問,杜麗娘只說是:“夢見一秀才……留連婉轉,甚是多情……為此傷懷,壞了一命?!保ǖ诙?,第135頁)她的話中講出為情而亡,對愛情的渴望,然而卻并未爭取?!笆欠饨ㄉ鐣湫偷拇蠹议|秀”[3],反倒是花神與判官對峙維護麗娘的愛情,也間接為她爭取了時間。而在增加的這一場中,杜麗娘的游魂來到南安府后花園向花仙問夢。她直接要求石榴判官:“你快快還我那夢里的有情郎!”(第六場,第65頁)如此不顧身份差異、直接大膽的質問,是對愛情的勇敢追求。在石榴判官和花王告訴她,只要精誠不散,后事自明時,她回答:“一點精誠不散!”(第六場,第66頁)為了真情,一段夢中之情這樣堅持執(zhí)著。比之原著,她對愛情堅定的信念更為突出,很有現(xiàn)代女性追求自由的意志。同時,也不難發(fā)現(xiàn)只要出現(xiàn)花仙,都會幫助杜麗娘。尤其是在劇本中,尤為突出。在《游魂問花》這一出中,花王為她保留肉身,待有情人他日重聚。可以看出在杜柳的愛情道路上也并非都是重重阻礙,也是有被他們真情所打動從而成全真愛的因素存在的。
昆曲劇本對明傳奇情節(jié)的改動還是較多的,雖然改編不大,但是從細節(jié)出發(fā),還是值得思考的?!岸披惸锏姆纯剐猿^崔鶯鶯,正如后出的林黛玉又超過她一樣?!盵4]那么“現(xiàn)代女性”杜麗娘的進步性和時代意義也超過了明傳奇。昆曲劇本中改動的情節(jié)主要也都是賦予了杜麗娘新的時代意義。她身上那種對個體生命的思考,對自身幸福和自由的追求都是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
(一)第三場:驚夢尋夢
昆曲第三場“驚夢尋夢”將原著的“驚夢”“尋夢”合為一場,并且在這兩出中都有所改動。其中我們有兩點印象:杜麗娘是智慧的小女孩,也是行動的巨人。
在夢中驚醒時,原著中“(旦作醒,叫秀才介)咳也”(第十出,第56頁),然后杜母便勸說道要做些針線或者觀玩書史。杜麗娘只是心驚膽戰(zhàn)地保留了心中的秘密。但是在劇本中杜麗娘在半夢半醒中脫口而出一個“秀”字,這不禁引起了杜母的懷疑,杜麗娘便說:“這——孩兒刺繡才罷。”(第三出,第55頁)這一細微的改動看似漫不經(jīng)心,卻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機智可愛的小女孩。這樣的反應絕不是在封建禮教熏陶下的大家閨秀該有的,卻恰恰是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的十五六歲小女孩所擁有的智慧可愛。
夢醒后的杜麗娘對夢中人夢中事念念不忘,決定回園尋夢。原著中,杜麗娘在第二天找了借口才支開了丫鬟春香,獨自一個人去花園尋夢——“丫頭去了,正好尋夢”。(第十二出,第66頁)也許是為了維護心中的小秘密,又或許是為了維護一個大家閨秀的尊嚴。雖然有反抗封建禮教的意識,但“畢竟是上流社會的閨秀小姐,在她身上明顯地存在著被束縛的的痕跡?!盵6]昆曲中,杜麗娘在夢醒之后太傷感,然后立刻決定“待我再到花園尋夢去?。ㄐ校保ǖ谌龍觯?6頁)她沒有思慮太多,果敢前行,在這里,她是行動的巨人,直率簡單,敢作敢為。
(二)第五場:題畫離魂
昆曲第五場《題畫離魂》將原著的第十四出“寫真”和二十出“鬧殤”合為一場,有所改動。首先,原著中因尋夢而不可得,為了夢中的情人思念成疾,一病不起。春香說“再愁煩,十分容貌怕不上九分瞧?!保ǖ谑某?,第76頁)杜麗娘照鏡子也頗感意外:“哎也,俺往日艷治輕盈,奈何一瘦至此!若不趁此時自行描畫,留在人間,一旦無常誰知西蜀杜麗娘有如此之美貌乎!”(第十四出,第76頁)于是感慨寫真留畫題詩。也借此機會告訴了春香當時游園所夢,也為之后春香將這件事告訴杜母做了鋪墊。直到八月十五中秋佳節(jié)她才魂歸冥漠魄歸泉。
在昆曲中,作者直接把這兩出放在一起。雖然并未提及杜麗娘何時自畫春容,但卻拿出自畫像來題詩。題詩后向春香交代后事,而后告訴春香夢中情郎之事便魂歸黃泉??梢娺@里的題詩也是暗示著她即將離開人世,這一線索直接將故事的發(fā)展推向“因夢而死”的高潮。春香在后來也并未讓小姐的父母得知夢中之事。這樣改編更多地體現(xiàn)出了父母對女兒的關愛,削弱了他們對封建家長制倫理道德觀的重視。
其次,杜麗娘在自畫像上的題詩也有改動。原著中:“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第十四出,第78頁)而昆曲則改為了:“思量夢里情中客,不在梅邊在柳邊?!保ǖ谖鍒觯?0頁)相比看來,“蟾宮客”無疑是科舉登第的代稱,傳奇的詩句是杜麗娘對柳夢梅的期許,對自己未來的寄托,也暗示了在完整的故事中,最后他會考取功名,也會是才子佳人終成眷屬的結局。但是昆曲“思量夢里情中客”著重于一個“情”字,杜麗娘并不在乎功名物欲這些身外之物,在乎的僅僅是夢里的這個情郎。這樣的杜麗娘也比原著中更加癡情真心。
(三)第七場:拾畫幽會
昆曲第七場“拾畫幽會”將原著的第二十四出“拾畫”、二十六出“玩真”和三十二出“冥誓”合為一場,有所改動。原著中當杜麗娘的鬼魂找到柳夢梅后便和他共度幾個良宵,在柳的屢次詢問之下,杜才說出自己不是人而是鬼的事實。在聽到這樣的消息后,他的反應是“(生驚介)怕也怕也。”(第三十二出,第190頁)直到杜麗娘說明緣由后,才說“你是俺妻,俺也不怕了。”(第三十二出,第190頁)雖說最終還是接受了杜是鬼魂這個事實,在后面的情節(jié)中也對兩人在一起信念比較堅定,但是從這里還是可以看出其性格中有膽小猶豫的一面,也難怪杜麗娘一開始在他的追問之下并沒有告訴他,也許是顧慮重重。但是在昆曲劇本中,杜麗娘與他見面之后就直言自己是鬼魂,其反應卻是“你就是鬼,我也要與你結為夫妻!”“愿天地一表!”(第七場,第72頁)這里的他的性格與原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對待愛情更加堅定。這樣的改編使得二人的愛情看起來更加簡單和堅韌。
(四)改編的不足之處
不論是湯顯祖明傳奇還是昆曲改編的劇本《牡丹亭》,都存在著同樣的不足之處:過分注重愛情。人生是多姿多彩的,愛情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湯顯祖的《牡丹亭》中,雖然杜麗娘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幸福,但是畢竟受制于當時的社會,她能做的只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愛情上?!皟?nèi)心情感的激蕩使她對抗壓抑已久的封建禮教的念頭,對抗之法便是一個‘情’字?!盵7]盡管杜麗娘身上有很多先進的思想以及強烈的反抗性,但是“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湯顯祖還不可能為但是得青年指出一條現(xiàn)實的出路 。”[5]然而改編的昆曲也存在著相同的問題。作為現(xiàn)代女性,更是應該注重生活的諸多方面,有獨立的意識和人格,不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寄托在愛情和情人身上。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8]昆曲的改編不是停留在反抗封建禮教制度上,而是將杜麗娘追求平等自由、更加獨立的意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全新的近乎完美的杜麗娘。情節(jié)上的變化也在杜麗娘的身上注入了很多現(xiàn)代性的特征。這樣的改編既滿足了大眾對昆曲推陳出新的要求,也為昆曲在現(xiàn)代的傳承和發(fā)展提供了榜樣,做出了貢獻。
(論文指導教師:王菊艷)
注釋:
[1]湯顯祖著,徐朔方,楊笑梅校注:《牡丹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本文所有關明傳奇《牡丹亭》的文字均出于此書。
[2]王文章:《蘭苑集萃——五十年昆曲劇演出劇本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版。本文所引用皆出自此書。
[3][6]張翰池:《論<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形象》,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第58頁,第59頁。
[4][7]徐朔方:《湯顯祖評傳》,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頁,第130頁。
[5][8]游國恩,王起:《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頁
(何英英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