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帥1王懷明2(1.濰坊市高新區(qū)北海學校,山東濰坊 261000;2.濰坊市峽山區(qū)望仙埠小學,山東濰坊 261000)
班主任怎樣與家長有效溝通
王帥1王懷明2
(1.濰坊市高新區(qū)北海學校,山東濰坊261000;2.濰坊市峽山區(qū)望仙埠小學,山東濰坊261000)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分別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家庭教育觀念并不完全和學校秉持的公眾教育觀念一致。在教育過程中,經常發(fā)現(xiàn)需要在教育理念方面取得家長的認同,班主任與家長之間加強溝通、合作,對班級管理及兒童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班主任家長有效溝通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本身也是獨生子女,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從小學一年級就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們自己受教育時的社會環(huán)境現(xiàn)在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的心態(tài)是比較復雜的,對新時代學校教育的陌生感使得他們期望,也有擔心。伴隨著這個過程而來的,是家庭教育和公眾教育兩種不同觀念之間的沖突。中國社會在近百年來變化急劇,家庭背景差別也很大,這導致家庭教育觀念千變萬化,六十個家長可能就會有六十種不同的教育觀念。這些教育觀念并不完全和學校秉持的公眾教育觀念一致。在一年級教育的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需要在教育理念方面取得家長的認同,這時候溝通就顯得很重要。
身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很多時候都要和家長交流,共同探討如何使孩子成長得更好。小學一年級,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個接力點。在此之前,孩子的成長,主要是由家庭教育來負責的;在此之后,則由學校教育承擔主要責任。我作為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和班主任,發(fā)現(xiàn)做好新生家長的工作很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家長們密切溝通。在北海學校,有很多溝通工具都可以充分利用:一個是家校通,一個是我們學校網站的博客,還有班主任的飛信。家校通可以作為發(fā)通知的工具,也可以個別溝通;博客上,大家可以比較暢快地溝通孩子的情況,交流一些經驗和注意事項?,F(xiàn)在最常用的是飛信,按時告知家長近期教學進度及計劃,需要與個別家長溝通的問題用飛信私聊。當然,一個老師不可能用同樣的方式面對所有的家長。我的經驗是,每過一段時間,我都會把這個階段的一些教學感想寫出來。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yǎng)都不同,因此,我就根據(jù)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于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并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于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惟如此家長才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議,愉快地與班主任合作,對孩子的優(yōu)缺點也能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三是對于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我就多報喜,少報憂,滿足家長欣賞孩子優(yōu)點的榮譽感,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三是對于后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如:我班有幾個學生,家長第一次見我就說:“老師,我這孩子從小就成為小朋友投訴的對象,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你幫我看嚴點吧。”這種情況,我就盡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就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四是對于有些氣勢洶洶蠻不講理的家長,特別是有些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為及規(guī)律的觀點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fā)完脾氣和牢騷,并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并體現(xiàn)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其實社會上談教育理念的書和雜志很多,但是,家長們還是非常重視我們這些人的意見,因為畢竟是我們在天天教育他們的孩子。比如,有一次在博客上見到一個孩子的母親,我就告訴她:讓孩子的父親不要對孩子太嚴肅,這樣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后來,孩子的父親就換到博客上來跟我交流情況,解釋原因。我總是告訴孩子們學就要學的踏踏實實,玩就玩?zhèn)€痛痛快快,經常在大課間帶孩子們在操場上做游戲,及時的把班級活動的照片發(fā)到博客上,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
一個老師、一所學校的力量是很微弱的。這種溝通并無法促進教育方法和理念上的巨大變化。但是我認為,學校和家庭秉持兩套完全不一樣的教育觀念,會嚴重影響孩子對學校的適應性,甚至影響他一輩子的學校生活。而這個問題完全是可以通過溝通得到妥善的解決。
經過頻繁的溝通之后,我們的教育理念之間仍然千差萬別,但是基本上能做到“和而不同”。我們期望通過有效的溝通,能建立更和諧的學?!议L關系,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1]周顯著.家校合作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教育:2004年Z2期
[2]江榮國.當前中小學家長會現(xiàn)狀分析及研究對策[J].基礎教育課程:200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