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璋嵬(重慶市云陽教師進修學院,重慶 404500)
探索如何推進小學音樂教學新課改
冉璋嵬
(重慶市云陽教師進修學院,重慶404500)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改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理論要求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力,以個性化的評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推進音樂教學新課改
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把音樂知識與技能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音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孩子們都是愛音樂的,都希望在音樂的課堂中尋找到快樂。怎樣幫助他們展現(xiàn)自己,這是我們音樂老師的根本和目標。推進新課改給我們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教師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有了變化。課堂中的教學應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學科為基點,始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
小學音樂教學,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陶冶。”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其實每節(jié)課、每個音樂知識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師要做好正確的啟發(fā)和導向工作,讓學生在每次音樂學習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美的享受。受到音樂美的感染,受到音樂中豐富的情感治,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的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xiàn)音樂中豐富的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逐步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進一步的了解。要引導學生熱愛音樂,不僅做到現(xiàn)在受益,而且還要做到終生受益。
興趣是調動思維,探究知識的內動力。記得有位名人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笨梢娨粋€成功的導入是一堂成功音樂課的關鍵。學生認識音樂主要是依賴聽覺、視覺的共同感知來完成的。網絡多媒體音畫俱佳,形象又逼真,既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又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豐富課堂教學手段,使音樂從空洞乏味的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相結合,能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拉近了學生與音樂的距離,讓他們仿佛置身于畫面的場景中,增加親切感。這樣既引發(fā)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他們對各民族各地區(qū)人民的了解,課堂教學充滿了動感,學生可以在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快樂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活動,有的則認為是一種學習過程。無論他們持何種態(tài)度,有一點是相同的,即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能動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能力。學生自主學習音樂,會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增強他們解決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從而產生強烈的責任感。為實現(xiàn)自我價值,他們會探索音樂世界,想盡一切方法研習音樂根源,即便失敗,也雖敗猶榮,這樣通過自身努力去獲取的知識與技能也更利于學生深刻記憶,扎實掌握。
音樂課堂中歌唱的自主學習,可以從體驗情感、技能操作、創(chuàng)新知識等方面入手,讓學生沉浸于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時,自主獲取音樂基礎知識與歌唱技能。歌唱方法的定義復雜、抽象,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演變了多種唱法,學生更是難以理解。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使用了聽唱和觀察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聽唱,學生熟悉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風格,對歌曲的歌唱有了一個感性認識。在這基礎上進行歌曲的學習,通過觀察老師或同學的歌唱狀態(tài)找出演唱時的特點和變化,這樣學生對歌曲的歌唱有了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飛躍。音樂歌唱技能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僅僅憑借理論知識和教學方面的文字資料去進行歌唱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文字很難準確表述,加之個人的生理條件、理解和領悟能力的差異,很可能導致錯誤的發(fā)聲歌唱。因此,發(fā)聲練習時,學生應多動腦子,少用嗓子,在遇到困難時可求助于老師或進行一些輔助性學習。在歌唱教學中,以舊知識發(fā)掘新知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作運用,可以使學生在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得到訓練,培養(yǎng)和提高。我在教學時經常用為歌曲編創(chuàng)或者用打擊樂器為歌曲編創(chuàng)伴奏,甚至讓他們根據(jù)音樂內容自創(chuàng)音樂舞蹈。學生們自編自演自唱,興致勃勃,提升與拓展了歌唱能力。
音樂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音樂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樂活動中才能全面體現(xiàn)。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是:要求課堂評價面向全體、綜合評價關注個人差異,促進學生發(fā)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采用實踐活動工作評價學生,就可以發(fā)揮學生自己的潛能。由此,新課程中音樂課評價的功能在發(fā)生著根本性的轉變,評價不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充分發(fā)揮激勵的作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以個性化的評價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總之,實施音樂新課程,要力求體現(xiàn)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xiàn)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的民族性和時代感,引導學生主動加強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