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艷(山東外國語職業(yè)學院)
如何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融入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環(huán)節(jié)
馬春艷
(山東外國語職業(yè)學院)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研究法等方法,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效果不佳的深層次原因,并嘗試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環(huán)節(jié),改善目前高職院校學生校外頂崗實習效果不理想的現(xiàn)狀。以此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校外頂崗實習模式的改革,提升學生頂崗實習的效果。
翻轉課堂頂崗實習考評機制
學生頂崗實習是學生在學完專業(yè)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yè)綜合訓練。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簡稱16號文)中明確提出:“高等職業(yè)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yè)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
1996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明確指出:高等院?!耙e極推進教學改革,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因此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教學效果的提升成為高職院校發(fā)展和建設的重中之重。但結合近幾年諸多高職院校學生校外定崗實習的實施情況來看,學生對頂崗實習的效果滿意度不高,社會評價也褒貶不一,實習效果差強人意。改革學生頂崗實習的模式,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具有深遠的意義。
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效果不佳,從深層次原因探究,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課堂理論知識與企業(yè)工作實際脫節(jié)
究其原因有兩個:第一,很多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教材甄選不嚴謹,課程內容設置偏理論化,導致實操性不強。學生進行了兩學年的理論知識學習后,進入企業(yè)生產和工作的一線,發(fā)現(xiàn)學校所學理論知識很難系統(tǒng)的指導工作實際。
第二、企業(yè)崗前培訓陷入“力度不夠”和“過猶不及”的弊端
高職院校的學生實習期限一般為3-6個月,工作時間短,被很多企業(yè)形象的稱為“流水兵”,正是因為這種“流水兵”的不穩(wěn)定性,企業(yè)在實施崗前培訓時更多的是考慮培訓成本,對實習生的培訓投入明顯不足。很多崗前培訓僅僅限于為新員工填表造冊,參加一個簡單的歡迎會后就上崗工作,這種浮光掠影式的崗前培訓,使員工掌握不了切實的工作知識,缺乏開展工作的系統(tǒng)指導。也有一些實習企業(yè)對實習生的崗前培訓培訓過度。雖然培訓內容和體系較為完整,但培訓內容多,培訓方式單一,大信息量的填鴨式培訓給實習學生帶來了壓力,加上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對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xiàn)狀,很多學生無法消化吸收崗前培訓的知識,培訓不能很好的用來指導頂崗實習的工作實踐。
第三、高職院校駐廠指導老師作用發(fā)揮不明顯
高職院校學生在企業(yè)頂崗實習期間,受學生實習人數(shù)多寡和實習地點分散程度的限制,學校對學生實習的指導會采取遠程或駐廠的方式。采用遠程方式指導學生頂崗實習,由于地域的限制和學生溝通工具和條件的限制,學生遇到的困惑不解很難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導致學生迷茫困惑,無處消解,實習情緒不高。同時,如果學校派駐的駐廠指導老師非“雙師型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在學生業(yè)余時間組織集中授課時,缺乏針對性,無法從職場和專業(yè)高度幫助學生剖析問題,解惑答疑,再加上學生工作輪休制度的影響,集中授課的出勤率不高,嚴重影響了駐廠實習指導的效果。如果實習指導老師僅起到“維穩(wěn)”作用,頂崗實習的學習效果如何能得到保證。
針對上述問題,嘗試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融入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環(huán)節(jié),科學選擇實習指導內容,靈活安排實習指導時間,不斷增強實習師生互動,達到實習生涯師生共建,實習效果多維提升。完整的操作和實施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學生頂崗實習往往采取的是“2+0.5+0.5”的培養(yǎng)模式,0.5學年的頂崗實習要與前期2學年的理論授課密切相關。高職院校理論知識的授課要緊密結合企業(yè)經營管理的工作實際,以實操性為主。0.5學年的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應納入專業(yè)課程體系的設計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規(guī)劃。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學生專業(yè)教材的選擇上以實訓為主,理論為輔,在學生培養(yǎng)模式上突出特色,注重實踐,切實以就業(yè)為導向。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夯實學生頂崗實習的理論基礎,提升頂崗實習的效果。
頂崗實習的教學指導團隊應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教師負責教學視頻的拍攝和平臺的定期上傳,是學生頂崗實習的幕后操作團隊,另一部分教師駐廠指導學生,負責學生實習期間的日常管理以及授課解惑,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的吸收和轉化。
在教學視頻的拍攝和選材上,要注意以下兩點:
(1)教學視頻的選材應切實考慮學生頂崗實習的實際。頂崗實習教學視頻的選材和錄制,并不是重復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理論知識,應將知識模塊化、碎片化。是前2個學年理論知識的概括和升華,這種概括和升華又要緊密結合實習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的實際進行,開發(fā)相對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視頻內容。視頻內容要提煉概括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和一般疑惑,具有普遍的指導性,在視頻錄制過程中,教學單位要與實習企業(yè)充分溝通或者合作開發(fā)。
(2)教學視頻的錄制可分期進行。視頻錄制可針對學生頂崗實習的期限,分階段進行錄制。頂崗實習初期錄制上傳的視頻,內容取材可以包括:企業(yè)文化、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習慣、壓力管理、時間管理,幫助學生了解企業(yè)文化,逐漸適應實習內容。頂崗實習的中期可以針對學生實習崗位的不同,拍攝質量管理、生產管理、人員原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的視頻,讓學生加深對實踐崗位的認識和了解,從而起到較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3)教學視頻的形式可采取微課、慕課形式。考慮到學生實習后學習時間的碎片化,教學視頻的錄制可采取微課、慕課的形式進行,視頻長度以10-30分鐘為宜。短小精悍的視頻可采取情景劇、動畫短片、紀錄片、人物專訪等各種方式,提升學生業(yè)余學習的積極性,增強理解能力和學習效果。
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視頻內容的學習,在工作中加以實操運用,這是“課堂外”的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翻轉課堂,學生和教師地位互換,學生提出視頻學習和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困惑,教師進行指導和評價,幫助學生完成由理論到實操的轉化和應用,這是“課堂內”的學習,課堂內外共同組成了完整的頂崗實習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
頂崗實習考評機制的建立應采取全新的考核方式,吸收多維考核主體。針對翻轉課堂的學習特點和教學模式特色,在考核模式的選擇上,可以采取“過程+結果”、“理論+實操”的方式??己酥黧w可采取學校、企業(yè)、學生三位一體的模式進行。
“過程+結果”指的是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以及實習的最終結果應納入學生常規(guī)管理。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后建議組建“三方導師制度”,即生活導師、工作導師以及學習導師。生活導師的角色由輔導員擔任,全面負責學生實習期間的日常生活管理和監(jiān)控,進一步把握和評判學生思想動態(tài);工作導師由企業(yè)一線管理者擔任,直接負責日常工作的指導和評價,詳細觀察、記錄和評價學生的日常工作;學習導師是指駐廠教學指導老師,記錄學生駐廠實習期間的學習表現(xiàn)。三方導師作為考評主體,建議考核比例設計如下:
頂崗實習成績=企業(yè)工作考評(40%)+輔導員日??己嗽u價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學生頂崗實習環(huán)節(jié),在高職院校的實踐和推行尚處于摸索階段,還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參照。值得提出的是,翻轉課堂教學視頻的拍攝錄制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硬件設施和視頻制作的技術團隊作為支撐,更需要校企雙方在課程體系、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設計上,在視頻內容的選材上、在考核評價的記錄上充分溝通,密切合作。無論是實施的經濟成本還是時間成本,對很多高職高專院校而言是不小的挑戰(zhàn)。但高職高專院校只要切實提升頂崗實習的效果,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和深遠意義將不可估量。
(30%)+授課老師記錄評價(30%)
[1]徐茂林,劉文勝.高職院校頂崗實習與就業(yè)一體化的對策與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17期
[2]魏曉旭: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管理機制新探[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3]馬春艷: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華章;2013年16期
[4]徐進: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 年12期
[5]謝飛;寧苗;馬玉婷;尹遜亮.翻轉課堂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實施的問題及對策[J]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11期
馬春艷,女,(1987-),漢族,山東臨沂人,燕山大學管理學碩士,現(xiàn)任山東外國語職業(yè)學院專任教師,助教,擔任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等課程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