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貞萍(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第二中學,江西上饒 335500)
淺論中學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呂貞萍
(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第二中學,江西上饒335500)
素質教育切實反映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即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獲得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顯著特征是保證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素質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教會學生以知識,更重要的要教會學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體、如何生活、如何審美等,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在各方面打好基礎。
中學英語教學素質教育
學生良好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要通過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才能得以完成和落實。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會知識并在課堂之外活用知識,這對英語教師的素質和教學藝術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那么,作為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該如何面對這一挑戰(zhàn)呢?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三重三輕”、“翻譯式”、“灌輸式”等應試教學模式取代了教學中的藝術創(chuàng)造,相當程度上扼殺了教師教學的個性化、風格化和多元化。如今作為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充分研究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結構及設備環(huán)境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打破常規(guī),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
1.重視言傳身教,注重人格魅力的培養(yǎng)。
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學生活中,我處處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努力做好學生的表率:每上一節(jié)新課前,我總是反復聽錄音,使自己的讀音盡量接近原聲帶,更準確、更地道;在講解課文、講述故事時,我不是平鋪直敘,而是努力做到語言簡明扼要,語調抑揚頓挫,感情淋漓盡致,帶給學生身臨其境、自然陶醉的感覺;在教態(tài)上,我總給學生以親切的目光、明朗的笑容、和藹的態(tài)度,并盡量做到儀態(tài)大方,灑脫自如。
2.既“入”又“出”,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
教材是教學之本,英語教師必須深入掌握教材的體系和重點,但又不能受教材的桎梏,而應根據具體的客觀環(huán)境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跳出”教材,對教材靈活處理。如:
(1)適當集中。根據我縣小學已開設英語課程的情況,初一上學期兩周我將48個音標和1至12單元的詞匯集中起來,強化拼讀訓練,并運用學生所學的交際用語強化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2)靈活調整。為更好地進行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的教學,我將JEFC Book 2的Unit 4提前和Unit 3有機結合進行教學。
(3)適時補充。針對初中學生愛唱愛玩的特點,我結合教材內容適時補充一些原版英語流行歌曲、錄像等來輔助教學。
3.進行角色替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不是一成不變的。師生主客體角色互換最直接的途經是變換教學活動的形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讓學生當“小老師”。例如,在學習單詞拼寫期間,課前我先要求他們預習單詞,自己去分辨哪些是簡單的,哪些是比較難的,課上我則指定一個學生當“小老師”,由他報單詞,其他學生聽音拼寫。有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互換角色,如做Guessing Game時讓學生拿東西,教師來猜,或口語對話中由學生問,教師來答或學生答等。
由于各個社會和民族的發(fā)展具有自身的特點,因而也就產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那么,如何使學生通過外語學習了解、熟悉跨文化的素養(yǎng)呢?
1.使用電化教學
電化教學能模擬出與現(xiàn)實生活相仿的情境,使學生容易進入交際角色,在心理上進入最佳聯(lián)想狀態(tài)、最佳認知狀態(tài)和最佳行為準備狀態(tài)。日常教學中,我充分運用了錄音機、幻燈機、電視錄像、計算機等現(xiàn)代化設備進行英語教學。
2.精選課外讀物
除了新教材,我還補充了多種課外閱讀材料。在選材上,我力求做到既有針對性、趣味性又有廣泛性,納入了關于政治、經濟、地理、歷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通過這些文章的閱讀,學生既了解到英語國家的方方面面,又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3.結合課文
知識的積累與視野的拓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我在課堂上常結合課文,將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有計劃地介紹給學生。例如,當教材中出現(xiàn)問候語“How do you do?”時,我就趁熱打鐵,用簡短的幾句英語讓學生初步了解英美人的見面禮。
(1)When friends meet each other,ther usually greet with“Hi”,“Hello”,“How are you”instead of“How do you do”.“How do you do”is only used when Englishmen or Americans meet each other for the first time.
(2)It’s impolite to ask others about their age,marriage,income and so on.
(3)Englishmen don’t shake hands so often as we Chinese do.
(4)Englishmen like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very much.They often begin their talk with“It’s a lovely day,isn’t it?”.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讀一些簡易讀物去了解兩國的文化差異,從而使交際更加得體和自如。
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情感、意志、個性等,它對智力因素起著催化和調節(jié)的作用。筆者在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
1.激發(fā)興趣
教學中,我特別注意讓學生了解所學教材的價值,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講解課文時,我有時采用圖表的方式讓學生一目了然,易記難忘,有時我又用簡筆畫,讓學生覺得耳目一新,興致盎然。學習劇本時,我讓學生上臺表演,讓他們的表現(xiàn)欲得到滿足。學習語法時,我不是讓學生死記例句,而是通過一定的語境讓學生造句或回答問題。
2.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
我平常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yè),書寫工整,每天堅持復習舊課,預習新課。我設計有一定梯度的練習,鼓勵他們知難而進。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從不冷眼歧視他們,而是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攻克難關,對他們的問題有問必答,有答必詳,同時不斷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的鼓勵。
3.培養(yǎng)情感
我國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苯虒W中,我十分重視把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結合起來,在課堂上時刻以自身的舉手投足、面部表情等向學生傳遞關愛、信任和期望的信息,營造出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
在改革開放,經濟迅猛發(fā)展的今天,隨著新的英語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實施,使我們的中學英語教學走向素質教育將不再是一句空話,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共同描繪英語素質教育,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盡點微薄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