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平江中學??讘c梅
“學
——教”融合下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思考——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黃土高原》的教學為例
□江蘇省蘇州市平江中學??讘c梅
尊重生命規(guī)律,注重教學方式的民主與平等,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生命特點的和諧統(tǒng)一,培養(yǎng)有個性、有健康豐富情感、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初中生是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皩W——教”融合的地理課堂正是本著這樣的原則而進行的有益探索。
“學——教”融合教學設計學習方式
“教”是指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考慮如何做到合理取舍教材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
1.根據(jù)教學目標取舍教學內容。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學資源,在教學設計之初,首先要根據(jù)“核心概念”原則,對所學章節(jié)內容進行取舍安排,從而向有效、高效的教學目標靠近。以《黃土高原》為例,教學目標的行動詞要求如下:說出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舉例說明“黃土風情”與黃土高原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認識塬、梁、峁、川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和危害;了解黃土高原環(huán)境綜合治理的對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根據(jù)教學要求可以對教材內容做如下安排。(1)黃土高原的范圍及人文特征內容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及交流完成,這部分內容可以確定為課堂上不作重要講解的部分。(2)黃土高原的形成和治理則是核心內容,前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辯證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未知知識的科學素養(yǎng)精神,這是學生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內在要求;而后者是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現(xiàn)象解決實際問題的核心技能及知識遷移的綜合能力要求。這部分內容應該安排作為課堂教學中“精講精練”的重點內容。
2.根據(jù)班級學情取舍教、學方法。根據(jù)前期對教材內容的取舍,在教學方法上首先指導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教材相關內容,觀察圖冊所提供的相關補充資料進行思考,提出疑問。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當然這樣的目的要求是建立在具體的情境設計中,給學生黃土高原的文字和視頻影像資料,作為激發(fā)他們產生質疑的體驗鋪設。
【學情分析】A班學生基礎知識較好,班級學習風氣濃厚,學生有探究意識,主動學習能力較強,在教學中可以把教學內容分配給學生,引導他們完成學習任務。所以突出A班學生的主動性,以問題導入、啟發(fā)質疑、解決問題為主要的引導教學方法。B班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學習基礎也相對較差,如果把教學內容完全分配給學生自主習得,因學生的學習能力限制,學習效果肯定打折扣,反而需要老師多提點、引導。針對學情將教學內容分別作兩種學習方法上設計。要調動B班學生的學習熱情,設計的學習方法要讓學生感覺“稍微跳一跳,就能夠得著”。所以教師將講授、啟發(fā)、談話等方法貫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有效途徑獲取學習的能力。
3.根據(jù)知識點取舍教、學時間。“說出”、“認識”、“分析”等學習目標行為動詞往往確定了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以及課標要求學生達到的學習程度,因此,可以成為確定課堂教學配比時間的依據(jù)。帶有“說出”、“認識”動詞的學習內容是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比較容易學習的知識點,所以配比較少的時間就能完成教學要求。而“舉例”、“分析”類行為動詞代表的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就提升了,也是知識點和技能中的重難點,需要通過多邊交流才能完成。這部分知識點自然占據(jù)了課堂中的大部分時間。
1.自我交流,完成基礎教學內容的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一味由老師講授的填鴨式教學澆滅了學生的自我學習熱情,而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又會弱化部分學生的能力差異,使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失去學習機會。自我交流則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和教材的交流,掌握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在學生進行自學的過程中,教師一邊巡視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一邊對部分能力有限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小組交流,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組交流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但在小組交流中把握有效性至關重要,否則無效的課堂教學流于形式,熱鬧中沒有收獲。首先,教師要制訂學習目標要求;其次,小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最后,教師要檢查、參與小組交流,引導小組內成員有效完成預設任務。例如一位同學提出的“如何來記憶黃土地貌中的塬、梁、峁”,組內有同學就根據(jù)教材上的景觀圖片提出:“‘塬’、‘原’同音,就可以把‘塬’理解成一個開闊的大平原,想象成一大塊正準備做饅頭的面團?!骸拖胂蟪芍樱情L條狀的,就像把那一大塊面切成了條狀?!埂褪前亚谐蓷l狀的面團再橫向切成一個一個小饅頭。”比喻非常形象,加深了同學們的認知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3.課堂討論,知識與技能的有效提升。經(jīng)過小組討論,依然會有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甚至是無厘頭的問題沒有得到合理的解答。這時,課堂討論則體現(xiàn)出了獨特的優(yōu)勢。一些真正有難度和深度的問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一個有效促進。同時,師生間的交流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引導喚起學生已有的舊知,對問題進行理解分析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新技能,再利用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對教材核心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剔除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引導學生摒棄一些不良的學習風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