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街道興圍小學曹文君黃建飛范偉洲
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
□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街道興圍小學曹文君黃建飛范偉洲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多篇關于“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的文章或者節(jié)選,豐富對這種心理描寫方法的認識。
2.理解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是為了服務主題。
3.模仿練筆,運用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多篇關于“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的文章或者節(jié)選,豐富對這種心理描寫的認識。
【教學難點】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小練筆。
【課前準備】課件,《混入北圖》、《孩子我為什么打你》、《孩子,請閉眼》節(jié)選,黑板上畫一條波浪線。
【教學過程】
1.板書課題: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再畫一條波浪線。
2.裝做找人的樣子停頓五到十秒鐘,再指名背。
3.師讓學生回憶一下當聽到要檢查背書情況,你的心情怎樣?結果沒有抽查到你,心情有何變化?聽到老師說明原因后又有何不同?請大家談談感受。
4.師提問學生除了興奮、緊張等心理感受,平時還產(chǎn)生過哪些心理感受?能用四字詞語表達更好!
5.師出示了一些關于心理感受的成語或者四字詞語讓生齊讀。
6.師指出《禮記·禮運》:“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边@句話就概括了剛剛所說的千變?nèi)f化的心理,讓生齊讀。
7.師總結人的心理變化極其豐富。如何能把一個人的曲折心理活動刻畫得更牽動人心呢?這節(jié)課將和大家一起學習,請生齊讀課題“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
1.感悟《學會看病》的一波三折心理描寫。
(1)師出示四段文字介紹畢淑敏,讓生猜作家。
(2)過渡:著名作家賀紹俊曾經(jīng)說過:“畢淑敏與其說是一位作家,不如說是一位心理學家。”讓我們透過她的一些文字,學習這種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方法。
(3)請生快速閱讀課文《學會看病》第11~26段,找出描寫作者心理描寫的句子,并提煉出關鍵字概括母親心理變化。(板書:學會看?。?/p>
(4)(教師用PPT,按學生匯報情況,超鏈接出示文本)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孩子也許是一種殘忍。但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面對疾病。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堅定)
“正是?!蔽乙е勒f,生怕自己會改變主意。(猶豫)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滾燙的手,說:“媽媽這就領你上醫(yī)院?!?/p>
(動搖)
兒子搖搖晃晃地走了。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鍛煉他,也該領著他一道去,一路上指點指點,讓他先有個印象,以后再按圖索驥。這樣雖說可能留不下記憶的痕跡,但來日方長,又何必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后悔)
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不安)
雖然我毫無疑義地判定兒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尋找適宜鍛煉看病的病種,這是最好的選擇,但我還是深深地譴責自己。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ㄗ载煟?/p>
我看著他,勇氣又漸漸回到心里。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煉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自己。(平靜)
(在波浪線上板書:堅定,猶豫,動搖,后悔,不安,自責,平靜)
(5)讓生自由誦讀,然后請兩位同學來朗誦,注意讀出母親不同的心情。
(6)引導學生感悟母親的內(nèi)心波瀾起伏、瞬息變化,可以用我們本節(jié)課標題的一個成語“一波三折”來形容,并請生結合這些心理描寫談感受。
(7)師引導生體會文中所有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都是為了突出“母愛”這個主題。
2.總結方法,自學《剝豆》矛盾心理,分享成果。
(1)請生快速閱讀同出畢淑敏之筆的課文《剝豆》,找出兩篇課文在心理描寫上都有“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
(2)引導生回憶剛才學習一波三折心理描寫的步驟。(找句子——提煉關鍵詞體會人物心情變化——小結心理描寫的作用)
(3)請生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快速找出《剝豆》一文中一波三折心理描寫的句子。根據(jù)學生回答超鏈接出示句子。
PPT:“讓兒子贏吧,以后他會對自己多一些自信?!边@樣想著,我的手不知不覺地慢下來。
“在外面競爭靠的是實力,誰會讓你?要讓他知道,失敗、成功皆是常事?!眲兌沟乃俣扔挚炝似饋?。
兒子手不停歇,目光卻時不時地落在兩個容器里。見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憐愛,剝豆的動作不覺又緩了下來。
“不要給孩子虛假的勝利。”想到這些,我的節(jié)奏又緊了許多。
(4)請生從這四句話中提煉出“慢,快,緩,緊”來反映母親的心理變化。(師板書:慢,快,緩,緊)
(5)請生每組讀一段,通過朗誦把母親剝豆的節(jié)奏、心理的變化讀出來。
(6)引導生用本節(jié)課標題的一個成語“一波三折”來形容母親的心理變化,并請生結合這些心理描寫談感受,明白這些心理描寫都是為了突出主題。
3.反猜兒子心理,感受一波三折。請生模仿母親的心理變化來想象兒子一波三折的內(nèi)心。
PPT:
……
我手不停歇,目光卻時不時地落在兩個容器里,“咦,媽媽怎么慢下來了?難道__?不好,媽媽又快起來了,__”
一大袋豌豆很快剝完了……
“你贏了?!蔽页瘚寢屝π?,很輕松,全然沒有剝豆時的認真和執(zhí)著,因為我知道,__
……
4.請生閱讀《混入北圖》節(jié)選,談談母親的心理變化——
最重要的是揣上你爸爸的工作證。且慢,讓我再看看像不像?那是丈夫年輕時的肖像,兒子與他酷似,心中便很踏實。
裝扮妥當,臨出門的那一瞬,突然氣餒。從來沒做過這種偷天換日的事,心中惶惶然。要不,等你再長大一點,唇邊有了小胡須,就更像你爹了,咱們再去?我試圖勸阻兒子。
媽媽,你為什么這么婆婆媽媽!縱然被人捉住了,又有什么?魯迅早說過,竊書不算偷。況且我們并沒有偷,只是看??纯从惺裁醋镞^?十四歲男孩像馬駒一樣蓬勃的話,鼓舞了我。不過那句話是孔乙己說的,不是魯迅說的。我糾正他。
走!去北圖!
——《混入北圖》節(jié)選
請生選擇其中一種場景,寫出豐富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
1.對于“長大”。
2.當你遇上對手時。
3.拿到滿分的試卷卻發(fā)現(xiàn)老師少扣了一分。
預報得晚了,那如火如荼的場面,猝不及防而來,污了孩子的瞳孔,做母親的心中就內(nèi)疚失職。
預報得早了,孩子枉閉了多半晌眼睛,并無什么暖昧的鏡頭。徒然使劇情中斷,還得把孩子從冬眠狀態(tài)喚回來,把斷了的茬口講給他聽。
預報得少了,先生在一旁發(fā)議論,說此類界限還是宜嚴不宜寬,宜緊不宜松。
預報得多了,隨著孩子的長大,他也不滿。說有什么大驚小怪的,不就是擁抱嗎?大街上有的是,也不能天天在馬路上閉眼啊。于是覺得媽媽真難當。
——畢淑敏《孩子,請閉眼》節(jié)選
每當打你的時候,我的心都在輕輕顫抖。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不打他我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當所有的努力都歸于失敗,孩子,我才會舉起我的手……
——畢淑敏《孩子,我為什么打你》節(jié)選
【結語】“情動于衷而形于外?!鄙駪B(tài)、動作、語言描寫使得人物有“形”,而心理描寫使得人物有“神”。在我們六年級的上冊有一篇文章《窮人》,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也運用了這種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塑造了一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桑娜”,大家可以去看看。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寫作中學會運用“一波三折”,讓心靈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