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長橋中心小學沈麗英
引導自學,著眼學生發(fā)展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長橋中心小學沈麗英
一個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在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一種能力。學生只有靠自己學,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自學的本領,等于交給學生學習的“金鑰匙”。下面筆者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談談個人的幾點粗淺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耍處煈獦?/p>
立教為學服務的思想,營造多樣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權利,不斷拓寬學生自主發(fā)展的天地,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數學活動課是增強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的主戰(zhàn)場之一。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活動課的優(yōu)勢,對學生及時進行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的引導和強化。如在學習實踐活動課“了解周圍的家庭”時,我布置學生調查10個家庭最近一次水費、電費、電話費及燃氣費的交納情況,把收集到的數據整理后填表,并要求進行簡單的分析。上課交流時,學生個個積極參與,用數學知識進行分析,用生活眼光提出建議,通過調查活動,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發(fā)現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fā)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增加了自主探究的愉悅感。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一股使學生能自覺學習的巨大動力,也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學數學的能力時,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以增強自學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成功后有了學習興趣,在失敗時能更加明確學習目標,強化學習動機;使學生從教師“指路”學習,變成自己“找路”學習。
俗話說:“授以一魚,可食一日;授以捕魚之技,可食一生”。因此,教師必須在學習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zhí)鑰匙,去打開數學的知識大門,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1.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小學生的獨立性比較差,尤其是自學意識,大部分學生沒有預習數學的習慣,即使有,也只是簡單的看看例題。因此,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交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1)用心想一想。預習時要認真地閱讀,把重點的地方用筆畫出來,對于公式、概念、法則、規(guī)律等要思考是怎么探索出來的,對預習中不明白的地方,先要獨立思考,同時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以便聽課時目標明確,針對性強。
(2)用筆寫一寫。預習時要適當做學習筆記,包括對一些問題的理解、對疑難問題的記錄和思考等。也可以把自學的例題嘗試做一遍,以檢驗自己對例題的理解。做完對一下答案,如果出現錯誤,要想想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了,應該怎么改正。如果找不到錯誤的原因,可在課堂上重點聽,逐步領會。自學后也可以完成例題后面的“試一試”、“練一練”,以檢查預習的效果。
2.自學議論,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教師在提出預習要求時也可以出示一些自學提綱,有目的有重點地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自學。例如,在一次蘇州市教學研討活動中,一位老師執(zhí)教“圓的周長”,課前較好地布置了一些討論題:(1)什么是圓的周長?舉例說明;(2)你能用哪些方法測量圓的周長?(至少3種,看誰的方法多?。?)畫4個大小不同的圓,剪下來,量出它們的周長,再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4)關于“圓周率”,你知道些什么?上課時,學生圍繞提綱進行議論研究,大家暢所欲言,大膽提出問題,自由發(fā)表意見。
通過自學議論,能加深學生對獲得的知識的理解,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這樣在解決重點、難點,知識關鍵的過程中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的。
3.鼓勵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古人云:學起于思,想源于疑。培養(yǎng)自學能力,鼓勵學生積極質疑問難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教師要創(chuàng)設積極爭辯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思考的機會,給學生提問的機會,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要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我常鼓勵我班學生提問,開始時學生覺得沒啥好問的,覺得自己什么都會了。我就以作業(yè)形式迫使學生必須提出問題,逼學生去思考,只要學生肯問、敢問,就表揚其學習精神,并且讓問題提得好的學生上臺做小老師,請其他學生回答,他們相互答疑,相互之間受到啟發(fā)提示,又在答疑時促使進一步的思考,發(fā)現新的問題。同時,學生人人想做一回小老師,時間一長,就慢慢學會了設疑提問。我也有意識地舉出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來引發(fā)學生討論,啟發(fā)他們大膽質疑,從中讓學生獲得知識,促使學生多思、深思,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4.自主整理,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一段時間過后,學生難免對所學知識產生遺忘,因此在復習單元時,我都是讓學生自主整理所學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作用。通常的做法是:用10分鐘讓學生自己看書整理,用15分鐘相互研究,交流整理并形成知識體系,用15分鐘練習鞏固。在學生自主整理之前,我通常會提出一系列問題供學生思考,引導他們通過復習,把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如在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時,我組織學生自主思考:“學過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分別怎樣計算面積?”“這些公式之間有怎樣的聯系呢?”引導學生把學過的面積公式,用列表或用畫圖的方式進行整理。學生整理后,展現整理的表格和圖形,并組織學生一起評價,重點引導學生評價用圖形整理的過程,體會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思想。
數學復習課需要學生根據對已有知識的回顧和整理擴展知識結構,讓學生自主整理,能引導學生進一步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形成知識系統,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币囵B(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習慣?!傲晳T是從實踐里養(yǎng)成的,是在數學自主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它一經形成,就將成為一種內在的傾向和需要,并自動表現出來,良好的自學習慣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然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反復抓,抓反復,細水長流,以致水到渠成,習慣成自然。
魏書生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的方法和過程時,指出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必須經過訓練,經常訓練,反復訓練,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同時,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嚴格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品格。
“教是為了不教?!憋@然,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細致而長期的工作。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地對學習加強研究,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yǎng)和整體素質,才能勝任教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