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芳 江西省于都縣人民醫(yī)院 342300
高頻B超對乳腺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
楊曉芳江西省于都縣人民醫(yī)院342300
摘要目的:對應用高頻B超技術對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實施診斷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方法:選擇在我院就診的經手術后病理學診斷確診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84例,在手術前首先采用觸診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定義為對照組,然后再采用高頻B超技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定義為觀察組。對比兩組檢查結果與病理學檢查結果符合率、疾病的漏診率和誤診率。結果:觀察組乳腺疾病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學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顯著(P<0.05);乳腺疾病檢查漏診率和誤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應用高頻B超技術對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實施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高頻B超乳腺疾病診斷
乳腺癌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類疾病的一個主要代表,對罹患乳腺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實施早期診斷,對該疾病的治療和患者的預后都有幫助[1]。影像學檢查技術是目前臨床對乳腺疾病實施鑒別診斷過程中所依賴的一種主要方法,且效果較為理想,從現(xiàn)階段而言,臨床在篩查乳腺疾病時鉬靶攝片和B超兩種技術的應用頻率較高[2]。本次對應用高頻B超技術對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實施診斷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現(xiàn)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經手術后病理學診斷確診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84例,在手術前首先采用觸診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定義為對照組,然后再采用高頻B超技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定義為觀察組。其中已婚56例,未婚28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46.1±0.7)歲;已產婦54例,未產婦30例;體重43~78kg,平均體重(54.7±1.4)kg;良性腫瘤疾病49例,惡性腫瘤疾病35例;患病時間1~16個月,平均患病時間(5.2±0.5)個月。上述自然指標觀察對象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采用觸診法進行檢查(定義為對照組),然后采用我院現(xiàn)有的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病情實施診斷(定義為觀察組),首先操作者或助手應該幫助患者在檢查期間取平臥位,將雙手始終保持向上舉起,使雙側乳房能夠充分暴露。使用高頻探頭從患者的雙乳12點方向的位置開始進行全面的掃描操作,整個操作按照順時針的方向進行,發(fā)現(xiàn)腫塊和異常的回聲的時候,應該以“十”字形交叉的形式實施縱橫向的掃描操作。對病灶所處的實際位置、具體大小和形態(tài)、邊界表現(xiàn)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對包膜存在與否、內部回聲、鈣化和液化與否,腫塊與皮下脂肪之間的實際位置關系等情況進行判斷[3]。
1.3血流分析評判標準Ⅰ級:病灶內沒有任何的血流信號存在;Ⅱ級:腫瘤病灶的內部只有少量的信號存在,有1~2處的點狀血流存在,且管徑水平不足1mm;Ⅲ級:腫塊病灶的內部有中量的血流存在,有1條主要的血管,且長度已經完全超過病灶半徑,或僅有幾條相對較小的血管存在;Ⅳ級:病灶內部有豐富血流分布,血管數(shù)量已經達到4條以上,或血管與血管之間的相互交通呈現(xiàn)網狀的分布狀態(tài)[4]。
1.4觀察指標選擇兩組患者的乳腺疾病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符合率、乳腺疾病檢查的漏診率和誤診率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對比。
2結果
觀察組乳腺疾病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學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顯著(P<0.05);乳腺疾病檢查漏診率和誤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診斷結果與病理學檢查符合率情況比較〔n(%)〕
3討論
高頻超聲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據(jù)人體不同組織在聲抗學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差異,形成微小界面并生成圖像。組織分辨率水平相對較高,是該項技術的基本特征,且對于一些位于淺表位置的器官的穿透能力相對較強,在檢查操作進行的過程中,基本不會受到腺體類型和厚度所造成的干擾和影響,能夠清晰的現(xiàn)實腺體內所存在的異?;芈暋8哳lB超檢查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操作可以說非常便利,是一種無創(chuàng)且無放射性,短期內可以多次進行的診斷和檢查方法,對不同年齡甚至對孕婦進行檢查均較為適宜。而且B超能夠對致密型乳腺內存在的一些腫塊顯示,且效果清晰,對掃描發(fā)現(xiàn)的腫塊位置、具體形態(tài)和組織結構特征表現(xiàn)等情況可以有更加直觀而準確的反應。此外,該技術對囊性病變的顯示也較為清晰,與鉬靶攝像技術比較,這是其一項優(yōu)勢[5]。
導致乳腺疾病患者在接受臨床診斷和檢查的過程中,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為有些腫塊的實際直徑相對較小,高頻超聲技術無法保證能夠百分之百的對其有清晰而準確的顯示,大多數(shù)的小病灶的形態(tài)表現(xiàn)較為規(guī)則且邊界非常清晰,鋸齒樣的病理學改變還沒有形成,因此會使檢查的誤診可能性加大。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乳腺癌疾病患者,會同時合并患有一些乳腺良性病變,在診斷過程中兩種病變之間很容易發(fā)生混淆。高頻B超技術對鈣化點只能進行模糊的顯示,發(fā)現(xiàn)微小鈣化、毛刺樣的組織結構的難度相對較大。因此在檢查開始前,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顯得尤為重要,必須保證患者在接受檢查期間雙側乳房都能夠充分的暴露出來,這樣可以使誤診和漏診率大幅度降低,且操作過程中可適當改變體位,對雙側腋下的掃描和檢查要給予充分重視,要保證做到全面徹底無死角;對超聲檢查儀器所具備的所有功能要進行充分的利用,想辦法增高儀器分辨率水平,不但要利用常規(guī)探頭所具有的頻率、聚焦,三維重建技術在檢查過程中也要充分的利用,以保證診斷質量。此外在確定病灶位置時應該盡可能多的應用四象限方法,以對一些形態(tài)相對微小的腫塊能夠進行更好的定位和顯示。在對檢查中出現(xiàn)的血流信號進行判斷的時候,操作者應該特別注意,信號量的多少、動脈血流峰值水平和阻力指數(shù)水平的高低,這腫瘤病灶性質的判斷有所幫助[6]。
參考文獻
[1]萬文博,李俊來,王知力,等.血氧功能成像系統(tǒng)與聯(lián)合高頻多普勒超聲檢查對乳腺病灶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19(8):636-640.
[2]黃源,龐軼,王瓊,等.高頻超聲在亞洲女性中篩查乳腺癌準確性的系統(tǒng)評價〔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1(11):1296.
[3]張琳,林紅.絕經前早期乳腺癌中高頻超聲和鉬靶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1,22(3):355-357.
[4]曹炎,黃惠蘭,肖琪,等.B 超對乳腺良性疾病的診斷價值探討〔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2,23(5):545-546.
[5]李梅.全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對乳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7):747-748.
[6]吳穎猛,梁毅,姜海明,等.乳腺癌MRI 檢查與全數(shù)字化鉬靶攝影及乳腺B 超的對比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2,30(2):232-233.
(編輯紫蘇)
收稿日期2015-03-21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20-28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