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例慢性咳嗽患兒病因與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分析
陳建萍, 張乾, 章學英, 薛春琴, 陳輝, 許芳明, 姜瑋
(上海市徐匯區(qū)大華醫(yī)院 兒科, 上海, 200237)
關鍵詞:慢性咳嗽; 常見病因; 肺炎支原體; 兒童
兒童慢性咳嗽是兒科門診常見病癥之一,國內外均制定了有關兒童慢性咳嗽診治指南及病因診斷程序。為了解本地區(qū)患兒慢性咳嗽常見病因構成情況,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對123 例患兒進行病因診斷的隨訪研究,并了解慢性咳嗽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情況。
1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上海徐匯大華醫(yī)院兒科就診咳嗽>4周的患兒123例,其中男70例,女53例;0~3歲15例,>3~6歲74例,>6~14歲34例;平均年齡(5.23±2.6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 ① 咳嗽癥狀持續(xù)>4周,年齡≤14歲; ② 咳嗽為唯一或主要癥狀; ③ 肺部無明顯異常體征; ④ 胸部X線無明顯肺部病變; ⑤ 愿意配合接受電話或門診隨訪。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制定的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1],設計兒童慢性咳嗽病因調查表。入組兒童根據《指南》制定的診斷程序,進行詳細詢問患兒病史、全面體格檢查、輔助檢查與分析及相應的治療,并將MP抗體檢測納入首診時必備檢查項目之一。
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標準[2]: 顆粒凝結法(PA)抗體滴度持續(xù)>1∶160,或雙份血清(間隔1~2周)抗體滴度值,恢復期滴度上升4倍或下降至原來的1/4; MP抗體≥1∶80,為陽性,提示有既往或現癥MP感染的可能。
所有入組病例均于首次就診后0.5、1、3、6個月進行門診或電話隨訪,觀察療效、動態(tài)評估并及時修訂診斷與治療方案。療效評價: ① 痊愈:癥狀、體征消失; ② 顯效:病情緩解,癥狀或體征未完全消失; ③ 無效:用藥4周后病情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者。結果判斷: ① 臨床表現與輔助檢查符合,診斷明確; ② 臨床表現與某種病因高度相符,但無明確的實驗室檢查支持,經過試驗性治療有效,即臨床診斷; ③ 經現有的輔助檢查與診斷性治療無效,即病因未明。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以某種病因占病因總數的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Pearson卡方檢驗,用統(tǒng)計軟件R實現,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所有病例均給予血嗜酸細胞(EOS)與MP抗體,EOS升高31例(25.20%),MP抗體≥1∶80為陽性,有58例(47.15%), 不同年齡與病因慢性咳嗽患兒MP抗體檢測結果見表1。呼氣峰流速(PEF)及肺通氣功能檢查78例,其中PEF/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80%為58例, 60%~79%為18例,<60%為0例;過敏原檢測67例,陽性45例; 25例行副鼻竇CT檢查, 19例有副鼻竇炎,其中伴有腺樣體增生14例;PPD檢查10例,均為陽性。
表1 不同年齡與病因慢性咳嗽患兒MP抗體檢測結果
123例入組患兒經治療與隨訪3~6個月,結果為113例(91.87%)痊愈, 5例(4.06%)顯效, 3例(2.44%)無效, 2例失訪。病因診斷明確118例(95.94%), 病因未明5例(4.06%)。病因明確者中,單一病因者108例(87.80%), 其中CVA 37例(30.08%), PIC 36例(29.26%), UACS 35例(28.45%); 復合病因者10例(8.13%), 其中CVA+UACS 9例,PIC+UACS 1例。
3討論
兒童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癥狀持續(xù)>4周稱為慢性咳嗽[1],是各級醫(yī)院兒科門診常見病癥,歐美各國問卷調查顯示高達9%~33%的人員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3]。本研究顯示,在發(fā)病年齡上以3~6歲學齡前兒童為主,共有74例(60.16%),不同病因組患兒同樣是以學齡前兒童為多見,與國內學者[5]報道一致。此年齡組兒童慢性咳嗽發(fā)病較高的原因主要與兒童隨著年齡增長、活動量增加及幼托機構兒童密度高,接觸各種病原與過敏原機會增加,故兒童患病概率增高[4]
國內多中心與大樣本資料研究[5]表明,CVA、UACS、PIC是引起中國兒童慢性咳嗽常見的主要原因。本地區(qū)兒童慢性咳嗽常見病因同樣主要為CVA、PIC、UACS,且臨床的特征在兒童慢性咳嗽常見病因診治上有著重要的提示作用。
MP感染已成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近年來MP感染與慢性咳嗽的關系國內外學者已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6-8]。由于發(fā)病機制的特點,咳嗽是MP感染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表現;新修的《指南》明確指出,MP感染是應該首先考慮和排除的特異性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原。本研究檢測結果顯示,MP抗體的檢測陽性率(47.15%)與國內學者報道相仿[9]?;仡欁髡?002-2004年對本院兒科門診2 326例患兒及通過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對本地區(qū)1817例2~15歲兒童調查顯示,MP抗體陽性檢測率分別為37.34%[10]與30.7%[11], 經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顯示,慢性咳嗽患兒體內MP抗體陽性率明顯高于兒科門診呼吸道感染與社區(qū)兒童。
國內學者多中心的研究[5]表明,兒童慢性咳嗽病因的復雜性和可變性,有些病因彼此間是有重疊的。也有學者研究[12]報道,MP感染可能誘發(fā)變應性鼻炎發(fā)作,并加重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程度。MP是僅次于病毒,與CVA發(fā)生、難以緩解以及惡化有關的病原體[13]。本研究結果顯示,MP抗體檢測陽性率在不同年齡(χ2=0.375,P<0.829)、不同病因(χ2=4.383,P<0.223)患兒中,其結果經統(tǒng)計無顯著差異。MP感染可與兒童慢性咳嗽病因并存,因此在兒童慢性咳嗽診治中應予排除或確定,進行及時正確的診治。本研究重視了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治,可能是提高本組病例治愈率的因素。
由于醫(yī)療條件而未開展24 h動態(tài)食管pH監(jiān)測與痰液細胞學檢測,導致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與非哮喘性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NAEB)不能得到相應的診斷,可能會對病因的分析產生一定的偏倚。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試行)[J].中華兒科雜志, 2008, 46(2): 104.
[2]陸權, 車大鈿. 肺炎支原體性胸腔積液[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8, 23(4): 241.
[3]李斌愷, 賴克方. 慢性咳嗽的流行病學[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0, 33(1): 62.
[4]羅澤民, 蔡燕. 不同年齡兒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 2011, 29(2): 138.
[5]中國兒童慢性咳嗽病因構成比研究協(xié)作組.中國兒童慢性咳嗽病因構成比多中心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 2012, 50(2): 83.
[6]尚云曉.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兒童哮喘[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1, 26(4): 250.
[7]陳志敏.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再認識-從發(fā)病機制到臨床治療的探討[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2, 27(4): 253.
[8]計明紅,潘家華.小兒慢性咳嗽的診斷體會[J].臨床肺科雜志, 2011, 16(1): 29.
[9]喬紅梅, 魯繼榮, 劉麗, 等.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感染與小兒慢性咳嗽臨床觀察與隨訪[J].臨床兒科雜志, 2007, 25(6): 451.
[10]陳建萍, 楊波, 李恒濤, 等. 上海梅隴地區(qū)2002-2004年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 2006, 13(1): 63.
[11]陳建萍, 李恒濤, 楊波, 等. 上海梅隴地區(qū)兒童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情況[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7, 22(10): 738.
[12]熊春華. 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兒童變應性鼻炎的相關性探討[J].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2, 50(18): 130.
[13]Daian C M, Wolff A H, Bielory L, et al. The role of atypical organisms in asthma[J].Allergy Asthma Proc, 2000, 21(2): 107.
[14]陸權, 劉恩梅. 中國兒童慢性咳嗽的診治現狀[J].中華兒科雜志, 2012, 50(2): 81.
[15]賴克方, 陳如沖, 林玲, 等. 不同病因慢性咳嗽臨床特征的診斷價值[J]. 中華結核和呼吸病雜志, 2009, 32(6): 418.
通信作者:陳建萍, Email:chenjp623@126.com
基金項目:上海市徐匯區(qū)衛(wèi)生局資助項目(XHTSZK1009)
收稿日期:2014-12-20
中圖分類號:R 44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09-166-02
DOI:10.7619/jcmp.20150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