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族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關系的Meta分析
王玉,孔麗娜*
(蕪湖市皖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產(chǎn)科,安徽 蕪湖 241000)
摘要:目的 通過Meta分析的方法評價B族鏈球菌(GBS)感染與胎膜早破相關性。方法以關鍵詞檢索的方式檢索國內(nèi)各大主要數(shù)據(jù)庫,對1995年至2014年公開發(fā)表的有關B族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關系的研究文獻,應用ReviewManager 5.3對納入文獻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10篇相關文獻,包括了病例組1304人,對照組1267人,B族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顯著相關(OR=3.12,95%CI2.38~4.08)。結論B族鏈球菌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危險因素,應重視GBS感染的早期篩查與診治。
關鍵詞:Meta分析;B族鏈球菌;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圍生期常見病癥,可對母嬰均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是目前圍產(chǎn)兒死亡的重要原因。B族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一種寄居于陰道和直腸的細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一般正常健康人群感染GBS并不致病。目前,關于GBS對胎膜早破的關系學者看法不同。本研究通過查閱收集國內(nèi)發(fā)表的GBS感染與胎膜早破關系的相關文獻,采用Meta分析方法進行比較,以探討GBS感染與胎膜早破之間的相關性,為更好地預防和診斷孕產(chǎn)婦GBS感染帶來幫助,也為保證母嬰的健康提供依據(jù)。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以“B族鏈球菌”、“胎膜早破”等為關鍵詞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NKI)、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CBM、維普、萬方數(shù)字化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等,查找1995年至2014年國內(nèi)發(fā)表的相關研究資料。
1.2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①文獻為公開發(fā)表的病例對照研究,病例組是胎膜早破的孕產(chǎn)婦,對照組是同期正常孕產(chǎn)婦,且兩組無其他妊娠期疾??;②標本為產(chǎn)婦陰道或?qū)m頸分泌物;③各研究均包含病例組與對照組總人數(shù),以及病例組和對照組GBS陽性數(shù)。
1.2.2排除標準①綜述或重復發(fā)表的文獻;②無健康對照組的研究;③質(zhì)量較差、數(shù)據(jù)提供少等無法利用的文獻。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區(qū)間估計采用95%可信區(qū)間,采P值及I2統(tǒng)計量分析各研究間的統(tǒng)計學異質(zhì)性,P>0.05,I2≤50%,表明各研究組無統(tǒng)計學異質(zhì)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P<0.05,I2≥50%表明存在明顯的異質(zhì)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計算結果,并進行敏感性分析。
1.4質(zhì)量控制通過繪制漏斗圖及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對本次Meta分析進行質(zhì)量控制,保證本次研究的準確性和可信性。
2結果
2.1文獻基本情況通過電子檢索和手工檢索,并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通過嚴格篩選后,符合條件最終納入本次研究的文章共10篇[1~10],合并后病例組1304人,對照組1267人,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GBS感染與胎膜早破關系的Meta分析研究文獻
2.2各獨立研究結果的異致性檢驗本研究異質(zhì)性分析示: χ2=2.89,P=0.97,I2=0%,結果是無統(tǒng)計學異質(zhì)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結果是GBS感染與胎膜早破顯著相關(Z=8.31,P<0.00001),合并計算的OR=3.12,95%CI2.38~4.08,胎膜早破組生殖道GBS感染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圖1。
圖1 病例組和對照組GBS感染狀況的Meta分析
2.3偏倚分析對所有納入的文獻進行偏倚分析,漏斗圖繪制結果顯示漏斗圖基本對稱,說明發(fā)表偏倚較小,納入的文獻較為合理,符合本次研究要求。見圖2。
圖2 納入文獻的偏倚分析(漏斗圖)
2.4敏感性分析去掉李曉英等人的研究即樣本量最小的文獻后進行分析,總效應測定結果Z=7.81,P<0.00001,合并OR值及95%CI為3.12(2.34~4.15),說明對其總體統(tǒng)計學解釋影響不大,所以本研究結果較穩(wěn)健。見圖3。
去掉翁秀琴[10]等人的研究即樣本量最大的文獻后進行分析,總效應測定結果Z=7.89,P<0.00001,合并OR值及95%CI為3.24(2.42~4.35),說明對其總體統(tǒng)計學解釋影響不大,所以本研究結果較穩(wěn)健。見圖4。
圖3 剔除小樣本后病例組與對照組GBS感染狀況的Meta分析
圖4 剔除大樣本后病例組與對照組GBS感染狀況的Meta分析
3討論
胎膜早破是產(chǎn)科常見病癥,會影響孕產(chǎn)婦及胎兒健康。1938年Fry首次報告3例感染GBS引起產(chǎn)后心內(nèi)膜炎死亡病例[11],證實GBS為人類的致病菌。孕婦感染GBS表現(xiàn)為子宮內(nèi)膜感染、菌血癥、晚期流產(chǎn)等,在分娩過程中會傳遞給新生兒,可引起新生兒肺炎、腦膜炎,甚至死亡。本次研究系統(tǒng)評價了近年來有關GBS感染與胎膜早破相關性的研究,通過對10篇病例對照研究資料的Meta分析表明,胎膜早破組GBS的感染率明顯高于胎膜未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3.12,95%CI2.38~4.08),提示GBS感染與胎膜早破相關,應在以后孕產(chǎn)婦的預防保健過程中加強警惕。通過Meta分析繪制森林圖,明確了GBS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應預防GBS感染,從而減少胎膜早破的發(fā)生。本次研究對資料進行了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結果示漏斗圖基本對稱,敏感性分析結果為OR值為3.12,3.24,
均大于1,故說明此次研究的結果比較穩(wěn)定和可靠。
馬元等[12]的文獻中提到GBS感染致胎膜早破的機制是宮頸、陰道、直腸、泌尿道等處的GBS可上行感染胎膜,通過炎癥細胞的吞噬作用及細菌產(chǎn)生的蛋白水解酶的直接侵襲,使胎膜局部張力減低,從而導致胎膜早破。本次Meta分析是總結了大量文獻后進行的一次綜合評價,Meta分析能夠改進和提高由于樣本量小而影響的統(tǒng)計效能;可以對某些研究結果不一致的情況做出比較客觀的判斷,得出較為可靠的結論,對明確GBS和胎膜早破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由于本研究及納入文獻存在一定局限性,期待將來高質(zhì)量的文獻納入本研究,以上結論有待進一步驗證,GBS是國際公認的導致嚴重圍生期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我們需要重視孕早期的GBS檢測,及時發(fā)現(xiàn)并防治GBS感染,減少胎膜早破發(fā)生率,對減少母嬰發(fā)病及死亡極其重要。
參考文獻:
[1]劉劍,裴美蘭,劉霞,等.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早產(chǎn)、晚期先兆流產(chǎn)的關系及干預.中國婦幼保健,2009,24(5):617
[2]劉玉峰,孟愛蘭,鄧慧蘇.B族鏈球菌和胎膜早破關系探討.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2):191
[3]劉霞,孫桂華,邵雪峰,等.B族溶血性鏈球菌與胎膜早破的關系及對母嬰預后的影響.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27(4):290
[4]尹花.孕婦支原體、衣原體、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的關系.延邊大學臨床醫(yī)學院,2011
[5]崔愛民,湯紅芳,蘇良香,等.B族溶血性鏈球菌與胎膜早破關系的研究.交通醫(yī)學,2007,21(5):578
[6]李曉英,段純.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的關系及預防.??谱o理,2005,11(12):944
[7]王開明.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對胎膜早破、妊娠結局的影響.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35):30
[8]王濤,陳紅,楊軍,等.β-溶血性鏈球菌與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關系及母兒預后.四川醫(yī)學,2011,32(9):1383
[9]秦利,張利俠,袁軍,等.孕婦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的關系及其對母兒預后的影響.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8):928
[10]翁秀琴,秦潔,丁香翠,等.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及母兒預后.中國優(yōu)生與遺產(chǎn)雜志,2009,17(9):68
[11]Fry RM.Fatal infections by hemolytic streptoccus group B.The Lancet,1938,231(56):199
[12]馬元,洪云,張國英.B族鏈球菌感染與胎膜早破.江蘇醫(yī)藥,2010,36(9):1078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p B Streptococcus Infection
and 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
WANG Yu,KONG Li-na
(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WannanMedicalCollege,
WuhuAnhui24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 infection and 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 Methods Relevant literature published between 1995 and 2014 were searched from major domestic databases and analyzed with RevMan 5.3 Software.Results Ten eligible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volving 1304 patients infected with Group B Streptococcus and 1267 normal control individual.The odds ratio was 3.12.Conclusion GBS infection is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arly screening,diagnose and treatment of GBS infection.
KEY WORDS:Meta analysis;Group B Streptococcus;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
(收稿日期:2015-05-26)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5.06.0476
中圖分類號:R71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646(2015)06-0476-04
*通訊作者,E-mail:Ln.ko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