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君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醫(yī)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圍術期康復指導及護理對策
肖麗君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醫(yī)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目的探討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圍術期康復指導以及影響。方法選擇行髖關節(jié)患者術的中老年股骨脛骨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以及肌力訓練,觀察組患者采取康復指導及相應護理措施,比較2組隨訪1年后的療效評分以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結(jié)果對照組患者療效評定的優(yōu)良率為64.52%,觀察組患者療效評定的優(yōu)良率為93.55%,采用康復指導后的觀察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生活質(zhì)量評分方面,觀察組患者在總生活質(zhì)量以及軀體功能上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在心理功能、社會經(jīng)濟以及家庭上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對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指導以及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中老年; 股骨頸骨折;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 康復指導; 護理
臨床上,中老年骨折患者日益增加,其中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為股骨頸骨折[1]。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治療各種原因引起股骨頸骨折的一種理想方法,其能夠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并改善患者髖關節(jié)的功能,因此該方法在臨床中已經(jīng)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使用[2-4]。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康復效果除了與手術操作有關系外,還與圍術期的護理工作以及術后的康復指導和護理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這些工作都決定著手術的效果[5]。本研究選取本院62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觀察圍術期的康復指導及護理對患者的療效評定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0年2月—2012年2月來本院行髖關節(jié)患者術的中老年股骨脛骨骨折患者共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齡50~86歲,平均70.46歲。其中有5例患者由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所引起,有3例患者受傷原因不明,其余54例患者均為外傷引起。62例入組患者在受傷前生活均能自理,并具有行走能力,排除患有嚴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內(nèi)科性的疾病以及感染或者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將62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前生活自理能力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式,在術后7~14 d開始進行訓練,訓練的內(nèi)容主要以肌力訓練為主,通過對患者家屬指導讓患者進行被動練習,以此來幫助患者的康復,患者在出院之后要堅持進行功能訓練。
觀察組:采取康復護理,在術后的1~3 d即可進行康復訓練,由于患者在術后1 d即開始康復訓練能夠獲得最佳的效果,因此在患者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在術后24 h即可進行康復訓練。訓練由康復科的專業(yè)醫(yī)生針對患者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計劃。術后保持患者的平臥位,并根據(jù)患者個人的喜好可以將床頭抬高約30°。在患者允許的情況下,術后1 d即可為患者按摩下肢的肌肉組織,以促進其血液循環(huán),從而預防患者下肢靜脈血栓以及肌肉萎縮的發(fā)生。在術后2 d,可以鼓勵患者進行一些肌張力訓練運動,如抬臀、裸關節(jié)屈伸、股四頭肌等長收縮以及被動的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等。在患者能夠自主進行肌力訓練之后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腿抬高,并逐漸訓練患者轉(zhuǎn)換為坐位練習。在術后2周左右,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可以指導患者進行站立訓練,站立訓練首先讓患者進行無負重下的站立,并循序漸進可以使患者進行負重站立,逐漸培養(yǎng)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在患者康復后,要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囑咐好患者來院復查的時間,每年進行2~3次復查,在康復的過程中若有感染發(fā)生,則需要及時就診進行抗生素治療,并叮囑患者在術后的半年之內(nèi)避免患者內(nèi)旋內(nèi)收。觀察組患者除進行康復指導外,還實施可靠的圍術期護理措施。
1.3.1術前護理: ① 心理護理,由于本手術的危險性較高,患者及其家屬均存在一定的顧慮,對手術的風險有一定的擔心,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理負擔,因此需要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護理人員應該以關心的態(tài)度多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為其講解術后早期進行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以及與該病相關的知識,消除患者的顧慮,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戰(zhàn)勝疾病; ② 生活護理,在生活上,要求患者注意進行術前鍛煉,在術前的2周要戒煙,幫助患者聯(lián)系在床上進行大小便,并練習使用助行器。
1.3.2術后護理: ① 體位護理,術后患者的患者呈15~30°外展中立位,使用皮牽引帶制動,同時穿防旋鞋,以防止人工髖關節(jié)發(fā)生脫位,在護理工作中要注意對患者髖關節(jié)的保護,及早對患者進行宣教預防髖關節(jié)脫位對患者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讓患者提高思想認識; ② 預防血栓護理,由于術后對患者的局部刺激以及術后臥床使得靜脈血液回流減慢,同時加上患者年齡較大血流相對緩慢,因此容易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在術后的24 h之后,對患者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 1次/d,持續(xù)1周; ③ 皮膚護理,由于中老年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較差,并且皮膚的彈性較差,容易在骶尾部發(fā)生壓瘡,因此在術后要對患者使用氣褥床或者使用小水墊,一次減輕皮膚的壓力,并且定時對患者進行局部皮膚按摩,以預防壓瘡的發(fā)生; ④ 飲食護理,由于中老年患者的胃腸功能較弱,因此在飲食上要注意少食多餐,遵循高鈣易消化的原則,多食用水果、蔬菜,注意防止便秘的發(fā)生。
所有患者隨訪期為1年,從疼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步行能力以及活動度4個方面對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評定的總分為100分,其中疼痛40分,步行能力30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0分、活動度20分??偡衷?0分以上并且疼痛評分40分為“優(yōu)”,總分在76~89分并且疼痛評分在30分以上為“良”,總分在50~75分并且疼痛評分在20分以上為“中”,總分低于50分且疼痛評分在10分以下為“差”。采用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調(diào)查,共有74個條目,評分標準1~5級,量表包括有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家庭4個維度,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好。
2結(jié)果
對照組患者療效評定的優(yōu)良率為64.52%, 觀察組患者療效評定的優(yōu)良率為93.55%, 2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由此表明采用康復指導后觀察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評定結(jié)果[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觀察組患者在總生活質(zhì)量以及軀體功能上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而在心理功能、社會經(jīng)濟以及家庭上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小結(jié)
中老年股骨脛骨骨折的患者一般多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內(nèi)科疾病,并伴有著嚴重的骨質(zhì)疏松,若沒有及時的治療和康復護理措施,患者容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肢體功能障礙以及壓瘡等并發(fā)癥。因此對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早期的康復指導及護理是非常重要的[8-10]??偠灾瑢χ欣夏旯晒穷i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指導以及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吳佩霖, 吳耀華. 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早期康復護理研究[J]. 當代醫(yī)學, 2013, 19(17): 106.
[2]楊金玉, 趙宗嶠. 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圍術期的護理體會[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2, 19(26): 126.
[3]陳巧蘭, 季惠娟. 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12): 148.
[4]Stanat S J, Capozzi J D. Squeaking in third and fourth-generation ceramic on ceramic total hip arthorplasty: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 J Arthroplasty, 2012, 27(3): 445.
[5]周丹, 鄧妹, 古凌川. 209例后外側(cè)小切口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圍術期護理[J]. 重慶醫(yī)學, 2011, 40(10): 982.
[6]張慶林.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和骨折內(nèi)固定術臨床比較分析[J]. 當代醫(yī)學, 2012, 18(31): 111.
[7]汪瓊, 廖靈莉.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圍術期護理及康復指導[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10): 79.
[8]曾秋榮.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和骨折內(nèi)固定術臨床比較[J]. 當代醫(yī)學, 2012, 18(1): 92.
[9]夏炳樹.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28例的臨床分析[J]. 當代醫(yī)學, 2011, 17(6): 78.
[10]鄧宇杰, 聶水生, 湯華, 等.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和骨折內(nèi)固定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 10(19): 87.
Peri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XIAO Lijun
(MeishanPeople′sHospital,Meishan,Sichuan, 62001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nd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MethodsA total of 62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myodynamia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he efficacy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one year follow-up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excell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3.55%) was higher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4.52%). The total quality of life 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mental function score, scor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core and family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Early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nd appropriate nursing measures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patients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o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WORDS:the elderly; femoral neck fracture; total hip replacement;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nursing
收稿日期:2014-09-15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04-076-03DOI: 10.7619/jcmp.2015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