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淺層地下水中“三氮”與水化學特性關系研究
[摘要]通過對晉江市淺層地下水調查采樣,分析測試“三氮”及相關水化學指標,根據(jù)“三氮”的轉化機理,借助統(tǒng)計學的相關分析、聚類分析、逐步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測試結果加以分析,了解“三氮”轉化機制的受影響因素以及水化學等指標對“三氮”的作用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區(qū)NH+4—N與Fe2+、Mn2+呈顯著性相關,NO-2—N與Zn2+、Mn2+呈顯著性相關,NO-3—N與地下水水化學組分(Na++K+、Ca2+、Mg2+、HCO-3、SO2-4、Cl-、礦化度)關系密切,當NO-3—N含量較多時建議做水化學分類時增加該指標。
[關鍵詞]淺層地下水;三氮;水化學;相關分析
淺層地下水中氮元素來源多樣,最主要來自人為因素(化學肥料、農(nóng)家肥、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以及大氣降水和土壤淋濾水。據(jù)調查,我國有80%左右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氮污染,通過滲透進入到淺層地下水系統(tǒng)[3];其次地質成因是地下水中氮的天然污染源。地下水“三氮”轉化機理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跟埋藏深度、水文地質條件、土壤類型、地下水中菌群、含氧量、水化學成分等諸多因素有關,在轉化過程與細菌的活性密切相關,從而導致水中“三氮”含量差異。申石泉等[4]、張勝等[5]已經(jīng)做了一些微生物與“三氮”方面的研究,對于“三氮”轉化機理目前已比較清晰,但由于地下水環(huán)境是一個綜合性、復雜性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難以通過實驗室仿真還原其轉化狀況,很多情況下只能通過測試其含量結果值加以反映影響效果,因此,筆者試圖借助統(tǒng)計學的相關分析、聚類分析、逐步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測試結果加以分析,了解“三氮”轉化機制、遷移規(guī)律等影響因素以及水化學等相關指標對“三氮”的作用關系,為“三氮”的污染防治提供參考。
1研究區(qū)概況
福建省晉江市(24°30′44″-24°54′21″N,118°24′56″-118°43′10″E)位于泉州市的東南沿海,東瀕臺灣海峽,西和南安市接壤,南與金門縣隔海相望,北與鯉城區(qū)、豐澤區(qū)毗鄰,東北與石獅市相連,總行政區(qū)劃面積為721.7km2。地勢西北部較高,東南部較低,由低山丘陵向臺地、平原呈階梯狀逐漸下降,過渡臺地起伏和緩,頂部平坦,分布于丘陵的周圍,位于從低山丘陵向平原過渡的階梯狀地帶,平原主要分布于沿海。土壤類型主要以紅壤為主,地層主要以第四系為主,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氣溫20~21℃,年均降雨量911~1231mm。境內(nèi)地下水資源的賦存、分布、補給、徑流、排泄等受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大氣降水、植被覆蓋等綜合影響[6]。但由于部分企業(yè)在生產(chǎn)中廢水隨意亂排,各種含氮肥料的過度施用等使得該區(qū)淺層孔隙水和深層孔隙裂隙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氮污染,而孔隙水和裂隙水是地下水主要的補給水源,給人體健康、農(nóng)業(yè)發(fā)展、經(jīng)濟建設帶來巨大影響。
2水樣采集與測試
圖1 淺層地下水采樣分布圖
3“三氮”轉化機理
(1)
(2)
(3)
(4)
(5)
4“三氮”與水化學特性關系
圖2 Piper三線圖
表 1 晉江市“三氮”與化學指標含量特征統(tǒng)計表
通過對淺層地下水中“三氮”與水化學等相關組分做相關性分析(見表2),可以得出與地下水中“三氮”轉化關系密切的離子,進而探討它們的關聯(lián)原因。
表2 晉江市“三氮”與地下水指標相關關系表
注:**表示在0 .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表示在 0.05
圖3 “三氮”與化學指標聚類分析圖
結合上面的分析,參考“三氮”與地下水化學組分的相關關系以及R型聚類分析圖,進一步通過IBM SPSS Statistics 22軟件分別對地下水化學元素中的影響組分和“三氮”作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以便對其影響程度作定量分析。從中得出“三氮”與化學指標的回歸方程:
(6)
(7)
(8)
5結語
1)在晉江市淺層地下水中“三氮”調查采樣測試的基礎上,根據(jù)“三氮”轉化機理分析了晉江市淺層地下水中“三氮”轉化的受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羅澤嬌,靳孟貴.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研究進展[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2(4):65~69.
[2] 梁索原,曹玉,赤澤宏平.磁縣食管癌高發(fā)區(qū)農(nóng)村飲水中“三氮”含量的調查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2, 19(9):649~652.
[3] 張青松,劉飛,輝建春,等.農(nóng)業(yè)化肥面源污染現(xiàn)狀及對策[J].亞熱帶水土保持,2010,22( 2):44~52.
[4] 申石泉,葉恒朋,陸少鳴.等.“三氮”在深度處理中的去除與轉化[J].中國給水排水,2004,20(1):53~54.
[5] 張勝,張翠云,葉思源,等.包氣帶土體無機氮的吸附與微生物作用影響試驗方法[J].地球學報,2003,24(2): 187~192.
[6] 黃耀裔,陳文成,蘇建云.福建省晉江市淺層地下水地球化學特征及環(huán)境質量評價[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2(2):145~152.
[7] 許可,陳鴻漢.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物遷移轉化規(guī)律研究進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1,21(12):421~424.
[8] 胡國臣,張清敏.地下水硝酸鹽污染防治研究[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保護,1999,18(5):228~230.
[9] 黃耀裔, 蘇建云.利用GIS與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晉江市淺層地下水化學特征及成因[J]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35(2):145~152.
[10] 楊維,王泳,郭毓,等.地下水中鐵錳對氮轉化影響的實驗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4(2):286~290.
[11] 魏印濤,何其芬,劉偉,等.R型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在水系沉積物測量中的應用[J].山東國土資源,2014,30(10):49~52.
[編輯]洪云飛
[引著格式]黃耀裔,李斌,陳一萍,等.晉江市淺層地下水中“三氮”與水化學特性關系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28):51~55,66.
[中圖分類號]X523;P64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409(2015)28-0051-05
[作者簡介]黃耀裔(1983-),男,碩士,實驗師,現(xiàn)主要從事環(huán)境信息系統(tǒng)應用與環(huán)境污染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huangyaoyi@163.com。
[基金項目]泉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5Z139);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201510399004)。
[收稿日期]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