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徐進 鄭余良 米躍軍
蓮藕腐敗病防治技術
張毅 徐進 鄭余良 米躍軍
近年來,蓮藕腐敗病在西安市多發(fā),成為蓮藕栽培生產中最大的障礙。蓮藕腐敗病主要危害地下莖,造成蓮藕變質腐爛,嚴重影響產品和品質。一般發(fā)病田減產20%~60%,重病田可致絕收。
病株早期葉色淡,葉緣青枯,最后葉片卷轉,全葉變褐焦枯。葉柄維管束組織褐色,頂端多呈彎曲、褐色干枯。有的葉片在發(fā)病初期呈青枯狀,后期變黃枯死。重病株全株枯死,輕病株開始頂芽還可抽生新葉,不久新葉也青枯變黃。
地下莖早期癥狀不明顯,如作橫切面檢查,在近中心維管束部分變淡褐色至褐色,并可延至當年生的地下莖。后期病莖、蓮鞭及根被害部呈褐色至紫黑色,病莖縱皺或腐爛。采收后病莖貯放數日,常見在病莖上長出白色霉狀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蓮藕腐敗病是尖鐮孢菌侵染所致的一種真菌病害。菌絲體、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種藕內和藕田土中越冬,次年氣溫回升到20℃以上時,病菌從傷口或幼根侵入,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產生孢子進行在侵染。也可通過灌溉水進入藕田,向周圍藕田傳播。用帶菌種藕栽種,長出的幼苗則成為發(fā)病中心。即使是無病種藕,栽種在病田中后,病菌也會從藕節(jié)或生長點的傷口侵入,經藕莖內蔓延發(fā)病為害。因此,用帶病種藕作種或從病田內直接留種的田塊發(fā)病重,連作多年的藕田發(fā)病重,并隨著連作年限的增加有加重發(fā)病趨勢,一般新開發(fā)的藕田幾乎不發(fā)病。
蓮藕腐敗病6月上旬前后見病,6月中下旬進入發(fā)病盛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達到發(fā)病高峰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20℃的有效積溫越高,發(fā)病越早;其年度間流行的速度和程度與6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降雨量、溫度和日照有關。陰雨多、日照寡的天氣利于病害的發(fā)生蔓延。
不同品種(系)在相同的時間內,病情差異明顯,其差異反映了各品種(系)對腐敗病的生理抗性。
通過輪作可直接減少病菌,減輕病害效果相當明顯。通過蓮藕田冬灌水惡化病菌越冬條件,減少病原量,對控制病害的發(fā)生和減輕病情同樣明顯。
不同灌水方式對病害影響十分顯著,特別是在溫度較高、耕作層淺的情況下,病害發(fā)生程度與灌水深度呈負相關。
此外,土壤肥料也是影響田塊見病情的一個因子,以農家肥為主的一般輕于單施化肥的田,配方施肥的輕于單施氮肥的田。凡土質黏性重且連作多年,通透性差、酸性大的田塊發(fā)病重,故水稻田改種蓮藕的田塊易發(fā)病。淺水藕田水溫高于35℃時也易誘發(fā)病害,一般深根性品種比淺根性品種發(fā)病輕,同一品種出藕越早,病害表現越輕。冬春季節(jié)田間濕潤的發(fā)病輕,田間斷水干裂有利于病菌的生長繁殖,發(fā)病重。藕田酸性大,食根金花蟲為害重,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偏施過施氮肥的發(fā)病重。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暴風雨頻繁時易發(fā)生。
蓮藕腐敗病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改進栽培管理技術,采取栽植無病種藕、水旱輪作、清潔田園、科學管理水肥等農業(yè)和物理措施,在此基礎上實施必要的化學藥劑防治。
1)清理病殘體,減少病源。挖出病爛藕,及時清理病葉、病桿,集中銷毀。
2)撒生石灰,土壤消毒。每畝施用生石灰100kg。施藥消毒時間:一是冬季翻耕時,二是種植前10~15天。
3)藕田灌深水。冬天不宜曬田,要保持水面。
4)增施有機肥,科學施肥。不單施化肥,增施有機肥、磷鉀肥。追肥2~3次,追肥時間:立葉開始出現時;有5~6片立葉時;終止葉出現時(追藕肥)。
5)藥劑浸種。用25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0mL,對水處理100kg藕種,覆膜后浸種1天。浸種后直接種,藕種不能干。
6)輪作倒茬。尤其是在腐爛病發(fā)生嚴重的田塊要輪作倒茬,可種睡蓮。
7)科學灌水。灌水遵行“前淺、中深、后淺”的原則。移栽后灌水淺(5~10cm),提高地溫,促進種藕發(fā)芽和根系生長;夏季高溫時節(jié)深灌(22~30cm)或流水灌溉,發(fā)病期宜深水灌溉,降低地溫,抑制病菌繁殖;9月后逐步降低水層至10cm左右,提高土溫,以利蓮藕積累養(yǎng)分,增加產量。
8)從正規(guī)的部門調運無菌藕種。對自留種要求:從無病地塊挖取種藕,最好隨選隨栽。選有2~3節(jié)藕身、外皮無傷、色澤正常的種藕。
9)藥劑防治。用藥劑和泥巴做成藥丸(藥∶土=1∶300),在荷葉剛露尖時撒到藕田中。發(fā)病初期葉面噴霧250g/L嘧菌酯懸浮劑10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等,7~10天噴1次,連噴3次。蓮藕葉片上蠟質較多,應于無風晴天噴藥,并加入有機硅類粘著劑。
張毅,徐進,西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郵編710061;鄭余良,米躍軍,西安市長安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