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朝旺
(玉溪第四中學,云南玉溪653100)
體育游戲教學對初中生人際關系的影響研究
桂朝旺
(玉溪第四中學,云南玉溪653100)
初中生;體育教學;體育游戲;人際關系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分別采用體育游戲教學法和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法進行教學,并考察兩種教學法對初中生人際關系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傳統(tǒng)體育教學法相比,體育游戲教學法對初中生人際關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現(xiàn)代社會中,人際間的交往和聯(lián)系日益頻繁,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一方面取決于其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另一方面則取決于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溝通交流能力.同樣,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僅影響到其人際關系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其學習成績及生活和身心的健康.為此,本實驗通過采用體育游戲教學法進行實驗干預,旨在探索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及體育游戲教學法對初中生人際關系的影響,為中學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參考.
1.1 研究對象及內容
本實驗研究在云南省玉溪第四中學進行,研究對象為初一年級14個班中隨機抽取的兩個自然班共120名學生.經過隨機抽選,確定其中一個班(60人)為實驗班,另一個班(60人)為對照班.研究的主要內容:(1)探索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2)采用體育游戲教學和采用傳統(tǒng)體育教學對初中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本文研究目的及內容,查閱了大量的有關中學生體育游戲教學及人際關系的研究文獻和資料.(2)問卷調查法.對實驗對象進行了試驗前、后的問卷調查,試驗前、后的問卷發(fā)放均為120份,回收均為120份,回收率100%,問卷有效率100%.(3)實驗法.實驗班采用體育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班采用體育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教學,整個過程由同一教師實施完成,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后,對實驗對象做實驗后的問卷調查.(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將本研究中取得的材料和數(shù)據,利用Excel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處理,取得有效數(shù)據,對測試結果進行樣本T檢驗,并對數(shù)據進行一定的對比分析與理論探討,顯著水平取P<0.05.實驗班教學的具體組織和實施過程如下:
(1)課前:教師要把下次課的教學內容告知學生,由學生在課后或利用課余時間對下次課的內容進行了解、自學,并以小組為單位設計相應的游戲內容.
(2)課中:其一是準備部分,筆者采取的是打破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按學號順序、小組順序或隊列順序輪流值日,擔任體育委員或“小老師”角色,主要負責隊列隊形的整理,清查人數(shù)、服裝,領做徒手操、發(fā)口令等活動,讓學生敢于在全班同學面前開口講話,以提高學生自身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其二是基本部分,新授課內容的教學,具體內容為:先是由教師講解、示范教學內容的技術動作和要領,并帶領或指揮學生作嘗試性練習,然后再按層次將學生分組,由各小組長帶領其小組成員根據教學目標及教師要求進行游戲性練習(游戲練習的內容由教師提供).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回指導,并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控.其三是結束部分,由教師組織全班集中,讓完成較好的小組或輪流展示小組給全班做展示或進行交流,并由教師對展示小組和全班作鼓勵性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帶領全班做放松活動.
(3)課后,教師及時填寫課堂觀察記錄,并對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
教學實施的要點:通過各種情境游戲的設立,讓學生在游戲的氛圍中親身體驗成功與挫折,使學生提高其與他人合作、溝通及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1.3 實驗的變量
本實驗以體育游戲教學為自變量,以實驗對象的人際關系為因變量,通過對實驗前后實驗對象人際關系的測試,考察實驗條件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變化.
本實驗采取以下方式對無關變量進行控制:實驗前采用單盲法進行前測,以確保選出的實驗對象為同質對象;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教學工作都由同一個教師擔任,兩個班在教學內容、教學時數(shù)上均保持一致;實驗班和對照班每次體育課的授課時間均為45 min;實驗過程中盡可能地使各實驗組之間在練習時間、練習的密度和強度等方面保持一致.
1.4 測量工具
本實驗采用鄔慶祥等制訂的中學生人際關系測驗量表作為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初中學生人際關系的測量工具.前測驗于實驗開始前一天,后測驗于實驗結束后的第一天,以集體紙筆測試的方式進行.該量表共有36道題目構成,每題有“是”與“否”兩個選項,被測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逐一回答,然后將答案與標準答案相比較,如相同就得1分,如不相同就不得分,把全部得分累加起來,即得到總分.根據量表評定標準,總分越高表明被測者的人際關系越好,最高總得分為36分.30分以上,表示人際關系很好;25~29分,表示人際關系較好;19~24分,表示人際關系一般;15~18分,表示人際關系較差;15分以下,表示人際關系很差.該量表在國內相關研究中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和結構效度.
2.1 實驗前學生的一般人際關系對比
從實驗前測試數(shù)據得知:試驗前,實驗班很差的占1.7%,較差的占8.3%,一般的占21.7%,較好的占58.3%,很好的占10%;對照班很差的占3.3%,較差的占8.3%,一般的占18.4%,較好的占55%,很好的占15%;二者人際關系得分平均數(shù)比較:實驗班(24.62±4.290),對照班(24.98±4.571),T=0.445, P>0.05.從統(tǒng)計學角度來看,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學生的人際關系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前所選取的實驗對象學生的人際關系水平是同質的.即:實驗對象均來自同一水平的群體,實驗后如發(fā)生變化可以認為這種變化是由于自變量干預所引起的,即實驗結果具有可靠性.
2.2 實驗后學生的一般人際關系對比
從實驗后的測試數(shù)據看:試驗后,實驗班很差的占0%,較差的占1.7%,一般的占3.3%,較好的占68.3%,很好的占26.7%;對照班很差的占0%,較差的占5%,一般的占16.7%,較好的占61.6%,很好的占16.7%;二者實驗后人際關系得分平均數(shù)比較:實驗班(28.68±2.93),對照班(26.10±4.03),T=4.012, P<0.05,說明實驗班通過接受實驗刺激后,學生的人際關系有明顯提高,而對照班沒有明顯的變化,經過T檢驗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2.3 實驗前后學生的一般人際關系對比
實驗班實驗前后得分平均數(shù)比較:實驗前(24.62±4.290),實驗后(28.68±2.93),T=6.04, P<0.05,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說明學生的人際關系有較為明顯的提高;對照班實驗前后得分平均數(shù)比較:實驗前(24.98±4.571),實驗后(26.1±4.03),T=1.423,P>0.05,在統(tǒng)計學上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學生的人際關系沒有明顯的變化.
2.4 分 析
主要原因:對照班,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的主要是傳統(tǒng)體育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主要停留在模仿和聽從練習狀態(tài),教學法主要體現(xiàn)的是教師的主體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很大程度卻被忽視了.另外,在傳統(tǒng)模式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課堂教學的統(tǒng)一性,而對學生學習的興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卻沒有作太多關注.這樣,其一是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積極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問題,降低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影響了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其二是學生開口說話、表達和交流的機會不多,從而其參與人際交往的機會也大大降低.所以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許多學生對體育課興趣不高,更談不上去與他人面對面的交流、合作,這也從另一個角度給學生的人際交往乃至人際關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與之不同,在實驗班的整個教學實驗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體育游戲教學一方面給予了學生一定的“自由度”,引導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生動的教學氛圍和環(huán)境,使學生的熱情、自信、活力等得到極大的釋放;另一方面,在各種游戲情境中,學生與他人的合作機會顯著增多,且通過游戲與競爭,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欲望也得到了更多的激發(fā).另外,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更注意使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價和集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參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其人際關系的改善.通過觀察、訪談及課堂記錄,筆者發(fā)現(xiàn):因為游戲教學學習過程中各小組內有相互的交流、幫助,小組內成員能為了集體的目標和成功而相互依賴、小組各成員具有了為小組共同目標而努力的學習動力并且能將小組的成功作為自己成功的一個標志.因此,采用游戲式的教學方法后,學生的學習參與性明顯提高,各小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也明顯比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學生高.
實驗的結果表明: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人際關系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這說明,體育游戲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對初中生人際關系的影響的確存在差異,體育游戲教學是改善和提高初中生人際關系水平的一種有效的方法.為此,筆者建議:其一,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生的人際關系水平,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在初中的體育課教學中應多采用游戲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并且在小學、高中、大學的體育課堂教學中也可采用這一教學組織形式.其二,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校和教師都有應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度,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交流平臺,使他們能有更多的機會相互溝通、交流,從而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其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作為一線的體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并且應該積極探索各種有效教學方法來為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做出積極努力,以促進其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1]金盛華,徐文艷,金永宏.當今中國人人際關系與身心健康的關系——社會心理醫(yī)學研究[J].心理學探新,1999 (3):48-52.
[2]宣鳳霞.論學校體育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J].浙江體育科學,2004(3):81-83.
[3]李群,閆芳,王其峰.影響當代中學生學習及人際關系諸因素調查分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4(1):64-70.
[4]劉紹曾.我國體育教學方法的發(fā)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2):57-61.
[5]馬云慧.對體育游戲式教學的思考[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2(6):70-72.
[6]謝先華.體育游戲教學法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0(27):125-126.
[7]趙翠蓮.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85-86.
[8]劉笑非.淺析游戲法教學在體育課中的運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2(2):67.
[9]于明巖,項前,李曉玲.體育游戲特點及在教學中的運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1):61-64.
[10]張新,趙東巖.游戲法在體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3):81-83.
[11]繆競誠.培養(yǎng)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1998(4):153-154.
[12]陸作生.體育活動中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J].教書育人,2003(8):33-34.
[13]孔祥娜.人際關系與中學生心理健康[J].心理天地,2005(5):61-64.
[14]張樂喜.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和諧的人際關系[J].中國成人教育,2005(3):76-77.
[15]彭移山.試論體育教學中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發(fā)展[J].湖北體育科技,2002(2):138-139.
[16]宮長勇.淺談體育教學中的人際關系和交往[J].丹東師專學報,2000(4):16-19.
[17]張偉民,季瀏.體育課中合作學習與高中生人際關系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5(4):50-53.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Game Teaching o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GUI Chaowang
(No.4 Middle School of Yuxi,Yunnan 653100,China)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gam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s,teaching through sports game and teaching in the traditional way were adopted to compare their effects on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he result of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sports game teaching has more advantag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桂朝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
O157.1
A
1009-9506(2015)08-0061-04
201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