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芳
進入高三,英語習題量日益加大,教師與學生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講評練習題與做練習題上。講評課中,有些教師逐題仔細地講解,采用“注入式”教學法,實行“滿堂灌”教學。有些教師認為,講評課沒有上新課那么重要,于是蜻蜓點水式地核對一下答案,或將答案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核對。毋庸置疑,這些講評模式因嚴重阻礙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而將被時代淘汰。那么,怎樣才能使講評課收到良好的講評效果呢?
評講課的意義在于,講評課是以分析學生考試情況、糾正考試中存在的共性錯誤、彌補教學上的遺漏、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課型。講評的目的絕不僅僅在于澄清某個問題的正誤和對試題進行單純的分析,重要的是借助講評使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了解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講評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張海光 2007)。也就是說,成功的講評課可以彌補學生平時學習中的知識欠缺,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檢測之后,教師要及時講評。因為講評越及時,學生記憶越清晰,印象越深刻;反之,拖得時間越長,效果越差。
教師應主要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不必面面俱到,要做到主次分明。
對于成績一貫較好或有進步的學生,要勉勵他們精益求精;對于偶有失手或怯場的學生,要給予他們自信和方法,對于一直較差或退步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分析具體原因。
學生在答卷時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講解時應以啟發(fā)為主,幫助學生找規(guī)律,而不是簡單地把答案告訴學生;同時,切忌放任、拖拉、脫離實際或逐題過堂,不分主次。
講評課與新授課、復習課不同,它沒有現(xiàn)成的教材依托,全靠教師在課前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整理來確定講評內容。講評前,教師要認真做好試卷分析,做到一備內容,二備方法,為實現(xiàn)講評的目的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準備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講評目標,精選講評內容。因為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具體、科學,將直接影響到講評課的成效。所以,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中知識點的分布情況、試卷的難易度及所占分數(shù)比例,認真統(tǒng)計和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一方面,教師要掌握學生在各考點的得分、失分情況以及典型錯誤,將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歸類、排序,同時對出現(xiàn)問題較多的題目做到心中有數(shù),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問題確定矯正的途徑與方式。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分析試題的命題思路、考查角度和考查意圖,進一步思考如何指導學生理順答題思路,培養(yǎng)審題能力,掌握和加強答題技巧??傊?,應緊緊圍繞“矯正補償”這一中心,講究針對性、實效性,明確彌補哪些知識缺陷,掌握哪些學習方法和應試技能,具備怎樣的知識遷移能力,形成怎樣的應試心理素質等。這樣,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而評講試卷則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傳授給學生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的最好時機。教師應就高考英語標準化試題的各部分進行分項重點評講:
1.聽力重在應試策略、語音知識、話題知識、文化背景的指導。
2.完形填空重在指導學生在把握篇章整體意義的基礎上選擇答案,同時找到每道題的答題依據(jù)。拿到完形填空試題后,不要急于動手去做,必須從語法、習慣用法、內容和常識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選項;既要理解文章材料所敘述的表層內容信息,又要理解文章材料中的連貫意義、引申意義等深層意義。
3.閱讀側重分析各類文體的寫作特點、答題方法以及各類題目的答題要領,指導學生依據(jù)文章本身的事實、作者的思路和目的語國家文化背景答題,不要受自身經(jīng)歷、體會的干擾,同時根據(jù)不同文章的特點指導學生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4.書面表達題要著重強調仔細審題、弄清大意,編寫提綱、擬出要點,緊扣要點、擴寫成文;然后,用投影打出共性的典型錯誤,讓學生改錯;接著,引導學生討論文章的交際目的,可以適當發(fā)揮的地方,以及各個要點的多種表達方式;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相互批改,最后朗讀范文或學生中的優(yōu)秀作文并加以點評,指出好在何處。
一套試題的涵蓋面往往較大,尤其是期末考試、模擬考試等,但試題不可能對這些內容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全面考察。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重點、難點題目時,不能只是就題論題,而應該把這一題目所考查的知識網(wǎng)絡化、系統(tǒng)化,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引申出其他類似的知識,并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做一道題而得到與此題同類的或有關的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使其基礎知識網(wǎng)絡化,利于記憶和掌握。
例:Is it in the factory ____we worked together last year?
A.that B.which C.where D.in which
正確答案為A,但許多學生把后面的句子當成定語從句,選了C。針對以上錯誤,教師可先改變句子結構,把疑問句改成陳述句:It is in the factory we worked together last year.這一改,學生就一目了然,是一個強調句型,應選A。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接著問:去掉介詞in,情況怎樣?此時正確答案為C和D。最后教師進一步提問:假如把原句中的介詞in移到worked后面,答案又是什么?顯然正確答案是A、B,這樣講評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定語從句的知識網(wǎng)絡。
講評后教師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和鞏固,然后要求學生在講評的基礎上再認真閱讀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點,要求每位學生建有“糾錯本”,每次考試后收錄自己的錯題,組成錯題集,并且寫明錯誤原因,以便隨時查閱反思,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吳春喜 2005)。同時,教師也建立“錯題檔案”,對于試卷中出錯率較高的題目,教師要針對該題所涉及的有關知識內容、技巧、技能、思想、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精心編制一些補償性練習或變式訓練,讓學生練習,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加深對該問題的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和擴展知識,以便及時鞏固與提高。
教師講評試卷時,不能一講到底,越俎代庖,包辦一切。講評課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可由教師講,也可由學生講。教師要多一點“啟發(fā)式”教育,應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fā)式原則(黃紹福 2009)。最好是啟發(fā)學生講評,可以讓學生講評某一題型,也可采用同伴講評的方法,教師補充或幫助歸納、小結。這樣就能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身份不再是講解者,而是監(jiān)督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把“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引入講評課,讓學生自己講評,讓他們站在居高臨下的角度以批評的眼光來審閱自己的作品,使他們樹立信心、拓展思維。英語講評課應以學生為主體,應將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問題、自行討論分析、自行糾錯、自行歸納總結、自行解決問題這條主線貫穿講評課的始終,從試卷中捕捉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情感等積極因素。
總之,試卷講評課也是一門藝術,需要許多藝術技巧,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從多方面、多角度備課。要想提高講評課的質量,教師必須把握三個特點:第一,要講考查知識點,講解題策略,講答題思路;第二,要評試卷、評學生,研究學生在練習中的出錯原因,以便對癥下藥;第三,要評學生在知識運用上存在的“疑點、難點、誤區(qū)”。教師把握好這三大特點,增強講評課的目的性,就能使講評課成為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綜合訓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