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兒童學園 歐美榕
放慢速度 積極引導 循序漸進*
——小班幼兒午睡問題的案例研究
福州市兒童學園 歐美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立項課題“寓幼兒學習與發(fā)展于生活活動的實踐探索”(立項批準號:FJJKXB13-009)研究成果之一。
幼兒午睡活動作為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重要的一環(huán),是培養(yǎng)幼兒知、情、意、行的重要契機。新學年開學,小班幼兒離開父母和家庭,進入幼兒園,邁出了其社會化進程中重要的一步。但在逐步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過程中,午睡成了最難適應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以幼兒為本,適當降低要求,在保證幼兒快樂生活的同時,把握契機,進行積極而適宜的教育、引導,讓幼兒以自己的速度去學習規(guī)則,適應新的午睡環(huán)境。
案例:哭鬧的蘭蘭
小班剛開學近一個月。吃完午飯,保育員史老師開始收拾桌面,蘭蘭跟在她的身邊,史老師收拾到哪,她就跟到哪,眼睛卻盯著當班的陳老師,嘴里一直嘟嘟囔囔著:“我不睡覺,你陪我好不好?……”散步時間到了,陳老師說:“孩子們,我們去散步啦!”話音剛落,就聽見蘭蘭放聲大哭:“我不要睡覺!我不要睡覺!”陳老師見她不停地哭,只好把她交給保育員史老師,帶著其他小朋友散步去了。散步回來后,兩位老師安排孩子們上廁所,換衣服,引導他們午睡。10分鐘后,寢室里的嘈雜聲漸息。此時的蘭蘭卻站在活動室,由低聲啜泣逐漸變?yōu)樘栠罂?“我要回家。”見蘭蘭實在不愿午睡,哭鬧聲又影響了其他幼兒的休息,老師只好答應蘭蘭不進寢室。開學近一個月,午睡期間蘭蘭從來沒有進入過寢室。
【分析反思】
家庭背景:蘭蘭的父母工作很忙,從小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由于疼愛,蘭蘭想做什么,爺爺奶奶都會答應。只要是要做的事情,或者習慣做的事,蘭蘭就表現(xiàn)出了固執(zhí)的一面,誰都說服不了。平時蘭蘭在家有午睡習慣,但入睡較慢,午睡時習慣抱著一個小熊玩偶。睡覺時沒有小熊玩偶,就不愿意睡,直到抱上為止。
幼兒表現(xiàn):在保育員老師收拾餐具的時候,蘭蘭就開始表現(xiàn)出了不安,在陳老師準備帶同伴去散步時,這種不安更加強烈,開始大哭,并表示不去睡覺、不去散步、不去寢室??吹狡渌∨笥堰M寢室了,她仍然堅持不進寢室,只在活動室。但在活動室,有老師陪,有玩具玩,蘭蘭逐漸安靜下來??梢?蘭蘭恐懼在園午睡。
師幼互動:對于蘭蘭跟在身后的行為,保育員老師雖然和蘭蘭有互動,但是由于餐后正是繁忙的時候,她的應答只是隨口應付蘭蘭。其隨意的態(tài)度,并沒有消除蘭蘭對即將到來的午睡的恐懼感。陳老師發(fā)現(xiàn)蘭蘭不愿去散步,雖然也對其安慰,但是沒有了解蘭蘭不愿睡覺的真正原因,安慰沒有效果。在蘭蘭不愿意進寢室的情況下,最后教師能夠尊重她的意愿,不強求,并在活動室陪同她玩玩具。
【調整策略】
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精神,要牢固樹立“以幼兒為本”的觀念,尊重幼兒的生活與發(fā)展規(guī)律,讓教育去適應幼兒,而不是讓幼兒適應教育。蘭蘭的情況,我們可以在尊重其心理特點的前提下,淡化規(guī)則,放慢引導的速度,給蘭蘭一個逐步過渡的時間和空間。
1.降低常規(guī)要求,淡化午睡規(guī)則,重視情感過渡。特別是在餐后接近午睡期間,教師可以安排蘭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整理區(qū)域玩具、幫助同伴整理小椅子等,轉移其注意力,減輕其焦慮感。教師也可同意她在寢室玩玩具,還可以鼓勵其當老師的小助手,幫助小朋友們掖被子、整理鞋子等,消除她對幼兒園午睡的陌生感和恐懼感,讓寢室成為她為他人服務的場地,感受在這里為他人服務的樂趣。這是給蘭蘭心理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
2.創(chuàng)設與家庭接近的午睡環(huán)境。允許蘭蘭在午睡時抱著小熊玩偶睡覺;讓蘭蘭明白,抱著小熊玩偶躺在床上,不想睡可以不睡,躺著也是休息,從而減輕午睡帶給她的心理壓力。
3.傳遞積極性的非言語評價。教師的身體語言會傳遞出對幼兒行為表現(xiàn)的價值判斷,恰當?shù)姆钦Z言評價可以推動幼兒以積極的自我概念為核心的全面發(fā)展。對于哭鬧型的幼兒,更需要教師以微笑、撫摸、擁抱、陪伴等積極性的非語言行為與幼兒互動,讓其放松,淡化幼兒對午睡的抗拒。
案例:好動的小杰
寢室里,保育員史老師在幫助幼兒蓋被子。這時,她走到小杰的床前,發(fā)現(xiàn)床上被子高高隆起,掀開一看,發(fā)現(xiàn)小杰正在擺弄小汽車??吹嚼蠋熇_被子,小杰大聲笑起來,吸引了很多幼兒坐起來望著小杰,也跟著笑。史老師板著臉,大聲說:“小杰,你怎么還玩玩具?你不睡,我就把被子抱走啦?”小杰抱著自己的被子,回應說:“我要睡覺?!闭f完,躺下并蓋好被子。一會兒,教師又聽到小杰在被窩里咯咯地笑?!袄蠋?小杰他把腳伸到我的被子里來弄我?!甭牭健案鏍睢甭?史老師再次走到小杰床前,拍拍他的被子, 說:“最后給你一次機會,如果再干擾別人,我就把你抱到隔壁班去睡。”小杰點點頭。午睡時間過去四十分鐘,小杰仍然沒有睡意,翻來覆去,一會兒坐起來看看老師在哪,一會兒弄弄自己的衣服,一會兒自言自語說著什么。教師無奈地看著小杰,說:“小杰,你安靜地躺好,睡一覺,等你醒來我給你一個獎勵?!北M管如此,小杰仍然不買賬,整個午睡期間都沒有入睡,反而動靜越來越大,甚至有些睡眠淺的幼兒被吵醒了。
【分析反思】
家庭背景:通過了解,小杰父母自身沒有午睡習慣,也沒有培養(yǎng)孩子午睡的習慣。小杰父母認為孩子午睡或不午睡沒關系。
幼兒表現(xiàn):小杰在入寢時帶著玩具,從午睡一開始就做好了不睡覺的準備,玩具被沒收后,開始用身體去碰觸別人,被制止后開始玩自己的衣服、被角。由此看出,小杰沒有養(yǎng)成午睡的習慣,精力十分旺盛。
師幼互動:從抱被子、去隔壁班睡、哄誘獎勵等教師采取的策略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并沒有因人而異地解決午睡“特困生”的問題,師幼互動十分消極。
【調整策略】
1.營造和諧、溫馨的環(huán)境,嘗試梯度入睡。威脅、呵斥幼兒只會讓幼兒把注意力放在與午睡無關的行為上,而不是關注午睡本身,同時不利于幼兒獲得積極快樂的“原體驗”。在堅持“寢不語”的大前提下,教師營造和諧、平等、溫馨的氛圍十分重要。建立午睡習慣期間,教師可以調整個別幼兒的上床時間,嘗試梯度入睡,同時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幼兒午睡期間玩玩具的危害,輕聲細語地與幼兒約定等,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愛和放松的午睡氛圍。
2.組織有序的睡前安靜活動。增加輕聲講故事、播放適宜的輕音樂、做手指操放松等環(huán)節(jié),讓幼兒由原來的睡前散步活動過渡到睡前的安靜活動,從亢奮狀態(tài)緩緩地調整到安靜狀態(tài),及時肯定安靜入睡的幼兒,用同伴良好的睡前狀態(tài)相互影響,而不是用教師簡單的指令強制安靜入睡,從而減小幼兒對午睡規(guī)則的抗拒。
3.家園同步教育,建立午睡習慣。與家長有效溝通,從午睡對幼兒健康、情緒及幼兒活動的影響等方面,向家長宣傳3~6歲幼兒午睡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提高認識,改變教養(yǎng)態(tài)度,從而使家園步調一致。
案例:依賴的桐桐
要上床睡覺了,桐桐卻坐著不動。陳老師問:“桐桐,你怎么還不上床睡覺啊?”“我不會自己脫衣服,我不想睡覺?!薄澳悄憔拖让撘m子和褲子,一會兒我來幫助你。”桐桐依舊搖搖頭,不動。陳老師只好幫助桐桐快速地脫了衣褲,安頓她躺下。陳老師剛要走開,桐桐拉住陳老師的手:“老師,你陪我睡覺,好嗎?”陳老師說:“你先躺好,閉上眼睛,等我忙完了,我再來陪你?!苯Y果,陳老師安頓好其他小朋友,抬眼一看,桐桐還睜著眼睛看著自己,原來她一直在等老師過去陪她。陳老師坐在她的床邊,不久,桐桐就睡著了。
午睡起床,桐桐坐著不動,等著老師幫她穿衣服。直到大家都穿好了,她開始哭了:“老師,我不會穿衣服。”為了爭取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陳老師只好再次幫桐桐穿好衣服。每一次桐桐因為穿脫衣服問題,在午睡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得十分磨蹭與依賴。
【分析反思】
家庭背景:桐桐的家庭是典型的“6+1”模式,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健康、不生病、不哭鬧,樂意為孩子做任何事,從沒有嘗試、鼓勵讓桐桐做自己穿脫襪子、吃飯之類力所能及的事,以至于桐桐十分依賴成人的幫助。
幼兒表現(xiàn):桐桐對于穿脫衣服,說得最多的是“我不會”,幼兒本身沒有自己動手的意識,害怕困難,對于自己不會的事情不愿意嘗試,進而影響午睡;同時,午睡需要教師陪同才能安心睡覺。
師幼互動:盡管教師在言語上鼓勵幼兒,但是對于桐桐這樣依賴性較強的幼兒而言,簡單的言語不能調動其內在的動力,況且教師對于桐桐“幫助”的要求基本滿足,更加強化了桐桐的依賴性。
【調整策略】
根據(jù)《綱要》精神,教師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午睡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契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自理能力、提升自我服務意識的最佳時機。教師需要根據(jù)幼兒的情況,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午睡習慣。因此,針對桐桐的依賴性,除了家園進一步有效溝通,讓桐桐得到一致的培養(yǎng)外,教師還可以做以下嘗試。
1.接納幼兒的“不會”,引導幼兒逐步建立自信,萌發(fā)自我服務意識。
對于剛入小班的幼兒,常常在午睡穿脫衣服環(huán)節(jié)手足無措,自信心會受到打擊,出現(xiàn)“因為不會,所以不睡”的現(xiàn)象。此時,教師應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在接納幼兒“不會”的基礎上,在不同階段提出相應的要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幼兒的發(fā)展而逐步提高難度,幫助幼兒逐漸建立信心,從而建立良好的午睡習慣。在分階段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夸張的肯定與鼓勵,循序漸進,從幫一半到幫一點點,再到最后不幫,逐步提高幼兒自我服務、獨立自理的意識,讓幼兒不再為午睡犯難。
2.整理和提升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克服依賴心理。
教師不回避幼兒在午睡環(huán)節(jié)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正面引導幼兒,將這些問題和困難通過教學手段整理和提升,“寓教于樂,寓教于玩”。在游戲化的教學活動中掌握午睡環(huán)節(jié)最需要的自我服務技能,并進一步在午睡環(huán)節(jié)中得到鍛煉和鼓勵,幫助幼兒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逐漸引導幼兒克服依賴心理,從而讓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午睡環(huán)節(jié)中。
幼兒午睡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合理有效的午睡活動能夠有效地消除幼兒在園的各種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和疲憊,讓幼兒更加快樂地在園生活。這就需要教師時時以幼兒為本,生活化地教育,讓午睡活動得到積極有效的引導和管理。
(責任編輯:吳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