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本文認為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掌握自主學習方法有重要意義。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是枯燥且低效的,教師必須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由重教轉向重學,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 激發(fā)興趣 培養(yǎng)習慣 掌握方法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彪S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更需要提倡。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語文呢?
一、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要求。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很重視激發(fā)弟子的學習興趣,認為這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τ诂F(xiàn)在的學生,同樣如此。“興趣是入門的向導”、“興趣乃是智力之母”。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使有關器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從而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要求。那么怎樣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呢?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開啟學生思維活動。
興趣和問題是相輔相成的:興趣引導發(fā)現(xiàn)問題,問題可以激發(fā)興趣。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币虼?,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培養(yǎng)興趣的重要方式。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供自主學習機會,讓他們在“自由”中品味自主學習給他們的成功,在樂學中學會自主。教師應緊密聯(lián)系教學實際,深入鉆研教材,從教材中發(fā)掘出有一定思考價值的知識內(nèi)容,將其設計轉化為問題情境,以觸發(fā)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如《范進中舉》中,既窮又老的范進為什么不死心,還要參加科舉考試?范進考試回家后發(fā)現(xiàn)母親已餓死或昏迷不醒是否會改變初衷,不再癡迷科舉?如果他沒中舉將怎樣?通過對諸如此類問題的分析、引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興趣、樂趣,體現(xiàn)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關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探索心理,開啟學生的思維活動。
2.分角色朗讀對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朗讀是上語文課的主要方法,分角色朗讀對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從人物言語間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地顯現(xiàn)在腦海中,更好地理解作者塑造這個人物的作用。如教學《皇帝的新裝》時,讓學生扮演人物分角色朗讀,學生從朗讀對話中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人物形象,從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笑聲不斷,自然學習興趣被激發(fā)。
3.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有關教學內(nèi)容,而且可以做到聲像結合、圖文并茂,將學生要學的內(nèi)容融入多媒體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語言的理解,幫助學生在枯燥與空洞的語言和生動的表達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求知欲,使學生更自覺、更有趣地進行語言表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時,我用多媒體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春天不同的美景圖片。優(yōu)美的圖片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這時候適時地讓他們試著用優(yōu)美的語句描述每個畫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整堂課,學生都爭著舉手發(fā)言,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并且激發(fā)了學生對美麗景色、美好事物的追求、熱愛之情。通過一幅幅彩色畫面,學習由抽象到具體,由枯燥到形象直觀,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4.給學生足夠、恰當?shù)墓膭钍呛苡斜匾摹?/p>
因為家庭、環(huán)境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接受能力也有差別。給不同層次學生以足夠、恰當?shù)墓膭?,能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求知欲望。
二、刻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復習必不可少。
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階段,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課后及時復習則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是對所傳授新知識的鞏固過程,能把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饋一定的信息。課前預習和課后及時復習是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和步驟,是向40分鐘要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自覺課前預習和課后及時復習的良好習慣,教學質量就一定會得到提高。預習抓得好,學生學得主動,復習抓得好,學生對所學知識就會有系統(tǒng)而牢固的掌握。在教學中,堅持抓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及時復習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受益匪淺。
2.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課習慣。
良好的聽課習慣不光包括上課遵守紀律,認真聽講,記好筆記,而是要心到、口到、手到,積極思考,鍛煉表達能力,掌握分析、表達的方法。
三、進行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教師教學生不僅要教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獲取知識的能力。不僅要學生學會,還要使學生會學。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方法,讓他們在不依賴老師的前提下分析問題,幫助他們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笆谌艘贼~,只供一餐;教人以漁,終身受用”,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學習是動腦的事,所以我們要注重掌握思維方法。
首先,指導學生分析教材內(nèi)容的方法:想要解決問題,前提條件是具備深刻理解問題和清晰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在講到《最后一課》一文時,我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只一個題目,我們就有兩個疑問:上的是一節(jié)什么課?為什么這是最后一節(jié)課?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基礎上,提煉出本課重點抒發(fā)的是對法語、祖國的強烈熱愛之情。在日常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其次,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結構方法。以自然界的樹為喻,它有主干,有枝杈,有枝條,最后有葉片,以此比喻所學的知識體系。學生在掌握知識時,除了要熟練掌握基礎知識點外,對知識結構的掌握更為重要,因為掌握結構具有比單純掌握知識點更強的組織和遷移能力。當學生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知識結構時,他們便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性。近幾年的中考試題越來越強調考查學生聯(lián)系知識點的能力,因此,學完每一課后,就要啟發(fā)學生獨立歸納總結每課的知識框架結構,使每課的主體內(nèi)容都能條理清晰地反映在學生的頭腦當中。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這一方法確實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再次,指導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在以前的教學中,一般由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給出答案,這樣不利于鍛煉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有些非常簡單,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當堂解決;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自行研究,再討論交流解決:還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課后查找資料解決。由學生整理查閱到的信息資料,用自己的語言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解決,因此學習興致很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習效果非常好。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所有能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讓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成為他們的左膀右臂。
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好學、善學、樂學都是探索和創(chuàng)造,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實踐、摸索和總結,把自主學習的精髓教給學生,使他們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
[2]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7.
[3]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009-12.
[4]中學教育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