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舒婷
(泉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泉州362000)
高職院校學生突發(fā)事件防范和處置研究
潘舒婷
(泉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泉州362000)
文章以高職院校學生突發(fā)事件的成因、防范和處置原則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四個角度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突發(fā)事件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研究,以此為基礎提出防范和處置的原則及具體途徑。
高職院校;學生突發(fā)事件;防范與處置
“高職院校學生突發(fā)事件”,即指在高職院校中,學生個人或群體突然發(fā)生的事情,尤指可能或已經帶來負面影響的事情。
朱曉斌先生按高校突發(fā)事件中學生的行為表現來分析,將高校突發(fā)事件分為以下三種類型:違法犯罪類突發(fā)事件,如因偷竊、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引發(fā)的突發(fā)事件;情緒宣泄類突發(fā)事件,如大學生為發(fā)泄對學校某件事情的不滿、采取過激行為從而引發(fā)的突發(fā)事件;違反校規(guī)類突發(fā)事件如因無故曠課、迷戀網絡而導致的突發(fā)事件。[1]
(一)違法犯罪類突發(fā)事件
案例二:麗麗母親的緊急電話。麗麗母親緊急來電,醫(yī)院告訴她麗麗出車禍了,要馬上匯錢過去,而麗麗的電話一直處于關機狀態(tài)。
(二)情緒宣泄類突發(fā)事件
案例三:小雨的宿舍矛盾。學生小雨和舍友因為拖地板問題產生口角,以小晶為代表的五位舍友提出調換宿舍的要求,理由是無法與小雨溝通,更無法與之相處。五位舍友列舉了小雨無理取鬧的例子,比如在熄燈后大吵大鬧影響大家休息、當舍友面用侮辱性的語言罵人等。小雨主動解釋了對影響大家休息的行為,但她否認了罵人的行為,并非常誠懇地表示今后將更注重自己的言行。然而回宿舍后,她卻又用極惡劣的粗話罵遍舍友。
案例四:小知的宿舍矛盾。小靜反映舍友小知渾身很臭,經常不刷牙、不洗臉就去上課;課間經常蹲在走廊邊,長時間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小知還自稱會“幻聽”。最讓小靜害怕的是,小知曾在半夜掀她的被子。
(三)違反校規(guī)類突發(fā)事件
案例五:小萍的考試作弊事件。小萍被監(jiān)考老師抓到作弊,暈倒在考場。小萍情緒難以平靜,她哭訴道:自己是無辜的,雖然放了紙條在口袋里,但一題都沒看,就被監(jiān)考老師抓到了。小萍家經濟困難,她之所以想作弊是希望自己能夠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獎金為5000元),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而今她卻因為作弊受到學校的處分,無臉再面對父母、親人。
比較灌裝和未灌裝情況下的溫度和熱應力分布,并改變設計參數來進行參數化研究,從而為優(yōu)化整體灌裝電路板的結構設計提供參考。
(一)高職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日趨復雜。高職學生普遍表現出更加注重自我,過分關注自身利益,部分學生甚至表現出心理障礙傾向,對同學的不滿不是通過溝通的方式來解決,而是采取吵架、報復等過激行為,舍友之間、同學之間的小矛盾若沒及時化解,容易引起大爭端。例如案例三中的小雨,對同學的不滿情緒經常通過當面辱罵來發(fā)泄,在通過班主任和班干了解更詳細的情況之后,我們基本可以判斷小雨具有人格障礙傾向。倘若未能及時將小雨與其他舍友的矛盾化解,將會埋下重大隱患。
另一方面,當前高職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自控能力、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體現在對事情的前景過于樂觀或存僥幸心理,對結果考慮不足或無法接受相應的結果、處罰。比如部分學生在學生干部選拔后,無法接受落選的結果而情緒低迷,甚至認為同學看不起自己,從而轉向厭學、曠課等違紀行為;再如,案例五中的小萍為了獲取國家勵志獎學金,不惜鋌而走險選擇作弊行為,作弊被抓后,卻無法面對學校的違紀處分,甚至想不開,出現走極端的念頭。
(二)失當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首先,不完整或子女眾多的家庭,如果缺乏適當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心靈的創(chuàng)傷,形成非常態(tài)心理,從而引發(fā)突發(fā)事件。例如案例三中的小雨生長在一個子女眾多的家庭,作為中間的女孩,她從小受父母忽視,在爭取家庭關注度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較為偏激、缺乏安全感和多疑的性格。
其次,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家庭條件好的學生,若長期以來受父母的過渡溺愛,容易形成放任不羈的性格,在校期間抽煙喝酒,甚至打架鬧事;而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若家庭沒有予以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易受物質誘惑和貧困現實的折磨,部分學生在自卑心理的壓力下,甚至發(fā)生人格偏差,失去對“是非”的基本判斷。例如案例一的梅梅和案例五中的小萍均來自邊遠山區(qū),作為女孩子,她們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極其渴望通過自身的努力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卻因價值觀方面的偏差,陷入違法、違紀的活動中。
最后,高職階段學生的家庭教育容易被忽視。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家長即把注意力轉移到經濟支持上,對子女生理、心理變化關注不夠,缺乏必要的溝通。比如案例二中麗麗母親正因為和孩子缺乏溝通交流,才會對麗麗在學校的表現毫不知情,以至于不了解麗麗長期養(yǎng)成了課期間手機關機的習慣,差點轉賬“救命錢”給不法分子。
(三)不健全的管理制度
從高職院校方面分析,主要原因有:首先,部分高職院校存在內部管理的原因,如高職院校管理體制理念滯后,應急機制不健全,高職院校管理人員往往忽視了對突發(fā)事件的事前防范研究,等到突發(fā)事件事發(fā)后,才尋找解決方法。其次,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機構相對比較簡單,通常設有學生處、保衛(wèi)處,兼管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安全工作,但沒有專門處理突發(fā)事件的部門,缺乏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必要的物資儲備。最后,高職院校沒有形成學生突發(fā)事件預防機制,對學生突發(fā)事件的管理往往缺乏系統的研究,重應急、輕預警。
(四)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當今社會,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這一市場經濟活動法則為功利主義的盛行提供了堅實的現實基礎。而且當今高等院校不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校園周邊環(huán)境復雜。大學生作為社會中思想最活躍、接受新知識最快的群體,不可能游離于社會之外,比如案例一中梅梅已經察覺她的兼職可能涉及詐騙,卻沒有即時中止。因此,受到當下社會激烈的競爭和一系列不良風氣的影響,高職學生在學業(yè)追求、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容易產生攀比心理、利益沖突,并產生誘發(fā)學生突發(fā)事件的不穩(wěn)定因素。
《國家突發(fā)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將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則概括為: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guī)范,加強管理;快速反應,協調應對;依靠科技,提高素質。依據上述原則,以及案例中所體現的處置態(tài)度,筆者認為高職院校防范和處置突發(fā)事件的主要原則如下:
(一)未雨綢繆原則與學生突發(fā)事件預防機制建設
高職院校在防范和處置突發(fā)事件過程中堅持未雨綢繆原則,即要求高職院校要對師生進行憂患意識教育,增強師生對突發(fā)事件的防范意識,健全學生突發(fā)事件的預防機制。
一方面,增強師生對突發(fā)事件的防范意識。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安全演練和安全提示等形式廣泛向師生宣傳安全防范知識。比如案例二中,麗麗媽接到的“緊急電話”,是不少新生家長可能遭遇的情況。許多家長在孩子生命安危問題上容易因著急而被不法分子利用,為此,近年來我院給新生的第一堂入學安全教育課,就要求學生把班長、班主任、輔導員和系辦的電話存好并告之家長,一旦接到不明電話,首先跟以上人員聯系,確認消息的真實性,以免上當受騙。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學生突發(fā)事件的預防機制。高職院校應加快預防機制建設,成立專門的學生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機構,定期召開校園安全維穩(wěn)會議,購置必要的應急物資。比如我院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工作,出臺了《泉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治安管理規(guī)定》、《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等制度,并成立以院長為組長的安全巡查小組,建立學校安全每日巡查督查制度,使校園安全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堅持“學校安全,預防為主”,學校,做到警鐘常嗚,常抓不懈。
(二)及時原則
高職院校在處置突發(fā)事件過程中堅持及時原則,要能夠快速收集各種信息,能夠及時抓住準確時機,做出科學理性的判斷,以控制突發(fā)事件態(tài)勢的發(fā)展。
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學生突發(fā)事件的及時反饋途徑,堅持“及時原則”,在小事變成大事前,化解矛盾。首先,應該從學校層面成立學生突發(fā)事件及時報告的制度,強調全體教職工在反饋方面的責任,以確保重大突發(fā)事件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處理。其次,積極探索學生對突發(fā)事件的反饋途徑。例如,我院強調班干在處理班級事務的過程中,要及時與班主任、輔導員匯報、交流和溝通班級的情況,并在各班班委中增設“安全信息員”。一旦班級發(fā)生一些不穩(wěn)定因素,安全信息員要馬上匯報給班主任和系辦。在案例五中,班級的“安全信息員”小琳第一時間內向班主任匯報“小萍考試作弊被抓后暈倒等情緒失控行為”。如果不是小琳的及時反饋,我們及時干預,性格內向的小萍很可能出現意外。另外,在案例四中,自從小知半夜掀小靜的被子后,小靜便聯合舍友孤立小知。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帶小知到學院心理咨詢中心。小知說出了掀小靜的被子的原因:“半夜夢見小靜消失了,所以掀她的被子看一下她有沒有在”;而對于幻聽,小知解釋了幻聽的概念,以及自己如何斷定自己是否存在幻聽。心理老師認為,小知態(tài)度誠懇,邏輯思維清晰,能夠面對自己的問題,可以繼續(xù)就學;建議及時將小知調離現有宿舍,否則,小知在舍友的壓力下,可能出問題。
(三)以人為本原則與大學生心理干預機制建設
高職院校在防范和處置突發(fā)事件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即要求我們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當事個體。在當前各類高職高專院校中,學生大多來自“低學業(yè)成就”的中學畢業(yè)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夠優(yōu)異,他們的內心充滿了挫敗感。進入高職后,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矛盾沖突,如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等等。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很容易懷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容易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極端行為。[2]高職學生日益復雜的心理,是學生突發(fā)事件涉涉發(fā)生的誘因,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以為人本,健全大學生心理干預機制,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心理咨詢中心建設的力度,創(chuàng)造良好的師生溝通的環(huán)境,配備充足的專職心理咨詢師,廣泛培養(yǎng)輔導員、班主任等兼職心理引導師,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通過心理干預手段,弱化矛盾,化解危機。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重視“朋輩”心理干預,在班委中增設“心理委員”,將心理干預滲透到學生群體中,在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幫助同學化解心理困擾,防微杜漸。
在案例五中,小萍性格內向,從她作弊后暈倒在考場的事實,我們可以發(fā)現她心理脆弱,容易情緒崩潰。雖然她考試作弊嚴重違反了學校紀律,但我們絕不能簡單地處分了事,而是針對她的情況積極進行心理引導。在師生的心理引導方面,我們通過充分的溝通,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考場中規(guī)定不允許攜帶與考試相關的材料,不管有沒有作弊的事實,只要攜帶了材料就是考場的規(guī)則。而針對小萍違紀的原因——“減輕家庭負擔”,引導其通過勤工儉學、助學貸款、努力學習獲取獎學金等合理方式來減輕家庭負擔。此外,我們還耐心地向小萍講解了學校的處分政策——在處分后的一年內表現良好、不再違反學校紀律的,可以申請解除處分。在“朋輩”心理引導方面,心理委員充分發(fā)揮了的作用,她陪伴小萍散步、談心,鼓勵小萍走出心理困境,積極面對處分結果,爭取一年后能夠獲得學?!敖獬幏帧?。最終,小萍放下所有心理負擔,重新投入到學習中。
(四)公平原則與學生突發(fā)事件處理信息公開
之所以要堅持公平原則,是因為在防范和處置突發(fā)事件的過程中如果營私舞弊,不但會錯失良機,而且容易引發(fā)新的矛盾,擴大事端。
一方面,在重大突發(fā)事件的處理上,學校應該在第一時間披露突發(fā)事件的實情,公布處理過程和處理結果。我院曾發(fā)生一起學生燙傷事件,當事雙方在校園論壇上互相攻擊,發(fā)布不同版本的“事件過程”,不斷擴大事端。我院相關部門,通過調取監(jiān)控視頻、走訪目擊證人,并多次與當事雙方了解情況,還原事件發(fā)生的真實過程。最終,這起燙傷事件得到到了妥善處理。
另一方面,在影響范圍較小的突發(fā)事件的處理上,學校應多方聽取意見,了解實情。在案例三和案例四中,在處理小雨和小知的宿舍矛盾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多次聽取矛盾雙方的意見,還從向當事人以外的其他師生了解情況,以便掌握最真實的信息。面對人格障礙的小雨和有幻聽行為的小知,我們一視同仁,耐心地溝通,讓她們感受到老師處理事件的誠意。面對實在短時間難以解決的性格和精神問題,我們也是在征得小雨和小知同意的情況下,將她們調離原有的宿舍,暫時緩和矛盾。最后,小雨和小知均順利完成學業(yè),甚至小知班的安全信息員小桐說,小知本身性格溫和,在新宿舍中經常幫舍友拿快遞、打飯,喜歡打扮自己,狀態(tài)越來越好。
學生突發(fā)事件不僅考驗高職院校的行政效率,也驗證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只要我們抓好防范工作,提高師生的防范意識,堅持突發(fā)事件防范和處置的原則,通過有效的處理途徑,便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突發(fā)事件所帶來的損失和危害,使高職院校更好地發(fā)揮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1]朱曉斌.美國學校危機管理的模式與政策[J].比較教育研究,2004,(12):45-50.
[2]孫昱.高職院校學生突發(fā)事件的成因與防范——以常州大學城高職院校為例[D].江蘇:蘇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2012:27.
(責任編輯:劉忠義)
G647
A
1671-752X(2015)02-0069-04
2015-03-14
潘舒婷(1986-),女,福建泉州人,泉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會計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