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文
摘 要:知識與技能是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關鍵詞:新課標;美術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051-01
《美術課標》指出:美術課程總目標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美術課程分目標從“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設定??偰繕耸切抡n程所有學科要實現(xiàn)和達到的目標,而美術學科中的某一課,則不一定是均等的或同時出現(xiàn)的。目標狹小不全面,目標太廣過于空泛。那么要以什么樣的方式設定和實現(xiàn)這一總體目標呢,下面就結合我任教的情況淺談美術教學目標設定的幾點看法。
一、知識與技能的設定
“知識與技能是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這告訴我們,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的基礎,那么在這個過程需要設定怎樣的目標才有預期性和可檢測性呢?我認為要正確運用以下的行為動詞作支撐。如知道、能夠、識別、了解、列舉、回答、理解、選擇、說明、掌握、運用、說出、描述、表述、解釋、論述、嘗試、運用、靈活運用、表現(xiàn)、表達等有關行為動詞。譬如江西版四年級美術上冊第十三課《水墨畫(一)》,由于孩子剛接觸到水墨畫課,因此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重知識與技法層面的可操作性,我們可以這樣設計知識與技能的目標:“通過教師講解及示范,學生認識筆墨紙硯,并掌握正確的用筆方法(中鋒、側鋒、逆鋒 )和用墨方法(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正確運用“掌握”這個行為動詞,在這個教學目標的制定中,就有可檢測行。而不是籠統(tǒng)地將教學目標設計為:了解水墨畫的特性,掌握水墨畫的基本表現(xiàn)方法。用這樣的闡述并不能說明是知識與技能目標具體化,反而使得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籠統(tǒng)、空泛。不當?shù)剡\用了“了解” 和“掌握”的行為動詞,效果是不一樣的。
二、過程與方法的設定
“過程與方法是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有效的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能以清晰簡練的話語來表達,一般是教育者對被受教育者所用的行為動詞,有專家推薦過程與方法目標常用的行為動詞有: 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歸納、總結、感悟、領會、體驗、實踐、綜合運用、合作、遷移、討論、評論、評價、形成等等。例如:江西版六年級美術上冊第六課《亮麗的城市風景》過程與方法運的目標設定可以為:綜合運用素描、色彩、構圖、透視等知識,畫一幅漂亮的城市景觀圖”。江西版五年級美術上冊第三課《高高低低的房子》過程與方法運的目標設定可以為“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高高低低的房子,運用透視規(guī)律進行寫生”等等。在設計有效的教學目標中,應該思路清晰,語言精練,能夠具體、確切的指標一定要表述清晰,為后面的評價做好準備,理好思路。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設定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是整個美術教學目標的靈魂所在,它的實現(xiàn),必須要依賴于學生的情感體驗,而情感必定是由具體事物生成的,專家指出要充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要有相應的行為動詞作支撐,如:喜歡、樂于、關注、參與、熱愛、喜愛、判斷、形成、提高、等。非行為動詞:興趣、樂趣、情趣、態(tài)度、積極、愛好、養(yǎng)成、習慣、意識等。
例如江西版美術上冊五年級第十二課《畫畫美麗的自然景色》一課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可設計為:激發(fā)學生對風景寫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形象的表現(xiàn)能力,陶冶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這方面是體現(xiàn)人與自然方面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下面舉例闡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例如我上四年級下冊第五課《母親節(jié)的禮物》,這一課時,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我設計為:通過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結合學過的美術知識設計制作花籃,寫上自己最想說的話,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增強學生對母親的熱愛之情。通過這樣的導入把學生的情感態(tài)高度集中一起,營造了熱烈的氛圍。通過音樂和講述自身的故事給學生聽,聽完故事后當時大多數(shù)孩子是熱淚盈眶,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有的是被老師的故事感動、有的是為了沒有珍惜父母的愛而流淚,有的是失去了父母的愛而悲傷。這時候同學們不用老師安排,積極開始制作想要送給媽媽的禮物,其中有一個孩子是留守兒童叫唐孟廷,她設計的賀卡不但美觀還實用,還制作了優(yōu)美的封面,將自己親手設計的賀卡裝在封面里面,后來這位孩子通過老師的QQ,將自己設計的賀卡請老師拍成照片發(fā)給了遠走他鄉(xiāng)的母親。她的母親已經(jīng)離開她很多年,屬離婚情況,當她母親收到這份賀卡后,過幾天就給她回了電話了并且還給這個孩子匯來200元的生活費。這時我找到這位孩子談話,談著談著她就流淚了,她說“謝謝楊老師給我們上這個課程,讓失去很多年的媽媽給我回電話了,我并不想要她給的錢,我希望她能回到我身邊來”。由此看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美術課中也是不可忽視的。
四、三維目標在具體到美術中的某一課則不一定是均等的或同時出現(xiàn)的。
三維目標,切忌大、空、泛,(如“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了解美術知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具體的課的目標一定要具體、確切、有針對性、指向明確,是可操作可檢測的。不能把課程的總體目標作為“放之眾課而皆準”的“目標”。譬如江西版五年級美術上冊第十一課《老礦燈 》只設定了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分別是提高學生用線造型的能力,增強他們的現(xiàn)代設計意識和對生活的認識能力;了解安源路礦大罷工的歷史背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圣地的崇敬之情。而本單元第九課《小書簽》的教學目標是:知識技能是了解書簽歷史、作用、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的聯(lián)系;過程與方法是通過折剪、拼貼、繪畫等多種形式動手制作一張精美的小書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制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養(yǎng)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這兩課都屬于巧手創(chuàng)新的設計。應用單元,但是教學目標設計就不能放之眾課而皆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