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峰
(濮陽縣中醫(yī)院,河南 濮陽457000)
?
從心經辨證治療更年期綜合征
李文峰
(濮陽縣中醫(yī)院,河南 濮陽457000)
更年期綜合征又稱圍絕經期綜合征,多因陰虛津虧,心神失養(yǎng),或虛熱擾及心神,不能固攝津液,汗液外泄,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面部烘熱、汗出、心悸、失眠、多夢、頭暈、體倦。治宜益心氣、補心陰、安心神、納汗液。治療方劑首選天王補心丹、生脈飲,治療藥物首選人參、西洋參、生龍骨、朱砂。對更年期綜合征病因病機、辨證分型及其對應治則進行了總結,并舉病例進行了介紹。
更年期綜合征;心經;辨證論治;益心氣; 攝納汗液;天王補心丹;生脈飲
筆者經過多年臨床實踐,從心經辨證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療效較好,用藥周期也較短,現(xiàn)介紹如下。
更年期綜合征一病,在古典醫(yī)籍中無專篇記載,在百 病、臟躁、心悸、郁證、月經先后無定期、崩漏等病中有類似記載。《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癥并治》有記載:“婦人臟躁,喜悲傷欲笑。像如神靈所作,數欠伸?!庇种赋觯骸皨D人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及發(fā)熱,少腹里急,腹?jié)M,手掌煩熱,唇干燥…”《素問·上古真天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天至,人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竭,地道不通,故形壞無子也?!北径挝淖钟涊d了婦女生長發(fā)育、月經生育、衰老的全過程。女子以陰血為本,陰血易虛,陽氣易亢,肝火易空,而在一生中有月經、胎孕、產褥 、哺乳等,都易使陰血、津液虧損,陽氣易亢,特別是在絕經期前后,由于陰液已虧,陽氣相對偏亢,虛熱擾動心神,使心神失養(yǎng),不能攝納汗液,故出現(xiàn)陣發(fā)性頭面部烘熱汗出、心煩、失眠、多夢、 易驚 、舌紅、脈細數等心神失養(yǎng)證侯。
2.1 心腎陰虛火旺
主證:絕經期前后心悸、心煩、少寐或多夢、頭暈目眩、頭面部燒熱、陣發(fā)性面部或全身汗出、皮膚干燥。月經紊亂,量少或多,或崩或漏或正常,舌紅少苔,脈細 。
治則:益心氣、安心神、 納汗液。
方藥:天王補心丹合生脈飲:棗仁、柏子紅、天門冬、麥冬、茯神、丹參、元參、太子參、西洋參、生龍骨、朱砂、五味子、甘草。
2.2 肝腎陰虛火旺
主證:絕經前后,性情急躁易怒,脅肋脹痛,口苦而干,陣發(fā)性頭面部燒熱,陣發(fā)性面部或全身汗出,皮膚干燥、失眠多夢、頭暈頭痛、噯氣善嘆息、月經紊亂、月經量多或少、或崩或漏、經色鮮紅有塊,舌質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則:疏肝解郁、滋陰降火、益心氣、攝汗液。
方藥:一貫煎加丹皮、梔子、生百合、西洋參、生龍骨、合歡皮 、朱砂。
辨證加減:月經量少有少腹痛者可加服桃仁、紅花、蒲黃、三棱 、元胡; 月經量多或崩或漏者加女貞子、旱蓮草、生地炭、熟地炭、仙鶴草、三七、藕節(jié)碳、血余碳等。
程某,女,46歲,2008年10月5日來診,患者訴近3個月來出現(xiàn)陣發(fā)性面部及全身烘熱、陣發(fā)性面部及全身出汗,測體溫正常,患者身倦力,心悸、心煩、失眠伴多夢、五心煩熱、腰膝酸軟,月經2~3個月來1次,舌質紅、苔少、脈細數。中醫(yī)診斷:更年期綜合征(心腎陰虛火旺型)。
治則:補氣滋陰降火,養(yǎng)心安神,攝納汗液。
方藥:天王補心湯加味。 柏子仁15g、棗仁12g、天門冬10g、麥冬10g、茯神木10g、丹參15g、元參12g、西洋參15g、朱砂1g、生龍骨12g、夜交藤12g、合歡花10g、枝子6g、丹皮6g、甘草10g。小麥30粒、大棗5枚引。
六付水煎服,一日一付,一付煎兩次。
二診:服藥六付患者訴出汗有所好轉,其余癥狀均有所減輕。囑患者循此方再服15付,患者服15付后來訴,訴諸癥消失,因嫌每日煎藥繁瑣,要求服用中成藥處方:生脈飲(北京同仁堂)每次1支,每日,3次,天王補心丹(宛西制藥)每次10丸,每日,3次,服藥2周后停藥,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更年期綜合征又稱絕經前后諸癥,在古醫(yī)籍中沒有專篇記載,其論述散見于月經病、閉經、崩漏、百合病、臟躁、郁證、不寐、心悸等病癥中。1964年第二版中醫(yī)學院教材首次將此病列出,以后各版中醫(yī)學院教材都有專篇論述,近年來有許多學者對本病進行專門研究,在診斷治療上有了很大進展。
中醫(yī)學認為女子在解剖上有胞宮、胞脈,生理上有月經、胎孕、生產、哺乳等特點。女子以陰血為本,陰血易虛,肝氣、肝陽易亢。并且在一生中因月經、胎孕、生產等數傷陰血,特別到了七七之數(四十多歲)以后,隨著天癸分泌逐漸衰竭,陰精津液逐漸偏虛,而出現(xiàn)陰虛火旺的改變。因心主火,陰津虧虛,陽熱偏盛,因而出現(xiàn)熱擾心神的病變。另外,因女子在生理上存在著陰血相對不足、肝氣肝陽相對有余(肝陽易亢)的特點,所以更年期綜合征也易引起肝郁化火的表現(xiàn)。熱擾動血脈可出現(xiàn)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量少、月經量多、月經先期、崩、漏等癥狀。心火肝火擾動心神可出現(xiàn)心悸、心煩、失眠多夢。脅肋脹痛、煩躁易怒、善嘆息、陣發(fā)性面部或全身烘熱、陣發(fā)性面部或全身汗出等一系列癥狀。
近來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這組癥狀的年齡早者四十二、三歲,而遲者五十七、八歲仍有發(fā)生,且大部分患者因情志刺激、操勞過度有反復發(fā)作的表現(xiàn)。在臨床表現(xiàn)方面,月經擾亂、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過多、崩、漏等癥狀出現(xiàn)較晚,一般在七七(四十九歲)左右發(fā)病人數較多,也多易治愈,治愈后復發(fā)率也較低。而心悸、煩躁易怒、脅肋脹痛、失眠多夢,陣發(fā)性面部及全身烘熱,陣發(fā)性面部及全身汗出等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一是發(fā)病年齡較早,在四十二、三歲就有發(fā)生;二是發(fā)病年齡較大,高齡的可達五十七、八歲;三是容易反復發(fā)作,往往是接受治療癥狀消失一段后,遇精神刺激、饑飽勞倦等原因而反復發(fā)作。雖然認為本病的病理基礎為陰虛陽亢虛熱內擾表現(xiàn),但其臨床表現(xiàn)卻與臟腑辨證中熱擾心神的癥狀完全相同,從心經辨證論治,用補陰養(yǎng)血、清熱安神治其本,用人參、西洋參、太子參、枝子、丹皮、生龍骨、朱砂、生百合將諸藥引入心經?!秲冉洝吩疲骸昂拐?,心之液也?!敝T藥合用,益心氣、清心熱、安心神、納汗液,如矢中的,諸癥消失。較重的可用湯劑,一般15~20付中藥治療諸癥便可消失。如癥狀較輕或患者不愿意服用中藥,可用天王補心丹加生脈飲或丹枝逍遙丸加生脈飲口服,一般服藥20~40天癥狀即可消失,無任何副作用,有療程短、療效確切等優(yōu)點。
[1] 程士德.素問注釋匯粹[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9.
[2]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8:73.
[3] 張珍玉. 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69.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12-20
李文峰(1957-),男,河南省濮陽縣中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yī)內科。
R271.11+5
A
1673-2197(2015)09-0059-02
10.11954/ytctyy.2015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