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菊楊
摘 要:在全面提倡構建高效課堂的現(xiàn)階段,教師也在不斷探索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步入初中后,學生學習的科目和難度都比小學增多了,有很多的教師由于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模式的不當,常常造成低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進行反思,改正自身教學上的不足,構建高效全面的課堂,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效果;課堂質量
英語的重要性隨著全球化的程度加深也越來越被重視,我們的教師更要注重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要能夠讓我們的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chǎn)生極大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
一、對初中英語課堂低效的教學效果的反思
1.我們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課,學生在課下被動地接受著教師傳授的知識。長期以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會使得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下降。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2.教師在教學中過于依賴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而忽略了課前的備課。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夠代替教師板書,并且能夠以圖畫、聲音等并存的形式展示,極大地方便了教師進行教學,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然而有些初中英語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授課前精心設置課堂要用的幻燈片,而忽略了精心的備課,使得初中教師的教學變成了多媒體幻燈片的演示,學生因此也不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當中與教師進行交流討論,也使得學生喪失了很多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過度依賴于多媒體技術也是造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保持著一種教學模式或者教學方法,教師長期以單一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會使得初中英語課堂變得單調乏味,提高不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長此以往,會使得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失去信心,也會使得學生喪失學習的動力,不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二、如何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
1.把課堂的主體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教師要想改變低效的課堂現(xiàn)象就要把課堂的主體權利還給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課堂質量。
2.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情景教學,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在情景中學會如何應用,這樣才能進一步學好英語。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營造合適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能夠在教師創(chuàng)建的生活情境中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要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讓初中英語課堂變得更加活躍,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下進行學習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改變低效的初中英語課堂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下的課堂氣氛,增加情景教學,讓學生學到的英語知識可以在情景中得到實際的應用。如,在我們學習第七冊第七單元“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進行買賣的用語,所以,我們在學完這一課后,教師完全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市場情景,讓學生進行簡短的英語對話,能夠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建的情境中熟練地應用學到的英語知識。
3.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積極和藹的教師形象,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由于極其威嚴的教師地位及教師形象,使得學生不敢與教師過于親近,也不敢在課下主動和教師進行交流。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形象,樹立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這樣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技術雖然為我們的教師教學提供了很多方便之處,但是教師也不能過分地依賴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師要學會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當教師遇見需要板書較多的知識點和課文內容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件的制作,這樣可以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節(jié)省很多的時間。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美國名人演講的視頻或者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英語視頻,這樣能夠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能夠通過多媒體播放的視頻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改變初中英語課堂低效的現(xiàn)象,就要首先發(fā)現(xiàn)自身授課的不足之處并且及時加以改正,這樣才能逐漸完善教師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才能夠逐漸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在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何鵬國.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探析[J].成功:教育,2009(04).
[2]張玉仙.加強英語課堂有效性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04).
[3]王蘇琴.淺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0(16).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