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金!
(南京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蘇 南京210097)
婚姻,謂嫁娶也?!对姟む嶏L·豐》序:“昏姻之道缺”傳:“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笔瑁骸凹拗^女適夫家,娶謂男往娶女,論其男女之身,謂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際,謂之婚姻?!庇帧墩f文》:“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故曰婚。姻,壻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
婚姻者,女嫁男娶,因男往娶女以昏為期,故曰昏姻?;橐稣叻侵^結果而言過程,即“其好合之際,謂之婚姻”。
媒,謀也,謀和二姓者也。上古之人只知有母不知有夫,因而婚姻關系甚為混亂,無有父子之別。自從伏羲定嫁娶之禮后,以儷皮為聘,婚姻關系漸趨明朗,三代更相沿襲,至周遂有媒氏專官,主萬民之判合,婚姻納于規(guī)范之中,而媒氏就是一種秩序的象征。
“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書之。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保?]198
“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2]21
“昏禮下達”注:“必使媒氏下通其言。”[3]121
周時,媒氏作為官名,屬地官。很顯然,此時成名(取名)之男女媒氏那里都有記載,尤其是對于娶“判妻入子者”(再嫁婦與再嫁婦與前夫所生之子女),也要記載。媒氏之職專司判合,對于男無室女無家者以王命為其主婚,免怨女曠夫。出于保人廉恥,順民所欲的目的,昏禮交涉事宜皆由媒氏周旋其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保?]178
“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保?]198
中春之時,嫩夭夭的桃枝,開著紅灼灼的花,此時正是宜于嫁娶之時,令男女以禮而婚。
“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幾于廟?!保?]98
以上便是婚禮親迎前所當進行的五道手續(xù),再加上親迎,便是“六禮”。納采之前先“下達”,即男家先遣媒人到女家提親,女家許之,則男家再遣媒人到女家納采,送采禮。同時,緊隨納采之后所行之禮便是問名,即向女家詢問女子的名字。問名是為了占卜,男家占卜娶此女是否吉,若吉,媒人再到女家說之,便是“納吉”禮?!凹{吉”之后,就是“納徵”,即向女家送聘禮,如此則兩姓婚姻關系正式確立?!凹{徵”之后,男家占卜后擇一吉期以俟成親。日期的確定亦由媒人告知女家,在告知之前,先由媒人代表男家主人向女家主人請示婚期。之所以用“請”,因婚姻合兩姓之好,以示男家謙虛不自專之意。這便是“請期”。一番謙恭之后,媒人把男家選定的日期告于女家,以俟親迎。
“昏禮下達?!编嵲疲骸笆咳⑵拗Y,以昏為期,因而名焉。陽往而陰來,日如三商為昏?!笔瑁骸叭陶撸搪┲??!庇衷疲骸爸魅司糅汀⒗c裳、緇袘,從者畢玄端,乘墨車,從車二乘,執(zhí)燭前馬?!保?]122
親迎(迎女家)時,要在夜間進行,即日如三商(酉時三刻)的時候,一方面取陽往陰來之意,另一方面女屬陰,娶女必陰時。車服皆黑色,取黑與陰相稱之意。
“諸侯以屨二兩加琮、大夫、士庶以屨二兩加束修二,曰:‘某國寡小君,使寡人奉不珍之琮,不珍之履,禮夫人貞女?!蛉嗽唬骸杏氖覕?shù)辱之產(chǎn),未諭于傳母之教,得承執(zhí)衣裳之事,敢不敬拜祝?!4鸢荩骸蛉耸茜??!∫粌蓪找月呐?,正笄衣裳而命之曰:‘往矣!善事爾舅故,勿貳爾心,無敢回也!’女拜,乃親引其手,授夫乎戶。夫引手出戶,夫行女從,拜辭婦于堂,拜諸母于大門。夫先升輿執(zhí)轡,女乃升輿。轂三轉,然后夫下先行。士大夫、士庶稱其父曰:‘某之父某之師友,使某執(zhí)不珍之履、不珍之束脩,敢不敬禮某氏貞女?!冈唬骸胁菝┲a(chǎn),未習于織纴紡績之事,得奉執(zhí)箕帚之事,敢不敬拜?!保?]483-484
上至諸侯下至士庶,親迎時所持之物,或琮,或束修,隨等級資財?shù)牟煌胁?,惟獨屨二兩無論貴賤必備之物。而且女登輿時,其母以此屨履女,也無貴賤之別。琮與束修作為彩禮送與女家,屨則獨送與女。此用意何在?一則,女離家前往男家,一般無事,無敢回也,此去雖不見得途遠,但也是一種意義深遠之“遠行”,遠行必備之物屨,故重“屨”。二則,為“新婦入門,為踐履之始”[6]142,故重“屨”。
“父親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幾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婿執(zhí)雁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雁,蓋親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婦車,而婿授綏,御輪三周,先俟于門外,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4]123
“共牢、合巹既徹,‘主人說服于房,媵受;婦說服于室,御受。姆授巾。御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皆有枕北止。主人入,親說婦之纓。燭出。媵馂主人之余,御馂婦余,贊酌外尊酳之’。”[3]211
男于女家奠雁后,馳歸,在家門迎女。夫婦共牢、合巹后,進入洞房。由于親迎于夜,程序雖備但不費時。夫婦即將就寢,故要馳去禮服。御者,婿之侍從;媵者,新婦之侍從。婿衣媵受,婦衣御受;御為婦鋪席,媵為婿鋪席;最后婿親自為新婦脫纓,晚妝俱卸,故侍燭者出。媵食男馀,御食婦馀。此等禮節(jié),無不體現(xiàn)男女交接之意,但在后人看來或覺太繁。
“夙興,婦沐浴以俟見。質明,贊見婦于舅姑,婦執(zhí)笲、棗、栗、段修以見,贊醴婦。婦祭脯醢,祭醴,成婦禮也。舅姑入室,婦以特豚饋,明婦順也?!保?]170
此乃新婦對舅姑之禮。成婚的次晨,天微明時,新婦沐浴侯見舅姑。婦人執(zhí)棗、栗見于舅姑,儀式極為隆重,要行脯醢祭,醴祭,經(jīng)此儀式,婦禮始成,子婦的地位才確立。否則只有夫婦的關系,而無舅姑子婦的關系。“厥明,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以著代也?!保?]173此時乃舅姑對新婦之禮?;橹执稳眨淳斯糜诨橹谌震嬓聥D,作為婦見舅姑的回饋。西階者,賓客之位;阼階者,主人之位。新婦居阼階,表示自此后授以室,主家政。見舅姑后,禮還未完。以后更須對祖先又廟見之禮,對于宗人有覿見之禮。廟見以后,便是已見過夫家的祖先,以后便執(zhí)子婦之禮。與大夫宗婦覿見之后,便是以見過夫家的族人,如此,女子才獲得宗法上的承認[7]125。
婚姻在今而言,無論對于男家,還是女家,皆言大喜事。在古則不然?!凹夼?,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4]187嫁女之家,親骨肉分離;娶婦之家,后輩將代前輩?!盎瓒Y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瓒Y不賀,人之序也?!保?]190是古不以嫁娶為喜事之證。而且在古人看來,娶妻為的是傳宗接待,是不得已的事情,并非為己享樂,因此不慶賀,不用樂。賀者也只是委婉地說“聞子有客”,不提賀婚的字眼,即鄭《注》所謂“不斥主人昏禮,不賀”[8]298。
從親迎的流程來看,娶妻以夜,以后綿延。但真正重要的是第二天的見舅姑禮,以及之后的“三月而廟見”[4]210之禮。如此才能獲得宗法上的承認,上可以祭,下可以受祭。故重在后者。
“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婦事舅姑,如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以適父母舅姑之所。”[4]321
“冢子冢婦,雞初鳴,咸盥漱,適父母、舅姑之所,問衣燠寒,疾痛疴癢,而敬抑搔之。進盥,長者奉水,少者奉槃,請沃盥。盥卒,授巾,問所欲而敬進之。嘗而后退?!保?]340
此則夫婦日后對父母舅姑的日常職事。
“姆”鄭注云:“姆,婦人年五十無子,出而不復嫁,能以婦道教人者,若今時乳母矣?!保?]230
婦人無子,年五十時被出,此時則不能再嫁,專做乳母,教人婦道。
“孟子之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白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冈唬骸畬⑸咸?,聲必揚;獨入戶,視必下。汝于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踞而視之,是汝無禮!’”[9]157
“尹文子生子不類,怒而杖之,告子思曰?!朔俏嶙右?!吾婦殆不婦,吾將黜之?!保?0]341
“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疏:“伯魚母出,期而猶哭?!保?]1012
“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其國,以夫人之禮行。至以夫人入,使者將命曰:‘寡君不敏,不能從而事社稷宗廟,使使臣某敢告于執(zhí)事?!魅藢υ唬骸丫糖稗o不教矣。寡君敢不敬須以俟命?!兴竟訇惼髅?,主人有司亦官受之。妻出,夫使人致之曰:‘某不敏,不能從而共粢盛,使某也敢告于侍者?!魅藢υ唬骸持硬恍ぃ桓冶僬D,敢不敬須以俟命?!拐咄?,主人拜送之?!保?]440
可見,古之出妻很容易,其原因大致可歸類如下:“婦人年五十無子”“箕踞”“生子不類”“不能從而事社稷宗廟”“不能從而共粢盛”。這些理由在今天看起來已經(jīng)不算什么。
而這些理由在《儀禮·喪服》說:“七出者,無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姑舅,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迸c《大戴禮記·本命》說:“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要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彼f的“七出”理由中僅有一條可見。古時出妻之易可想而知。
既然出妻如此之易,所以在嫁女時,“衛(wèi)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積聚!為人婦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11]149要時時防此,積聚私財,以備年老之須。
“伯魚死,其妻嫁于衛(wèi)?!保?]389
“聲伯以其外弟為大夫,而嫁其外妹于施孝叔。郤犨來聘,求婦于聲伯。聲伯奪施氏婦以與之。婦人曰:‘鳥獸猶不失儷,子將若何?’曰:‘吾不能死亡?!瘚D人遂行,生二子于郤氏。郤氏亡,晉人歸之施氏,施氏逆諸河。”[12]212。
孔子之子伯魚死后,孔子自然傷心痛切,而其子之妻卻嫁到了衛(wèi)國,也未見孔子苛責于伯魚妻。在早期儒家看來,夫婦之間的關系正如同朋友般平等與輕松。圣人之家對改嫁如此之通達,尋常之家在此問題上則表現(xiàn)更為豁達。聲伯將其外妹嫁于施氏,中被郤氏奪,數(shù)年后郤氏亡,晉人將其歸返施氏,施氏在河邊迎接。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社會風氣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極其自然。
因而,列國政府對于鰥寡之人也極力成其美事,并且政府還從物質上給予保證,謂之“合獨”。如:“凡國都皆有掌媒。丈夫無妻曰鰥,婦人無夫曰寡,取鰥寡而和合之,予田宅而家食之,三年然后事之,此之謂合獨?!保?3]246
總之,周代的婚姻。即便是經(jīng)過標準的“六禮”程序娶得的新婦,被出也是在所難免之事。而被出之女子選在再嫁也無可厚非。即便是先儒孔子也有過離婚經(jīng)歷??梢?,周代社會婚姻狀況之自然通達,并不像后世之嚴格,過于強調“貞節(jié)”問題。
[1]孫詒讓.周禮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
[3]鄭玄.儀禮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孫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
[5]劉向.說苑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7.
[6]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務考[M].北京:中國書店,2001.
[7]瞿同祖.中國封建社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孔穎達.禮記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9]韓嬰.韓詩外傳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0]傅亞庶.孔叢子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1]陳奇猷.韓非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2]杜預.春秋左傳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13]黎翔鳳.管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