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敏?李祿寧
一、緒論
2014年恰逢孔子學院創(chuàng)建十周年,據陳至立發(fā)表在人民日報中的文章《對外漢語推廣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功實踐》介紹,“截至2014年9月底,全球123個國家(包括25個尚未與我建交的國家)和地區(qū)已建立了465所孔子學院和713個孔子課堂,注冊學員約300萬人,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超過100萬人次??鬃訉W院有力地推動了世界范圍“漢語熱”的持續(xù)升溫,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1億?!?/p>
孔子學院始終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鬃訉W院總部先后制定了若干關于教師選拔、培訓、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其中《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為教師的選拔和培訓,教師資格證考試提供了依據和典范。進一步推進孔子學院的本土化,加強本土教師的培養(yǎng)和本土教材的開發(fā)是孔子學院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
同時,當今社會信息發(fā)展日新月異,多媒體教學、E-Learning、移動學習等概念深入人心。2012年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發(fā)布《國際漢語教師標準》(2012版),新標準中再次明確提出了國際漢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信息素養(yǎng)。本文研究巴基斯坦本土漢語教師信息素養(yǎng)現狀,提出提高巴基斯坦本土漢語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策略。有利于促進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教材在巴基斯坦?jié)h語教學中的應用,推進漢語在巴基斯坦的傳播。
二、新舊《國際漢語教師標準》中的教師信息素養(yǎng)
《國際漢語教師標準》(2007年版,以下簡稱《舊標準》)和《國際漢語教師標準》(2012年版,以下簡稱《新標準》)都明確提到了對國際漢語教師教育技術方面的要求。筆者認為其涉及到的即是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靶畔⑺仞B(yǎng)是人們在信息社會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fā)信息方面的修養(yǎng)和能力。它包含信息意識與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信息常識、以及信息能力多方面,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共同的評價?!保ㄍ跫獞c,1999)。
《舊標準》中標準9. 1要求“教師應熟悉計算機的基本組成部件及相關電子設備,熟悉與漢語教學相關的常用計算機軟件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并能應用于實踐?!?包含的具體能力有:了解包括外接部件在內的計算機基本部件,并能根據相關參數大致判定其性能;能以正確的操作命令使用計算機并能指導學習者進行操作;了解常見的操作錯誤,并能進行相應的修復操作;能自行安裝或卸載各種常用軟件;
熟悉并能熟練運用常見的辦公軟件完成教學資料的編寫、制作;熟練掌握至少一種漢字輸入法;能使用幻燈片演示軟件制作和演示主要教學內容;能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場景的不同,合理安排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引導學生在中文操作系統(tǒng)下進行自學和互動;了解計算機病毒,掌握基本的病毒預防、查殺方法;能熟練使用所在地的課程管理系統(tǒng)。
《舊標準》標準9. 2中要求教師應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并能合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服務與教學。具體能力包括: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上網,搜集和使用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能自行下載和上傳各種文件和漢語教學資料;能建立個人主頁或博客,以加強與學習者的溝通和交流;能通過電子郵件、聊天室、視頻等方式及時向學生傳達信息和搜集反饋;了解常見的網絡安全問題并能采取相應的措施。
《新標準》中的五大標準是:漢語教學基礎、漢語教學方法、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職業(yè)道德與專業(yè)發(fā)展。在漢語教學方法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解現代教育技術,并能應用于教學”。其內涵包括“了解現代教育技術及對漢語教學的作用”和“具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漢語教學的能力”。
《新標準》較《舊標準》更加凝練、集中。兩次標準均提到了國際漢語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要求漢語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意識和技能。
三、巴基斯坦本土漢語教師信息素養(yǎng)現狀
根據王吉慶對信息素養(yǎng)的定義,筆者按信息意識、信息知識和信息技能三個方面對巴基斯坦的本土漢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的學校包括:伊斯蘭堡孔子學院、國立現代語言大學中文系、費斯拉巴德農業(yè)大學孔子學院、卡拉奇大學孔子學院、旁遮普大學等。這些學校均有巴基斯坦籍漢語教師,均有課堂教學與學生管理的經驗。本次總共發(fā)放問卷32份,回收32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31份,有效率96. 8%。具體調查結果和分析如下:1、信息意識。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本土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較強。問題“經常上網關注最新信息嗎?”90%的老師選擇了經常關注,反映出他們搜素和吸收新信息的欲望和行為較強。但問題“您經常上網搜集教學材料嗎?”65%的老師選擇了偶爾搜集。問題“您每天上網時間主要花費在哪個方面?”70%的老師選擇了聊天和看新聞,20%選擇了查找教學資料。說明本土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意識很弱,普遍用于娛樂、看新聞、逛Facebook等。2、信息知識。結果顯示,巴基斯坦本土漢語教師的信息知識十分欠缺。當問到“您了解Photoshop軟件嗎?”68%的老師選擇了“一般”,僅有9%的老師選擇“非常了解”。問題“您聽過CoolEdit軟件嗎?”81%的老師“從來沒有”,這個答案充分說明他們對軟件知識了解甚少,信息知識匱乏。3、信息技能。結果顯示,巴基斯坦本土教師信息技能也不盡人意。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次數少、時間短,經驗不足、技術有限。問題“您經常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嗎?”45%的老師選擇“基本沒用到”,將近總人數的一半。問題“您對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技術滿意嗎?”64%的老師選擇“一般”?!胺浅M意”僅5人,比率為16%。問題“您會進行簡單地視頻剪輯嗎?”71%的老師選擇“不會”,可見當地本土漢語教師的信息技能亟待加強。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巴基斯坦本土漢語教師信息意識尚可,對新鮮事物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探求欲,但是用于漢語教學的有待加強。在信息知識和信息技能方面本土教師表現不容樂觀,信息知識匱乏,計算機基本知識、常見的計算機軟件操作技能有待提高。例如:音頻、視頻、圖片處理軟件,網絡連接技術,音頻、視頻屬性和格式轉換等。這些技能在課件制作上是必不可少的,靈活運用有助于教師設計出符合自己教學需求的課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endprint
四、提高巴基斯坦本土漢語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策略
通過對以上調查問卷的分析,筆者依然從信息意識、信息知識和信息技能三個方面著手提出提高巴基斯坦本土漢語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策略。巴基斯坦本土漢語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與當地的計算機設備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不高有關,與國民基礎教育中計算機課程有關,與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缺失有關,與在崗培訓有關,還與學校對教師的相關考核評估不到位有關,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筆者通過對部分教師的訪談,提出以下策略。
信息意識方面。提高巴基斯坦本土教師對信息技術輔助漢語教學的興趣。首先學校要盡可能地完善信息設施與網絡環(huán)境。據部分老師反映,很多學校教師辦公室無法上網、教師沒有自己的辦公電腦、多媒體教室匱乏。這些不利的因素極大地打擊教師搜索、應用新信息、新技術的積極性。其次學校要充分利用優(yōu)秀課件、示范教學讓本土老師發(fā)現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增強他們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欲望和信心??梢赃m當地組織教學觀摩大賽、教學課件大賽充分讓老師們了解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增長見識,便于教師進一步自我探索和提高,增強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漢語教學的意識。
信息知識方面。教師本人要加強學習信息知識。無論是計算機硬件知識還是軟件知識都需要學習。包括前文標準9. 1和9. 2中涉及的計算機知識。學校亦可組織相關信息技術知識的培訓,讓在崗教師及時充電,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在培訓的過程中也要轉變培訓觀念、拓展培訓渠道。培訓的內容要緊密和課堂相結合,學以致用,不能紙上談兵,要講練結合。同時,不同教師原有水平不一樣,要因材施教、對于層次不同的教師要采取多元靈活的培訓模式,切實保證教師學有所獲。
信息技能方面。加強教師信息技能實操培訓,其中包括中文輸入法、拼音自動標注工具、圖像編輯、語音錄制編輯軟件、視頻工具、PPT課件制作技巧、社交網絡工具應用等。徐娟(2012)對對外漢語教學課件制作技術進行了概括和介紹,指出了對外漢語教學課件制作包括多媒體素材獲取與處理、課件整合兩大部分。多媒體素材獲取與處理又包括文本制作(手工錄入或掃描、識別)、聲音制作(常用CoolEdit軟件)、圖像處理(常用Photoshop軟件)、動畫制作(常用Flash軟件)、視頻編輯(常用Windows Movie Maker軟件);課件整合又分為Power Point與Dreamweaver網頁兩種版本。筆者認為這些信息技能都是國際漢語教師應該掌握的,都是對課堂教學有實際幫助的。
五、結語
巴基斯坦本土漢語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亟待提高,這是《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的要求,也是漢語教學使命的要求。針對目前巴國教師信息素養(yǎng)不高的現狀,從宏觀上,巴國教育主管部門應引起一定的重視,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善這一現狀。中觀上,各級學校應該加大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和幫助,做好教師和教育決策者的橋梁,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平臺和發(fā)展平臺。更重要的是微觀上,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加強學習,彼此交流共同促進,為提高信息素養(yǎng),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服務于巴國漢語教學事業(yè)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至立.人民網: 《對外漢語推廣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功實踐》http://expo. people. com. cn/n/2014/1219/c112672-26239148-3. html[DB/OL].
[2]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 國際漢語教師標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徐娟. 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的現狀與未來[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2.
[4]王吉慶. 信息素養(yǎng)論[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