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萌
摘 要: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主旋律和重點,在英語測試中也占有較大比例。高中英語閱讀課文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學模式由以往的“以教師為主體”轉(zhuǎn)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主體”,本文主要以PWP教學模式探討以學生為主體的交互英語閱讀教學。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交互模式;PWP模式;任務型教學
PWP教學模式指的是將閱讀教學分為讀前教學(Pre-reading),讀中教學(While-reading)和讀后教學(Post-reading)三段教學的一種閱讀教學模式。其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在三個階段有著各自的特點,但在教學實施中都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交互教學原則,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并使其保持興趣,訓練學生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轉(zhuǎn)化能力。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是讀前教學的關(guān)鍵
閱讀前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為閱讀做準備。讀前的準備主要包括話題的導入、任務的介紹、興趣的激發(fā)和語言的準備。但整個讀前階段都是圍繞著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而開展的。若能在讀前階段吊起了學生的胃口,在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也必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高效率地完成閱讀課程。動機的培養(yǎng)最主要的無外乎要能在第一時間引起學生的共鳴,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在新課程要求下,在社會大變革的環(huán)境下,教師也應抓住時代的脈搏,找出學生的興趣點,以創(chuàng)設(shè)學生的閱讀期待,以多樣化的手段引入課題。
1.表演導入。教師要充分掌握某些學生表現(xiàn)欲強、善表達等特點,以學生為中心導入課文。高中英語教材中許多內(nèi)容都可以編成課本劇,如“Pygmalion”,“First Aid”等,教師可事先指導學生將課文改寫成簡單易懂的劇本,再由學生進行簡單的排練,在上課時進行表演導入。
2.多媒體導入?,F(xiàn)階段的教學活動中越來越多地運用了多媒體設(shè)備。一方面,新教材的話題設(shè)置緊跟時代的發(fā)展,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變換閱讀媒體,通過圖片,視頻短片等更全面地展示出話題相關(guān)信息。如在“England”一單元中可以多給學生展示一些關(guān)于英國國旗、女王、首都等圖片給學生展示更多的背景知識,構(gòu)建起知識支架,作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鋪墊。另一方面,多媒體的展示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也是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手段之一。如在“A Taste of English Humor”一單元中,播放卓別林的短片可以讓學生在大笑之余,更激起了學習動機,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smoking”一單元中,用央視關(guān)于戒煙的公益廣告更直觀地讓學生理解到煙草的危害,自然過渡到課本課題。
3.背景知識導入。對于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可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而對一些科普題材的課文,則可用一些學生熟悉的事例為切入點,把課本話題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起學生的共鳴。
4.以問題討論導入。課本中有些話題也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可根據(jù)話題創(chuàng)設(shè)現(xiàn)實生活情境,通過循序漸進的問題一步步引出課本話題。
二、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是讀中教學的中心
在湖北省英語科考試中,閱讀理解部分占40分,除此之外,詞匯、完形填空也離不開閱讀技巧的支撐。這也就意味著閱讀技能掌握得好,就能把握好高考英語的半壁江山,可謂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教學也不能僅僅以擴大學生知識面和文化素養(yǎng)為教學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課,使學生的閱讀技能得到提高,因而讀中教學的活動不得不以各種閱讀方法的教學為中心點。
1. 整體理解。整體理解的目的是通過快速閱讀掌握文章大意。一般情況下,多數(shù)文章尤其是課文均給出了文章的標題,閱讀時要重視對文章標題的閱讀。通過閱讀文章標題,可以預測出文章大意。以Book 1A Unit 2為例,該單元中Integrating Skills標題為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根據(jù)題目一眼便可看出本文論述的主題是“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并可能由此預測出: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How do the differences come about?等問題鍛煉學生語言認知能力。
2. 細節(jié)理解。在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掌握大意的基礎(chǔ)上,教師給出有關(guān)文章內(nèi)容細節(jié)的理解問答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重新閱讀課文。此時,學生應快速跳讀,選擇所需信息。運用跳讀法閱讀,可以快速進行信息比較、篩選,達到閱讀速度快、理解準確率高的目的。學生帶著問題跳讀后,教師要檢查閱讀準確率,然后讓學生提出課文中的難點。老師對課文重點、難點、重要短語及詞匯的用法等集中處理,對學生進行言簡意賅的釋疑,對話題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分析操練,實現(xiàn)語言材料由“整體——局部——整體”的過渡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3. 推斷引申。在學生理解并初步掌握重點、難點及大意后,教師對語言材料進行深加工,讓學生對文章寫作目的、作者觀點等進行推測,充分挖掘語言材料的思想內(nèi)容及主題的深化。在處理完文章相關(guān)的細節(jié)閱讀后,可對學生進行擴散性思維訓練,通過文章改寫、課文縮寫等形式鞏固文章內(nèi)容和語言知識。
三、知識運用與表達是讀后教學的重心
如果說一堂閱讀課只是讓學生完成了閱讀任務就草草收場的話,這必然不是一節(jié)好的閱讀課。一堂成功的閱讀課不僅讓學生學習了語言和文化知識,鍛煉了閱讀策略,還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能夠幫助其表達,這才是學習語言的真正目的。讀后教學教師可以汲取其他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結(jié)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挖掘教材,根據(jù)文章的不同體裁,有效地開發(fā)多種形式的活動組合,,使學生能夠?qū)W有所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1. 討論性讀后活動。在學生學習過課程后,可以讓學生討論課文主題,深化對主題理解。如在“Sharing”一單元中可以設(shè)置“How can we help others?”, “Why helping others is important?” 等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讓學生對樂于助人這一主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深化主題。
2. 任務型讀后活動。開展任務型讀后活動前提必須在讀前階段給學生布置好問題,并貫穿在整個閱讀課過程中,一步步為學生構(gòu)架支架,最后通過完成任務落實并運用所學知識。如在教授“Smoking”一單元中可分組設(shè)置學生做一份關(guān)于禁煙的海報的任務。任務型讀后活動更加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調(diào)動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往往很受學生的喜歡。
3. 情景型讀后活動。對于一些容易改編為情景劇,小對話的課文主題最好采用情景型讀后活動,一方面極大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印象,更好的進行運用表達。如“Pygmalion”一課本身就是劇本,可以讓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作,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演繹?!癋irst Aid ”一課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進行對話表現(xiàn)如何進行急救。這些活動的開展往往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教師只有立足于我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認清影響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具體對策,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才能不斷發(fā)展,也能在高考考場上獲得佳績。
參考文獻:
[1]黃全愈. 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M].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2]閏承利. 素質(zhì)教育課堂優(yōu)化策略[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李鎮(zhèn)西. 共享:課堂師生關(guān)系新境界[J].課程·教材·教法,2002(11).
[4]何安平.高中英語課程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