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麟
華中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湖北 武漢430070
青年是志愿服務的生力軍,學校是開展志愿服務教育的主陣地。近年來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們積極活躍于各項社會志愿服務活動中,例如北京奧運會,世博會等有重大影響活動的順利、有序進行都離不開大學生志愿者的支持和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是一項高尚的事業(yè),集中體現了大學生公民精神的覺醒,也大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但大學生青年志愿服務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某一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青年志愿服務的發(fā)展。
近年,我國在志愿服務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無論是在理論上對志愿服務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實踐上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志愿服務活動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并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從社會的角度:近年提出的志愿者精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有利于弘揚社會正氣,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道德觀念,傳播正能量。志愿服務是促進和諧社會,倡導奉獻友愛互助精神的重要手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和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機制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從學校教育角度:大學是知識和思想的接力場,是時代精神的誕生地,是為社會樹立知識標準與思想標準的圣地,是引領社會進步的旗幟,是傳播社會文明的先鋒。自從大學誕生至今,人文關懷便是大學精神的核心內涵之一。關注人的價值、尊嚴和發(fā)展,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公正、平等,消除人與社會的對峙,成為大學教育的永恒追求。
(三)從大學生的角度:志愿服務是他們在社會中角色轉變的過程,他們的志愿服務不僅滿足了志愿服務的需求。志愿精神體現了個體對全人類平等、公正、自由的價值訴求以及在此精神激勵下的謀求人類幸福的實踐行為。志愿精神所體現的奉獻、利他、互助、人道等價值觀正是大學人文精度的核心追求,博大的大學精神中孕育著志愿精神的所有特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大學教育內在地擁有志愿精神培育的責任與義務。也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貫徹“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走出課堂,學以致用,在奉獻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會人生的價值,培養(yǎng)和鍛煉個人的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成為社會需要的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
(一)當前的志愿服務人員大都缺少有效的指導和培訓,這一問題制約了大學生志愿群體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加強對于志愿者的培訓可以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水平,也可以提高志愿服務質量,贏得社會和他人的認可,對于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二)缺少有效的志愿服務評價保障機制,這一不足影響了大學生志愿者參與活動的熱情。從理論上來說,理論方面而言,志愿服務是從對道德的追求角度出發(fā)的,無論是個人還是公眾,道德的支持力是永恒的,如今的大學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要群體,在他們發(fā)展壯大的過程中,渴望贏得社會的尊重,滿足自我,所以,必須對志愿者們的活動有所必要的激勵和鼓勵。
(三)我校志愿服務的形式較為單一,不能激起廣大同學積極參與志愿活動的熱情,難以滿足大家對于參與志愿活動提高能力,實現價值的要求。在組織管理上,我國的高校志愿者組織大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是大多是一些框架制度,沒有因為自身情況而設定具體的規(guī)范,大多數的志愿活動是由學校或其他上級單位組織提出,再由具體的志愿服務組織進行安排落實,缺乏自主性。我校的志愿服務內容多局限于支教、校內義賣以及對于其他活動的輔助性支持,形式單一,志愿者在活動過程中普遍反映收獲較少,難以體會到幫助他人的樂趣以及自身價值的體現。需創(chuàng)新目前的志愿服務形式,為廣大志愿者走出校園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和支持。
(一)相關志愿服務的法制和規(guī)章建設落后,使志愿者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目前的志愿服務活動大多是自發(fā)組織的,沒有相關的法律保證,在我們學校甚至我們國家里,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來明確對于志愿者人身安全和權益的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志愿服務組織的長效發(fā)展。
(二)基層志愿服務組織不完善,沒能充分調動廣大同學對于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性。目前的志愿服務組織大致和分為校園青年志愿者協會(以下簡稱青協)和自發(fā)性的公益社團。青協在組織上有著行政化的傾向,體制性的約束造成志愿者協會缺乏活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相對于青協而言,自發(fā)性的公益組織和社團更具有活力和效率,但是在制度上缺少必要的支撐,沒有固定的資金支持,缺少和社會必要的聯系。
(三)當前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缺少資金來源,多是直接從學校財政獲得,嚴重制約了大學生開展志愿活動的積極性,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缺失比較大,資金也有所不足和來源單一,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另外,建立大學生志愿者注冊登記制度以及志愿服務的考評體系也是完善管理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著重團隊的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互利互惠,和諧友好,互相幫助的團隊精神,提高每個志愿者對于志愿組織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激發(fā)每個志愿者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
[1]李媛媛.淺析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J].商業(yè)經濟,2010(2)(總第3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