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波
巴音郭愣職業(yè)技術學院商務經濟管理學院,新疆 庫爾勒841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越來越快,企業(yè)的數量不斷增多,為了保證市場的穩(wěn)定性,政府部門對經濟法進行調整,對經濟關系進行了協調,使得我國經濟法越來越完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逐漸從計劃經濟轉變?yōu)槭袌鼋洕谔岢鼋洕ㄕ{整對象這一概念后,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
經濟法調整對象提出后,我國經濟法的相關內容出現了變動,在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應對經濟法體系的結構進行重新調整。經濟法需要做好業(yè)務與職業(yè)的調整工作,要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經濟法體系的建立是為了保證人民的利益,經濟法對企業(yè)的經營有著限制與約束的作用,經濟主體在經濟領域下,可能有多重身份,所以,在進行某項活動時,經濟主體的多種身份可能都會生效,相關部門需要對經濟法對象進行調整。在調整時,可以了解身份關系隱含的利益關系。在新的社會關系下,法律部門應對社會關系中新的主體進行劃分,對經濟法進行調整,這樣可以了解經濟法中的主體制度。
社會經濟與調整對象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經濟法是由市場行為、組織調整及宏觀調控組成的。經濟法行為制度的優(yōu)化,主要是對市場行為規(guī)制法的調整,其在經濟法體系中有著較為重要的地位,影響著消費者以及經營者的利益,還影響著市場競爭機制。所以,經濟法價值主要體現在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方面。組織協調生產法對社會經濟運行有著保障作用,相關工作人員應多積累生產經驗,做好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工作,保證企業(yè)制定的生產目標可以盡快完成。政府部門對經濟法體系有著宏觀調控的作用,為了避免政府部門過多的干預,經濟法中對政府部門何時可以采用何種方法進行調控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有效防止了多方調控情況的出現。
經濟法調整對象在研究時,首先需要明確研究的方法與思路,要保證經濟法符合當前經濟市場的發(fā)展。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方式不斷增多,企業(yè)制定了科學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這有利于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在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下,應轉變傳統的經濟發(fā)展方式,確定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經濟法調整的主要目的是將經濟關系轉變?yōu)榻洕申P系,下面筆者對經濟法調整對象的關系進行一一介紹,這有利于保證經濟法調整對象界定的準確性。
市場秩序的調控是國家的重要職責,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性,可以保證市場消費者與經營者的各項權益,政府部門對市場主體有著干預的職能,在協調的過程中,可以維護社會關系,可以了解市場的價值取向。建立健全的市場體系,需要完善經濟法的保證,市場中不能出現惡性競爭,這會損害經營者與消費者的權益,會破壞市場的正常秩序。
在對市場主體關系進行調控時,主要是為了維護社會集體的利益,可以保證市場主體的關系更加和諧。市場主體會隨著經濟體制的變化而改變,政府部門以消費者的身份進入市場后,會成為市場的主體,會參與市場的活動。政府部門的身份很多,不但可以作為消費者,也可以作為經營者,在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調節(jié)下,社會經濟關系會發(fā)生轉變,經濟法調整的對象可以是經營者、消費者,也可以是政府或者國家。
宏觀調控是政府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可以對金融、財政、產業(yè)調節(jié)等關系進行調控,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社會大眾的公共利益以及民生問題,對關系民生大計的經濟措施進行調控,這是對社會關系的調整,宏觀經濟調控關系也是經濟法調整對象的重要內容,會受到國家經濟主觀與客觀因素的雙重影響。宏觀調控也包括國有資產管理方面,有利于保證整體的利益。國家的全面干預與促進,引導和促進經濟產生的關系稱為“宏觀調控關系”。
涉外經濟調控主要是對國家涉外經濟活動的調控,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政府部門需要發(fā)揮管理與監(jiān)督的作用,涉外經濟的主體比較復雜,而且經濟體制比較特殊,在處理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涉外經濟調控關系是國家對涉外經濟活動實施管理時與涉外經濟主體間產生的縱向經濟關聯。涉外經濟關系包含涉外貿易、涉外技術、外匯、外資、出口補償、檢驗、關稅、勞資等關系。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鑒于對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安全的考慮,國家必須對本國的涉外經濟活動實施管理,即為國家對內部經濟管理與調控的延伸,成功的涉外經濟監(jiān)管有利于國家安穩(wěn)與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反之則威脅國家穩(wěn)定與安全。所以,涉外經濟關系亦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之一。
本文對經濟法調整對象進行了研究,對市場經濟主體與宏觀經濟的關系進行了介紹,在研究的過程中,需要確定研究的思路,還要做好界定工作,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隨著市場體制的不斷改變,經濟法的調整對象也會發(fā)生變化。經濟體制發(fā)生變革,則需要對經濟法調整對象進行重新設定,這有利于完成經濟法理論,可以促進經濟體制更好的發(fā)展,保證經濟市場的秩序。
[1]張明良.淺析經濟法調整對象的不同學說及界定[J].經營管理者,2014(03).
[2]席月民.中國經濟法基礎理論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J].經濟法論壇,2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