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崔海燕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法學部,河南鄭州451000
摘要:法律援助作為一項扶貧濟弱的司法救濟制度,從誕生之初,就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但在其二十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法律體系不完備、參與人員不充足、保障經(jīng)費不穩(wěn)定等問題日益凸顯,我們應從完善立法、擴充人員、廣籌資金等多方面完善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以使更多弱勢群體獲得質優(yōu)高效的法律援助。
關鍵詞:法律援助;問題;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6.5
作者簡介:崔海燕(1975-),女,河南焦作人,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法學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
法律援助作為一項惠及社會弱勢群體的司法救濟制度,在世界各國生根開花。自從1994年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國建立之始,就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近些年來,法律援助的體系逐步完善,法律援助的質量穩(wěn)步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穩(wěn)步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對法律援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法律援助工作要在不斷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注重提高法律援助質量,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1]作為法律工作者,應該把握機遇,思考法律援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科學發(fā)展。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意義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jīng)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旨在保障弱勢群體合法權益,扶弱助貧。法律援助通過為經(jīng)濟困窘、能力匱乏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體現(xià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弱勢群體是人民的一部分,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chǎn)黨,應該重視這部分群眾的利益,化解他們的困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正義。憲法賦予公民政治自由和權利、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取得賠償、檢舉、申訴、建議、批評的權利,而實際上這些權利是體現(xiàn)在法律條文中的形式正義?,F(xiàn)實生活中,擁有財富的差異、社會地位的高低、知識儲備的不同都會對公民權利的行使產(chǎn)生影響。以刑事被告人為例,一旦受到刑事追訴,就會陷入孤苦無援境地,面對強大的國家司法機關,成為當然的弱勢群體。有沒有通曉法律知識的律師進行辯護,對被告人的命運舉足輕重,在有些案件中,甚至關乎生死。如果是殘疾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就難以充分有效地行使訴訟權利,訴訟結果就難保公平正義。法律援助作為扶貧濟弱的社會公益事業(yè),目的就是消除事實上的不平等現(xiàn)象,使無錢聘請律師、無能力委托辯護人的社會弱勢群體能在國家法律援助機構的幫助下,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真正實現(xià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法律援助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有《刑事訴訟法》、《律師法》、《殘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其中位階最高的是《刑事訴訟法》。2013年1月1日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相對于1996年的《刑事訴訟法》,擴大了強制辯護的適用對象,增加了限制行為能力人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的人這兩種類型之人,并將指定辯護的適用時機從審判階段提前到偵查階段,明確公檢法三機關在各自的訴訟階段均應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法律援助對象提供辯護。但是,相對于刑訴法,《律師法》和其它幾部法律關于法律援助的規(guī)定顯得概括、粗疏,《法律援助條例》對法律援助的規(guī)定相對最為全面、具體,但其位階較低,只是一部行政法規(guī),且由國務院于2003年頒布,滯后性明顯。西方發(fā)達國家已將法律援助立法上升為憲法保障,且多制定有專門的《法律援助法》。[2]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援助法,這對法律援助事務的發(fā)展顯然是不利的。
依照法律規(guī)定,在我國,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所屬人員均可成為法律援助人員。其中律師是開展法律援助的主要力量。實踐中,司法行政部門的法律援助處室給參與法律援助的律師發(fā)放象征性的費用,由律師值班,接受法律咨詢、受理法律服務案件。資歷不深的年輕律師往往怕耽誤時間、影響收入而不情愿。資歷較深的知名律師時間、精力都用在大案、要案上,對法律援助更不熱心。思想上如果無動力,行為上必定缺乏成效。法律援助的無償或獲利有限特點,會導致一些參與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敷衍了事,應付差事,形式上走過場、進而實質上影響法律服務的質量。收費律師如果業(yè)務不精良,當事人可以解除委托合同或者削減費用。法律援助本身就是義務性的,效果不好也無法補救。當然律師界中也不乏像浙江張氏叔侄案中朱律師一樣的仗義執(zhí)言者,為蒙冤者奔走洗冤,不收分文。但畢竟是少數(shù)。法律職業(yè)者中,還有一部分剛考取司法考試資格的高校教師或法學院學生抑或公職人員,未曾從事過律師業(yè)務,卻熱衷法律事務,愿意從法律援助做起,助人為樂的同時增長實踐工作的經(jīng)驗。但這部分人卻缺乏進行法律援助工作的暢通渠道。如何激勵律師從事法律援助的工作積極性,調動樂于投身此項工作的法律精通人士充實法律援助隊伍,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法律援助之所以稱為“援助”,就是因為其是由國家和政府出資,為各方面條件困難的人提供法律幫助。每一項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都要有足夠的資金予以支持。辦公場所需要筆墨紙張、桌椅板凳、電腦空調等辦公用品,人員外出需要交通費用、通訊費用、住宿餐飲等開銷,沒有物質基礎支撐的法律援助事務,就像船兒離開了水一樣必定擱淺。我國現(xiàn)在的法律援助經(jīng)費主要以政府撥款為主,社會捐助和行業(yè)奉獻為輔。每年各級政府根據(jù)當?shù)亟?jīng)濟指標和財政收入的情況直接撥付法律援助經(jīng)費。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平衡,東部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經(jīng)費相對于中西部地區(qū)要充裕一些。但總體上來說,法律援助經(jīng)費不足一直是困擾我國法律援助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普遍性問題。一方面,地方財政對于法律援助方面的資金支持不能完全保障,另一方面,作為其他渠道的社會捐助等方式所獲資金來源不穩(wěn)定,并且數(shù)額太少。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加強,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逐年提高,各地政府對法律援助工作的財政撥款有所增長。但是,隨著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對法律援助的需求越來越多,各級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數(shù)量也有增無減,本就不充裕的法律援助經(jīng)費相對于大量需要接受法律救濟的民眾而言愈發(fā)顯得捉襟見肘。法律援助的資金問題將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只有合理地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促進法律援助工作正常健康的發(fā)展。
三、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議
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是從國外引進的,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國家都在其憲法及憲法性文件中規(guī)定了有關法律援助內容的條款。我國已簽署的重要國際公約,包括《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關于律師作用的基本原則》中都有關于締約國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明確規(guī)定。因此,應在我國憲法中加入法律援助制度的條文,以履行國際法上的義務,和國際接軌。眾所周知,法律條文數(shù)量越多,可操作性越強,對公民的權利保障則越有利。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對法律援助進行了專門立法。我國也應該制定專門的《法律援助法》,詳細規(guī)定法律援助的條件、范圍、形式、程序等方面的內容,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法律體系相銜接,確立法律援助制度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應有地位。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對法律援助制度作了較好的完善,為民事、行政訴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堵蓭煼ā?、《公證法》、《民事訴訟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應在修改時,刪除現(xiàn)有法律援助方面規(guī)定中的重復或矛盾之處,在保持一致并和上位法銜接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完善。法律援助法律體系的建設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但通過循序漸進的穩(wěn)步完善,必將日趨完備,更好地規(guī)范指導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工作于己有德,于國有利,司法行政機關應加大宣傳,最大限度地吸納法律界人士參與此項工作,充實法律援助隊伍。國有企業(yè)和大型私人企業(yè)的法律事務部門中的從業(yè)人員業(yè)務嫻熟、經(jīng)驗豐富,處理法律事務游刃有余。如有意愿參與法律援助,也應納入法律援助隊伍。高等院校法律院系的教師專業(yè)知識豐富,善于說理談話,在授課之余,有空閑的時間和熱情投入法律援助工作。[3]而法律院系的大學生年輕好動,精力旺盛,對新鮮工作充滿熱忱??梢杂山處煄ьI學生以實踐科目的形式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社會上還有相當一部分法律愛好者,通過了司法考試資格,但并未從事法律職業(yè),司法行政機關應將這部分通曉法律知識的公務員、事業(yè)單位職工或自由職業(yè)者登記入冊,適當?shù)臅r候聯(lián)系他們,在節(jié)假日從事法律援助工作,學以致用。
在法律援助認識上,要強化法律援助人員的責任感,以援助對象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確立正確的服務意識和工作態(tài)度,介入工作后要及時分析案情,整理辦案思路,盡力為每一位法律援助對象提供優(yōu)質的工作服務。司法行政機關應預先為每一位接受法律援助人員發(fā)放反饋表,援助案件終結時回收表格,回訪援助對象,并以反饋結果對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工作人員作出客觀評價。司法局文明辦等部門則設立獨立的專項資金用于獎勵工作突出人員,并予以榮譽稱號,對相關律師事務所予以表彰,利用媒體對業(yè)績優(yōu)良的律師廣泛宣傳,從而激發(fā)與提高每一個為社會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工作人員的參與積極性與援助責任感。
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況下,應多渠道籌措經(jīng)費,以充足的資金后盾作為支持,更好地將法律援助活動引向縱深。財政部、司法部頒布的《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實施與管理辦法》就是使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付針對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婦女家庭權益保障和未成年人法律援助項目的經(jīng)費,在司法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地的法律援助基金會應增強籌資能力,鼓勵社會各界捐助,并對基金進行合理投資使其增值,形成較為持久的資金來源。十八大后,國家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一大批貪官污吏落馬,在對他們定罪處罰的同時,其通過不法手段獲取的國家資金也被收繳國庫。國家有理由從罰沒的贓款中提取一定比例,投入法律援助經(jīng)費庫里,幫助貧困人群。法律援助對象中有相當一部分遇到的是“非訴”法律問題,比如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繼承、民事糾紛等法律咨詢事項,法律援助人員應對此類業(yè)務細心講解、耐心處理、引導服務對象和解、調解,避免冗長的司法程序勞民傷財。既保護了被法律糾紛困擾的貧弱者的合法權益,也節(jié)約了司法經(jīng)費。法律援助種類繁多,涉及法院、仲裁、勞動和社會保障、鑒定、工商、醫(yī)療衛(wèi)生等眾多部門,司法行政機關應積極協(xié)調這些部門,共同減免法律援助案件所涉及的相關費用,共同解決經(jīng)濟困難群眾打官司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4月21日在聽取司法部工作匯報后的指示.
[2]楊繼慧.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10):32—33.
[3]梁頎頎.對當前我國社會組織參與法律援助活動的分析和建議[J].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