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增寶
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離婚制度是我國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已經(jīng)成為反映我國社會價值取向的重要依據(jù)。離婚制度的產(chǎn)生以及發(fā)展有其脈絡,正如學者所言:“人類歷史上離婚制度的發(fā)展,其主要經(jīng)歷了一個由設置嚴格的條件限制甚至不準離婚到離婚條件逐漸放寬,同時由強制規(guī)定準許離婚與否到逐漸尊重當事人醫(yī)院的過程?!雹?/p>
我國封建社會的離婚制度有“七出三不去”的傳統(tǒng),新中國成立以來,婚姻法歷經(jīng)多次修改,現(xiàn)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32條第2款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感情破裂”成為我國現(xiàn)行訴訟離婚判決的唯一標準,并且在社會價值觀念日益多元甚至是失序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
對于“感情破裂”,多數(shù)學者肯定了其將過錯主義和目的主義原則的內容包括在破裂主義原則之中,并將憲法與婚姻法賦予公民的婚姻自由付諸于實踐的進步意義。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自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以來,各路學者對于《婚姻法》所所采取的“感情破裂”標準問題上爭論極大,并且在2001年《婚姻法》修訂前達到白熱化程度。令人遺憾的是,2001年《婚姻法》修訂并未對“感情破裂”的立場做出根本性改變,以至于這種爭論一直延續(xù)至今。持“感情破裂”說的學者支持現(xiàn)行《婚姻法》的規(guī)定,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馬克思認為:“離婚僅僅是對下面這一事實的確定:某一婚姻已經(jīng)死亡,它的存在僅僅是一種外表和騙局。不用說,既不是立法者的任性,也不是私人的任性,而每一次都是實物的本質來決定婚姻是否已經(jīng)死亡?!薄傲⒎ㄕ邔τ诨橐鏊芤?guī)定的,只是這樣一些條件……在什么條件下婚姻已經(jīng)按其實質已經(jīng)離異了。法院的判決的離婚只能是婚姻內部崩潰的記錄?!雹隈R克思的觀點代表了一種理想狀態(tài)下愛情是婚姻的基礎這一倫理觀念。當然,在大多數(shù)非理性的感知下,愛情當然是婚姻的基礎這一觀點毋庸置疑,甚至被奉為圭臬。恩格斯也強調:“如果說只有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只有繼續(xù)保持愛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绻星榇_實已經(jīng)消失或者被熱烈的愛情所排擠,那么就會使離婚無論對于雙方或對于社會都成為幸事?!雹墼诖丝梢钥闯觯R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者所堅持的觀點當然是愛情對于婚姻維系的決定性作用,沒有愛情,離婚是正常的也是符合情理的。
一種觀點認為,婚姻說到底是男女雙方感情發(fā)展至一定程度的并符合人類倫理以及社會屬性要求的產(chǎn)物,如果夫妻雙方發(fā)生糾紛以達到情變的程度,那么婚姻的存在就成為了彼此的羈絆,結束婚姻自然是對自由的追求?,F(xiàn)實中有各種基于離婚的理由,但是最終這些理由都會影響夫妻雙方情感,只有情感的變化才會最終促使處在婚變漩渦中的人們采取協(xié)議離婚或者其他結束婚姻關系的方式。
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對裁判離婚的標準并未做出明確規(guī)定,只是在隨后的政府文件中給予了“正當理由”的裁判標準。對于這部《婚姻法》,學界多給予肯定評價:“1950年《婚姻法》關于訴訟離婚的規(guī)定徹底廢除了封建主義家庭制度婚姻確認和保護的專權離婚制度,同時也否定了近代資本主義離婚制度,具有較大的進步性?!雹艿?980年,《婚姻法》將雙方自愿離婚和一方要求訴訟離婚的清晰分列,對于裁判婚姻的標準更是確立為“如感情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闭酱_立了“感情破裂”作為裁判離婚的實質條件。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再次確認“感情破裂”的裁判標準,并且在第32條第3款中如是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與他人同居;(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的;(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準予離婚?!币陨峡梢钥闯觯覈橐隽⒎确从沉水斁謱v史傳統(tǒng)與我國國情的重視,也體現(xiàn)了對主流離婚標準立法技術的吸納。這種轉變是我國立法對婚姻自由的保障,同時也是對社會倫理價值的必要指引。
不可否認的是,“感情破裂”這一標準自1980年代確立伊始,就受到了學者的猛烈抨擊,這種批評一直延續(xù)至今。對于反對“感情破裂”說作為裁判離婚標準的學者而言,他們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張文顯教授如是說:“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規(guī)范,它通過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而達到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雹莶粌H是張教授如是認為,在我國傳統(tǒng)的法理學界,一直堅持認為,法律所調整的對象應當是客觀關系,即法律所認為應當保護的社會關系。而隨著各種交往的日益復雜,社會關系脈絡愈加脫離控制,規(guī)范意識也就隨即產(chǎn)生。這種規(guī)范意識規(guī)范一方面是基于社會先前的交往習慣而變得約定俗成,另一方面也是國家或者其他有權機構總結或者創(chuàng)制出來的供全體被統(tǒng)治者或者全體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作為遵守標準的規(guī)范。法律自誕生之日起就從約束著人們的行為開始,至于后來統(tǒng)治者們將法律的調整范圍拓展到思想領域,從自然法的角度來說,這種法律并不是“良法”,也即所謂的“惡法非法”。馬克思曾精辟的指出:“對于法律來說,除了我的行為之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雹捱@種觀點,代表著西方主流法學意識形態(tài),也深深的影響著前蘇聯(lián)以至于現(xiàn)代中國的法理學研究。
解析“感情破裂”,應當是人的主觀心理因素,即使有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也難以將“感情破裂”分解為閉合性條款。夫妻感情是夫妻雙方對于婚前的情感集聚以及婚后對于共同生活的體驗和感受所形成的一種對向性心理,這種心理既有動物性,也具有人性,當然人性是人類在意識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進步而逐步形成當今對于夫妻感情的理解。對于夫妻情感的理解,具有強烈的主觀因素,這種主觀因素即使雙方吵架、打架甚至是起訴離婚,我們都不能據(jù)以判定其“感情破裂”,也不是因為夫妻生活平靜如水,毫無波瀾就判斷其未“感情破裂”。故,將“感情破裂”這類主觀性詞語引入至法條之中,甚至是將“感情破裂”列為是否應允離婚的唯一標準,確實欠缺妥當。
感情不能完全解釋夫妻開始共同生活和繼續(xù)共同生活的原因,感情生活也并不是婚姻生活的全部。眾所周知,婚姻作為兩性基于生物性和人性的結合,其基本內容包括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感情生活作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夫妻雙方對于是否繼續(xù)婚姻生活的意愿。人類從一開始的兩代兩性結合即不是完全因為情感因素,或基于門第觀念,政治因素,或基于戰(zhàn)爭求和,異姓聯(lián)合。這種觀念固然悲觀,但是在歷史上這種案例比比皆是,確實令人唏噓不已。
也有人認為,“情感”是婚姻生活中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的紐帶,缺少“情感”維持,夫妻就難以行使雙方對于夫妻共同生活的所應有的權利。這種觀點可以理解,但是難以解釋現(xiàn)實夫妻生活中的真實寫照,現(xiàn)實當中的夫妻并不是都是完全基于對感情的結合,當基于“非情感”因素的結合或者分離之時,“情感破裂說”就難以維繼他所認為的感情是婚姻的基礎或者是紐帶這一觀點。
另外,當“感情”成為裁判離婚的標準之時,一個最大的不利后果就是可能會導致離婚的便捷性,而這種便捷性雖說反映了現(xiàn)代的婚姻自由理念,卻忽視了婚姻背后雙方所背負的責任、道德、權利和義務,每一次婚姻法的修改可能都會引起一個離婚的小高潮便是現(xiàn)實的例證。婚姻法是一個社會善良風俗和價值取向的風向標,如果因為修改婚姻法和離婚的便捷性就導致離婚,固然是與婚姻法本身有莫大的聯(lián)系。
在理論法學界,大多數(shù)法學家們也對我國的“感情破裂”說多持批判態(tài)度,并認為“婚姻關系”說更符合法律層面的要求。本文認為,對我國離婚裁判標準的出路思考,要結合當代我國對“感情破裂”實踐運用中所遇到的法理和技術問題才可,具體表述如下:
本文同意理論法學界對于以“婚姻關系破裂”說取代所謂的“感情破裂說”作為裁判離婚的標準。婚姻不是兒戲,婚姻不僅僅意味著兩個異性對于各自情感需求的進一步表達,更多的還是兩個家族對于各自兒女所具有的自然期待和要求。這就要求對待婚姻需持一種謹慎的態(tài)度,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即將成為法律和生活上的伴侶負責,更是對各自的家庭所應當具有的責任和義務?!盎橐鲫P系破裂說”對于婚姻的理解更為全面,在離婚標準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如上所述,第一,“婚姻關系破裂說”反映了婚姻法的調整對象,是在法理上能夠得到支撐的觀點。第二,“婚姻關系破裂說”作為裁判離婚的標準,能夠反映出婚姻生活的真實面貌,將婚姻生活的全部內容概括其中,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第三,“婚姻關系破裂說”順應了當代各國婚禮立法的發(fā)展趨勢,即大多采用了“關系破裂說”為標準。如《德國民法典》1565條中如是規(guī)定:“婚姻破裂時,得離婚?!雹叻▏梢?guī)定共同生活破裂而離婚,并且規(guī)定了破裂的具體表現(xiàn)。英國婚姻法中規(guī)定夫妻雙方任何一方都可以以一段婚姻關系無可挽回的破裂為由向法院提出離婚的請求。⑧可見,在主流的法律完備的國家均未將“感情破裂”作為裁判離婚的理由,而是以“婚姻破裂說”或者“共同生活破裂”作為標準,我們所稱的婚姻關系和婚姻是同一個概念,婚姻關系是經(jīng)有國家法律調整,形成婚姻的法律關系,法律保護當事人的合法婚姻關系。⑨這種標準也反映了主流的婚姻立法趨勢。
不管是德國民法典還是法國民法典,均對“婚姻破裂”一說做出了詳盡的外觀解釋,即提出了“婚姻破裂”的表現(xiàn),我國在未來的裁判離婚標準的修訂中,當然也不能例外。本文認為,在具體的細則制定中,應當體現(xiàn)下列狀況:第一,夫妻雙方的經(jīng)濟融合程度;第二,夫妻一方對對方或者對各自家庭的義務履行狀況;第三,夫妻一方或者雙方對家庭和睦的影響程度;第四,有無其他影響婚姻關系維持的實質性因素。
在考慮以上狀況的基礎上,本文認為,婚姻法第32條應當修改為“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婚姻關系確已破裂,無法維系,應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經(jīng)人民法院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一)夫妻雙方生活、經(jīng)濟聯(lián)系長期中斷的;(二)因夫妻共同生活因情感因素無法維系導致長期分居至少達兩年的;(三)夫妻一方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夫妻婚姻生活義務,經(jīng)第三人多次勸解無效或者技術手段無法恢復仍然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的;(四)放棄贍養(yǎng)對方父母導致對方父母生活困境,多次要求履行仍不履行的;(五)因犯罪入獄而無法履行夫妻婚姻生活義務的;(六)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的;(七)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八)婚姻關系存續(xù)期內,違反身體忠誠義務的;(九)其他導致婚姻關系無法存續(xù)的。
正如有學者所言:“法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xiàn)?!雹獠门须x婚的標準反映了我國對于婚姻的價值標準和價值判斷,正因為我國在“標準”問題上與實踐相脫離,導致了現(xiàn)實中許多婚姻價值觀扭曲的狀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一個家庭無法穩(wěn)定,社會穩(wěn)定何從談起。在堅持婚姻自由的原則下,提高離婚的負擔,尤其是過錯方的負擔才是我們國家所應當貫徹的,而本文認為首先需要改動的即是對于“感情破裂”說的堅持,代之以“婚姻關系破裂說”。
[注 釋]
①張杰,董新忠.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學[M].???南海出版公司,2001.87.
②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182-185.
③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4-85.
④白玉.訴訟離婚法定標準[D].四川大學,2006.4.
⑤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45.
⑥馬克思在評論普魯士萊茵省林木盜竊法時精辟地指出:“我只是由于表現(xiàn)自己,只是由于踏入現(xiàn)實的領域,我才進入立法者支配的范圍.對于法律來說,除了我的行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對象.我的行為就是我為之要求生存權利,要求現(xiàn)實權利的唯一東西,而且因此我才受到現(xiàn)行法的支配.”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8.
⑦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譯.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385.
⑧張賢鈺.外國婚姻家庭法資料選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
⑨高桂林,任艷輝.倫離婚的法定標準——感情確已破裂之缺失[J].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3,8,26(4).
⑩李楯主編.法律社會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