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玲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云南芒市 678400)
?
不同播種量對機插稻秧苗素質和產(chǎn)量的影響
謝云玲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云南芒市 678400)
[目的]研究不同播種量對機插稻秧苗素質和產(chǎn)量的影響。[方法]以‘崗優(yōu)6366’為試驗材料,設50、70、80、90、110 g/盤5個播種量,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調(diào)查并測定幾個關鍵生育時期的相關基礎數(shù)據(jù)。[結果]播種量較少的處理秧苗素質比播種量多的處理要好,但水稻移栽的基本苗隨著播種量的增加而增加,缺穴率隨之減少,產(chǎn)量增加。[結論]機插秈型雜交稻的最佳手工播種量為80~90 g/盤。
播種量;機插稻;秧苗素質;產(chǎn)量
秧苗素質在水稻的機械栽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決定著機插秧秧苗素質的主要因素有播種量、育秧基質以及秧齡等[1]。為完善和提高芒市地區(qū)機插秧苗培育及栽插技術,明確機插秧適宜的播種量,確保機插秧的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筆者探討了芒市地區(qū)不同播種量對機插稻秧苗素質及產(chǎn)量的影響,旨在為該地區(qū)機插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示范及推廣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設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芒市鎮(zhèn)芒核村梅波相英家水田,該地區(qū)海拔870 m,試驗田開闊平坦,土質為砂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勻,排灌方便,適宜機插,前茬作物為甜玉米。
1.2 供試品種試驗品種選用高產(chǎn)、優(yōu)質、抗病的秈稻雜交品種‘崗優(yōu)6366’。種子經(jīng)18%鹽水去除癟谷。
1.3 試驗設計試驗于2014年4月10日~9月24日進行,為單因素試驗,即設播種量1個因素。育秧方式統(tǒng)一采用標準軟盤育秧和手工精量播種,播種量(播干谷)設50、70、80、90、110 g/盤5個處理,分別以B1、B2、B3、B4、B5表示。設3次
重復,共計15個小區(qū),隨機排列,移栽密度19.65萬穴/hm2,株距17 cm,行距30 cm。秧齡為25 d,機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帶土移栽,秧苗分布均勻,根系盤結,形成毯狀秧塊;一般葉齡3.5~3.8葉、秧齡28~35 d、苗高15~18 cm即可移栽。
1.4 測定項目①移栽前秧苗素質調(diào)查。測定葉齡、分蘗情況、莖基寬、苗高、根長、根數(shù)、白根數(shù)、地上部分鮮重、地上部分干重、秧苗發(fā)根力。②移栽時缺穴率、基本苗調(diào)查。機插后統(tǒng)計缺穴數(shù)、漂秧數(shù)、折斷株數(shù)、基本苗。③大田期葉齡及總莖蘗數(shù)變化調(diào)查,并進行葉面積和葉綠素含量測定。④成熟期有效穗數(shù)調(diào)查。測定穗粒數(shù)、實粒數(shù)(或癟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實收測產(chǎn)。
2.1 不同播種量對秧苗素質的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播種量處理中,處理B1的莖基寬、100株莖干重及根盤結力最高,但其植株的葉面積、株高及葉齡最低,從莖基寬來看,播種量越多莖基寬相對越小,從整體來看,處理B2、B3、B4秧苗的SPAD值、葉齡和干物質含量差異不大。
表1 不同播種量的秧苗素質
2.2 不同播種量對機插秧的栽插質量與成穗率的影響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播種量的增加,機插秧的基本苗數(shù)隨之增加,但缺穴率隨之減小。處理B5的最高莖蘗數(shù)最大,但有效穗和成穗率最高的分別是處理B4和處理B1。
2.3 不同播種量對機插水稻莖蘗動態(tài)的影響從圖1可以看出,在分蘗盛期(6月27日~7月3日),處理B5的莖蘗數(shù)最高,而處理B1最低,兩者間差異很明顯,而處理B2、B3、B4這3個處理的莖蘗數(shù)區(qū)于最高與最低中間,且3個處理間差異不大。
表2 機插秧不同播種量的栽插質量與成穗率
2.4 不同播種量對機插水稻各生育時期生理指標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在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處理B2的干物質含量及葉片SPAD值最高,而葉面積指數(shù)最高的是處理B3。在拔節(jié)葉齡期,葉片的SPAD值、葉面積指數(shù)、干物質含量最高的分別是處理B2、B3、B4。在齊穗期,葉片的SPAD值最高的是處理B3,而葉面積指數(shù)及干物質含量最高的是處
理B2。在收獲期時干物質含量最高的是處理B2,其次是處理B4和B3,而處理B1、B5的干物質含量相對較小。
表3 水稻各生育時期生理指標
2.5 不同播種量對機插水稻產(chǎn)量影響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播種量處理中,理論產(chǎn)量和實際產(chǎn)量最高的是處理B4,分別為10 312.05和10 111.20 kg/hm2,而處理B1的理論產(chǎn)量和實際產(chǎn)量均最低,分別為9 467.25和9 901.95 kg/hm2,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播種量處理間機插水稻的理論產(chǎn)量和實際產(chǎn)量差異不顯著。從產(chǎn)量構成因素來看,處理B4的有效穗最高,為208.35萬穗/hm2,而處理B1的有效穗最低,為186.75萬穗/hm2,但處理B1結實率與穗實粒數(shù)最高,分別為90.27%和184.41粒/穗。處理B2的千粒重最高,為28.31 g。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播種量間的有效穗、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差異不顯著,只有最高結實率與最低結實率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
表4 不同播種量機插水稻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構成因素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異顯著。
研究結果表明,播種量較少的處理其秧苗的莖基寬與干物質含量要相對高于播種量多的處理,這說明播種少,秧苗的群體內(nèi)的競爭較小,有利于秧苗的生長。隨著播種量的增加,水稻的基本苗隨之增加,缺穴率隨之減少,從水稻的莖蘗動態(tài)上看,播種量為110 g/盤(處理B5)要明顯高于播種量為50 g/盤(處理B1),但有效穗最高的是播種量為90 g/盤處理(處理B4)。不同播種量對水稻各生育時期葉片的SPAD值、葉面積指數(shù)和干物質含量存在一定差異,但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規(guī)律性變化,從收獲期水稻的干物質含量來看,播種量為70 g/盤(處理B2)干物質含量最高,其次是90 g/盤(處理B4)和80 g/盤(處理B3)。實際產(chǎn)量和理論產(chǎn)量是播種量為90 g/盤處理(處理B4)最高??梢?,機插秈型雜交稻的最佳手工播種量為80~90 g/盤。目前,芒市已開始開展機插稻機械播種試驗示范,采用機械播種可精確定量并解決播種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從而降低播種量,使機插稻的播種技術及秧苗素質進一步提高。
[1] 何文洪,陳惠哲,朱德峰,等.不同播種量對水稻機插秧苗素質及產(chǎn)量的影響[J].中國稻米,2008(3):60-62.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Quantity on Seedling Quality and Yield of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XIE Yun-ling (Mangsh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in Dehong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Mangshi, Yunnan 678400)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quantity on seedling quality and yield of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Method] With Gangyou 6366 as test material, setting 50, 70, 80, 90, 110 g/disc 5 sowing quantities, using random block design, the relevant basic data during several key growth period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 The seedlings quality in less sowing quantity treatmen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high sowing quantity treatment, the basic seedlings of rice transplanting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wing quantity, the rate of missing holes decreased, yield increased. [Conclusion] The optimum sowing quantity for machine transplanting hybrid rice is 80-90 g/disc.
Sowing quantity;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Seedling quality; Yield
謝云玲(1972- ),女,云南芒市人,農(nóng)藝師,從事糧食作物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工作。
2015-04-15
S 504.2
A
0517-6611(2015)16-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