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為亮
一、物理解決問題教學的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分析
(一)教師方面
首先,由于應試教育在我國根深蒂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廣大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落后,傳統(tǒng)的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往往實施的是“以教定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高中物理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系出現(xiàn)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物理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占據(jù)主導地位,教師成為物理課堂的主角,以“講”為中心,以練為基本,學生的學習是被動地接受和配合,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這與新課標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是不相符的.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課堂上單一的知識傳授代替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探究,對教材按部就班的講解忽略了物理現(xiàn)象的多元性和動態(tài)性.廣大的教師對新課改的理念不了解,實施的過程中過于的形式化,教育理念一知半解.
其次,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廣大的高中教師按部就班的沿用以前的模式,教學的形式十分單一,廣大一線教師忽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改鼓勵在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師生之間更為民主和諧的探究過程,物理課程更多的體現(xiàn)出探究性、合作性、啟發(fā)性和實效性.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學生技能提高的過程是實踐操作的不斷累計.因此,輕理論忽視實踐的物理教學過程導致物理課堂教學的枯燥和乏味.
(二)學生方面
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單一的影響,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機也不夠明確,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探究性.加上高中的課程多,任務緊,還被認為語數(shù)外做為主科目,業(yè)余時間學習物理的時間較少,對物理的學習整體不是十分重視.物理知識學習動機的缺乏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高中物理課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物理知識雖然來自于學生的生活,但是對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缺乏主動性,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遇到難題,不斷積累最終導致學習困難.
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維習慣的影響,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遇到相應的物理情境更多習慣于分析靜態(tài)的畫面,而很難對相關知識進行動態(tài)的分析,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多樣.加上學習方法不夠多元導致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也受到限制.還有一部分學生遇到問題時對教師和同伴的依賴性很大,自己主動探究的少,長此以往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認為學習物理無用的觀念導致高中物理學習的低效.
二、解決物理問題教學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問題策略
眾所周知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在于明確相關的物理問題,并在學生學習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首先,教師教授新課前要善于運用問題導入設疑,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最重要原動力.教師課前要針對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并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采用實物模型、物理實驗、多媒體展示等多種途徑
提出問題,教師實踐中要有意識地針對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概念提出問題,與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在矛盾中讓學生更加積極活躍的思考.
其次,廣大的物理教師教學過程中應實施問題式教學,要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層次性和差異性,難易適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全面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因為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物理思維存在一些固有的弱點,因此,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有效的把握所創(chuàng)設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明白所提問題的價值,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表及里遞進式推進.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物理概念,又能夠總結出解決物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再次,教學過程中廣大的教師不僅僅要采用問題誘導設疑,還應努力搭建問題解決橋梁,注重啟發(fā)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共同探究.當學生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而仍然無法解決相關的物理問題時,教師應加強引導學生分析相關的物理過程、建立物理模型,結合相關的練習題加強和促進學生的理解.在較難習題的關鍵處廣大的物理教師應善于設疑,排除學生在解題中的釘子,為學生解決問題搭建橋梁.
(二)分析物理問題策略
首先,廣大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和途徑對物理問題的表征進行分析,對于高中物理的學習,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因此,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性質進行了解,找到問題解決的出發(fā)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物理問題的表征,讓學生學會放棄無關緊要的信息干擾,挖掘出信息的“題眼”.常見的分析突破口包括文字表征、數(shù)學表征、圖形表征、示意圖表征等等.
其次,廣大的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運用類比的方式摸清楚問題線索.在高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現(xiàn)有知識結構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將新問題與已有信息進行比較,找出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利用這種類比的相似性豐富問題解決的途徑.
再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善于對復雜的問題進行分解,先解決小問題進而解決整體.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要學會找準相關問題的聯(lián)系將問題簡單分為四個小問題,弄清楚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將學生難理解的抽象模型借助數(shù)學理論推導論證.
最好,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進行相應的探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對高中物理問題大膽的假設和推理.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總結與思考
新課改的高中物理學習過程應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物理課程學習的目標更加強調綜合性和實用性,廣大的一線物理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善于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在課堂上用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方式和方法,采用有效的策略進行完善.但是,由于學生個性和學習能力的不同,班級特色的差異,廣大的物理教師應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地借鑒和總結,才能進一步豐富解決物理問題的相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