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貴
骨質增生癥,俗稱骨刺,也稱為增生性骨關節(jié)病,是指人體關節(jié)的軟骨、脊柱的椎體邊緣,以及關節(jié)面和骨突處的骨小梁增多和骨密度增高。一般50歲以上中老年人容易患此病,特別是肥胖婦女更容易發(fā)病。隨著年齡增長,關節(jié)軟骨的化學成分發(fā)生變化,其滑動性和承受壓力的能力下降,其軟骨面出現軟化或破裂,軟骨面邊緣出現增生,加之長期站立、行走或長時間的持于某種姿勢,肌肉牽拉或撕脫出血,血腫肌化至骨邊緣形成刺狀或唇樣的骨質增生。一般來說,重體力勞動者、運動員發(fā)病更早一些。患者的骨關節(jié)在骨刺的刺激下,活動時疼痛加劇,如果骨刺長在頸椎、腰椎等部位,還會壓迫脊髓或脊神經,病人感到肢體麻木、眩暈、頭痛、視力下降。個別嚴重者會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骨質增生發(fā)生在雙膝關節(jié)者,下肢活動會受限,蹲下、站起會很困難。
中醫(yī)認為,骨質增生是由于年老體衰、腎精虧虛、肝血不足、骨失所養(yǎng)所致。藥膳用補肝腎、舒筋活血、消炎止痛來調理。
現介紹幾款藥膳僅供患者制作食用參考。
紅花桃仁煲墨魚
原料:紅花、桃仁各6克,鮮墨魚、芹菜各200克,西蘭花100克,冬菇50克,料酒、醬油各10毫升,鹽、姜各5克,蔥10克,雞湯500毫升,植物油50毫升。
制作:1.紅花洗凈,桃仁開水焯透去皮尖,冬菇洗凈,切成兩半;墨魚洗凈,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芹菜切成3厘米長的段;西蘭花撕成小花朵。蔥切段,姜切片。
2.將炒鍋置旺火上,燒熱,加入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時,加入蔥、姜煸香,放入墨魚,加入料酒、鹽、醬油、冬菇、芹菜、西蘭花、紅花、桃仁炒勻,加入雞湯,用文火煲至濃稠,熟透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活血化瘀,滋補氣血,適宜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及骨質增生患者食用。
杜仲羹
原料:炙杜仲、銀耳各10克,冰糖50克,豬油適量。
制作:1.將銀耳放入盆內,加溫水適量,浸泡30分鐘,然后揀去雜質、蒂頭,淘去泥沙,撕成片狀;冰糖放入鍋內,加水溶化后,熬至微黃色,濾去渣待用。
2.將炙杜仲放入鍋內,加水煎熬3次,取藥液1000毫升,將藥液倒入鍋內,加銀耳和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燒熬3~4個小時,使銀耳軟爛,再添入冰糖溶液;起鍋時加入少許豬油,使銀耳羹更加滋潤可口。
功效:補肝腎,消骨刺,壯腰膝。適用于肝腎陰虛的頭昏、頭疼。腰膝酸軟及骨質增生等癥。
宮保腰花
原料:羊腰子400克,竹筍50克,鹽4克,醬油7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白糖5克,醋3克,大蔥10克,姜10克,香油2克,辣椒(紅、尖、干)10克,淀粉15克,花生油50克。
制作:1.將15克淀粉中取8克加水調勻為濕淀粉;羊腰子剖開,切去腰臊,剝去外皮,剞刀為鳳尾型;蔥切馬蹄形,姜切絲;竹筍切上小象眼塊。
2.腰花放在碗中,撒上千淀粉拌勻。用小碗兌上精鹽、鮮醬油、胡椒粉、白糖、香醋、味精、濕淀粉,加高湯10克,調為碗芡。
3.炒鍋置于旺火上,熱鍋注入花生油,燒六至七成熱時,下入上漿的腰花過油,片刻,撈出瀝干油。
4.鍋中留油10克,下辣椒段,然后放蔥姜,下腰花,烹入碗芡,翻顛炒鍋,淋入花椒油,即可出鍋裝盤。
功效:香辣適口,成鮮清醇,滋補肝腎,用于腎虛腰痛、步履不穩(wěn)、老年耳聾及骨質增生、高血壓等癥。
蛤蟆鮑魚
原料:原汁鮑魚120克,雞肉泥60克,雞蛋2個,水發(fā)香菇、水發(fā)玉蘭片各15克,火腿、水發(fā)魚肚各30克,豌豆28粒,發(fā)菜適量,面粉6克,清湯180毫升,豬油6毫升,雞油9毫升,濕玉米粉12克,味精、料酒、鹽各適量。
制作:1.將雞蛋清抽起,同雞泥、鹽、料酒、味精、玉米粉、面粉、熟豬油攪成泥糊;把水發(fā)香菇、水發(fā)玉蘭片、火腿、魚肚等切成絲;再把鮑魚放在盤中,從底毛邊缺口處撕下一半,切不可撕斷;再從Jk-f殼接口部用刀片開一半,把雞泥糊塞進口中,用豌豆在兩旁做眼睛,中間點一些發(fā)菜,上屜蒸熟。
2.把切好的4種菜絲用開水汆一下,再用清湯60毫升煨一下,撈出放入盤中,把蒸好的鮑魚嘴向外碼在絲上。
3.炒鍋上火,放入清湯120毫升,燒開,加入味精、料酒、鹽,用玉米粉勾成稀汁,淋上雞油,蓋于菜上即成。
功效:滋補肝腎,潤燥利腸,適用于肺腎陰虛的眩暈、耳鳴、骨質增生及高血壓、老人津枯便秘。
二烏骨刺酒
原料:制川烏、制草烏、制附子、桂枝、川芎、炒白芍、木瓜各50克,當歸、川紅花各75克,透骨草60克,炮山甲30克,元胡70克,蜈蚣10條,土鱉蟲20克,甘草10克,白酒(55度)2500毫升。
制作:將前15味杵為粗末,入布袋扎口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振搖1次,浸泡l 5天后即可取用。服10日添酒滿數,7日后過濾去渣。每日2次,每次5毫升。
功效:溫經化濕,理氣活血,搜風通絡,緩急止痛,適用于各部位骨質增生。
喇嘛酒
原料:核桃仁50克,龍眼肉50克,孺簽草10克,枸杞子20克,首烏20克,熟地20克,白術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砂仁5克,烏藥5克,白酒2500毫升。
制作:將上述藥物粉碎,浸泡于白酒之中,密封貯存,半月后濾渣取液備用,余渣可再浸泡1次。早晚各飲1次,每次10毫升。
功效:滋養(yǎng)肝腎,強筋壯骨,用于中風后半身不遂、身體虛弱、風濕筋骨痛、肢體麻木等癥。
【編輯:遲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