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兵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素質教育對教學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合作小組學習模式應運而生,它一改以前被動、單一的學習模式,變被動為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所謂合作小組學習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在歷史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在小組的基礎上,對各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并制訂合理的評價、激勵制度,激發(fā)每個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輕松、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歷史學習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影響著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合作小組學習模式對學生歷史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合作小組學習模式的重要作用進行探究。
一、合作小組學習模式的提出和建立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而積極推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小組學習模式便是響應該倡導的措施之一。據相關資料記載,合作小組學習模式起源于美國,伴隨著我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實施,該種學習模式作為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模式于上世紀90年代被引入我國,并逐步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直接應用于課程教學之中。
實施合作小組學習模式的前提是建立合作小組。為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在組建小組時,教師可由學生自由組合,也可根據班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合理、有序的劃分。一般而言,教師可依據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成績、紀律性等因素進行分組,使小組成員取長補短,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外,教師還要相應地制訂一些競爭、激勵制度,以鞭策、監(jiān)督小組成員學習。
二、合作小組學習模式的實施必要性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歷史教學,合作小組這種極富新意和創(chuàng)造力的學習模式是不可或缺的。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僅要學習歷史知識,還要深入掌握歷史規(guī)律,增強國民意識,傳承中華文明。
三、合作小組學習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應用合作小組學習模式的歷史課堂,相較于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學生知識掌握更加牢固。具體來說,合作小組學習模式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1.增強學生集體責任感。
合作小組學習模式能使學生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并在互助、交流中主動獲取知識。在歷史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在小組活動中融入集體,提高團體適應能力,增強集體責任感,共同獲得進步。
2.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夠在交流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習自主性,活躍課堂氣氛。
3.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由于歷史學科知識的特殊性,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無法全面掌握知識。而合作小組學習模式則能使學生相互探討知識,一起分享獲取知識的樂趣,并在歷史成績節(jié)節(jié)攀升的基礎上學會彼此尊重,從而實現全面發(fā)展。
4.增進學生交流,體現學生價值。
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生能在探討中加深知識印象,提高學習動力,減輕課后復習負擔。此外,在合作交流之中,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解答,可以有效實現自身價值。
5.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善師生交流。
合作小組學習模式不僅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水平,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還能最大程度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善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合作小組學習模式的實踐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教師去探討、研究。只要教師抓住這一模式的優(yōu)勢,避免不利因素的發(fā)生,合作小組學習模式必將在歷史教學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