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花
國家新課程標準倡導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忽視學生的個性特征與需求,使學生失去學習地理興趣和信心的教學模式。
一、領會新課標的內涵
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激發(fā)、引導和提高學生,充分發(fā)揮其課堂學習的主體性,激發(fā)其潛在的學習欲望和需求,幫助其發(fā)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優(yōu)勢?!白灾?、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作模式表現(xiàn)為:①從自主學習中生成問題。“自主”指學生有學習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知識層次,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求主動去選擇學習內容,以及為完成學習內容、達成學習目標而需要采取的方式。②在“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昂献鲗W習”是以小組為學習單位、以學生之間的合作為主、師生之間的合作為輔的學習基本形式,以小組整體行為表現(xiàn)與成績?yōu)樵u價尺度與標準,讓小組形成合力,它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討論式、角色表演式、匯報式、互評式等。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和處理問題的方法。③通過“探究學習”得出相關結論。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就要堅持放手原則,凡是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做,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通過相互研討得出學習結論,形成課堂學習評價。
二、方法與內容協(xié)調
1.營造探究學習的課堂氛圍。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開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動,尊重學生的認識需求和學習體驗,重視其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法與見解,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創(chuàng)新求異,使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課堂學習,通過自身的主體探索和體驗來逐漸形成勇于探究、敢于探究的個性品質和獨立探究問題的能力。如此,地理課堂學習才會充滿生命的活力。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新課標倡導開展課堂討論和社會調查,而討論和調查都是需要通過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才能順利進行的學習模式。所以,課堂教學應把探究性學習模式與方法作為教學常態(tài),以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如電視、網絡、報刊等,達到合作釋疑、達成學習目標的目的,并在合作學習中養(yǎng)成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學“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的相關知識時,我按照教學內容,提前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自己去搜集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內容:(1)日平均氣溫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呢?(2)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幾點?是多少攝氏度?一天中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幾點?是多少攝氏度?能計算氣溫的日較差嗎?(3)一年中北半球大陸上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幾月?是多少攝氏度?能計算氣溫的年較差嗎?
3.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問題教學策略是雙向和多向的,可以教師問,學生答;也可以學生問,教師答;還可以學生問,學生答。例如,在教學“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的相關知識時,我先展示了幾段關于氣溫變化的資料,要求學生借助教材,自行設計教學目標:①了解氣溫的含義及其觀測方法;②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③學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讀出氣溫隨時間的變化特點。經過討論學習,學生自然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疑問,而我就是利用這種不解和疑問,通過創(chuàng)設新穎的問題情境,讓他們通過討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地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的理解。
4.重視教師指導作用。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并不忽視教師的指導性。教師必須進行適當?shù)恼{節(jié)和引導,如到各小組觀察、幫助學生及時解決疑難,保證班級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探究的質量。為此,首先,教師要設計本課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目標。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視角、多方位去審視地理問題。再次,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討論地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關的資料。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討論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釋疑,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地理課堂學習的一種常態(tài)性學習模式。
總之,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學習方式的轉變,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要使學生由好學、會學到學會、學好,為日后深入學習和繼續(xù)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