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式的《奧狄浦斯王》——解讀《城堡》
張明
(浙江師范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摘要:古希臘文化對卡夫卡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這在其作品中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冻潜ぁ纷鳛榭ǚ蚩ㄗ罹叽硇缘淖髌罚瑤в忻黠@的古希臘文化的印記,《城堡》與古希臘悲劇《奧狄浦斯王》有不可忽略的聯(lián)系?!冻潜ぁ分刑N含著巨大的悲劇性,其悲劇性的產(chǎn)生遵循了與《奧狄浦斯王》相同的邏輯和模式,借此,古希臘的“命運悲劇”在另一個維度得到展開。《城堡》的人物與《奧狄浦斯王》中的人物也存在著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冻潜ぁ肥枪畔ED悲劇《奧狄浦斯王》的現(xiàn)代式演繹,是一部現(xiàn)代式的《奧狄浦斯王》。
關(guān)鍵詞:卡夫卡;《城堡》;《奧狄浦斯王》;現(xiàn)代;悲劇
收稿日期:2015-04-30
作者簡介:張明(1990-),男,浙江樂清人,浙江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城堡》自問世以來,就不斷地受到多方面的解讀,但意義并不因為解讀而歸于消滅,相反,卻因解讀而更加豐富和深刻?!冻潜ぁ愤@一作品蘊含著悲劇性,國內(nèi)外許多評論者對此都持有類似的觀點。主要有這幾種看法:《城堡》表現(xiàn)了命運的悲劇、個人處境的悲劇、猶太人的悲劇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總體來看,這些觀點都是從宏觀的視角來解讀《城堡》的悲劇性和意義,將《城堡》同具體某部古希臘悲劇進行比較的研究則較少。本文旨在通過《城堡》與《奧狄浦斯王》兩部作品的比較來解讀《城堡》的悲劇性?!冻潜ぁ肥且徊楷F(xiàn)代作品,而《奧狄浦斯王》是一部古典悲劇,其二者的聯(lián)結(jié)點在哪里?兩者的主題有哪些相近之處?《城堡》中的人物同《奧狄浦斯王》又有哪些關(guān)聯(lián)?這些都是本文需要討論的問題。
一
卡夫卡對古希臘文化有相當(dāng)深的涉獵,他不僅在日記和書信中多次涉及古希臘文化,更有部分作品對古希臘文化有專門的論述。在其日記中,卡夫卡提到其在車廂里閱讀《潘神》、[1]82在劇場觀看歌劇《奧爾孚斯在冥府》的經(jīng)歷,[1]198提及朗誦《納西塞斯》,[1]328評論“西緒弗斯是個單身漢”。[1]448卡夫卡在游記中也提到有關(guān)古希臘的內(nèi)容,如英雄的農(nóng)夫(特爾斐女預(yù)言家),[2]486希臘式圓柱的坡地和“塞基的落發(fā)”,[2]495以及女神“克利奧”。[3]在致馬克斯·勃羅德的信中提到了古希臘諷刺作家盧坎,[4]29愛神“厄洛斯”[4]289和德爾菲的神諭,[4]411在1921年4月份的一封信中他更是將自己設(shè)想成一位深處古希臘特洛伊戰(zhàn)場的“匿名的希臘人”。[4]402卡夫卡在致菲利克斯·韋爾奇的信中提到古希臘詩人“赫西奧德”和“品達(dá)”,[4]237在致菲莉斯的情書中提到弗蘭茨·韋爾弗改編的歐里庇得斯的悲劇《特洛伊婦女》,[5]在致密倫娜的情書里提到古希臘神話中的蛇發(fā)女妖梅杜莎、[6]257大力士赫克力斯,[6]352以及古希臘哲學(xué)家狄奧根尼斯。[6]418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另有專門論及古希臘文化的《塞壬們的沉默》、[7]《普羅米修斯》、[8]《海神波塞冬》,[9]在這些作品中他以其全新的視角解讀古希臘神話。另外,作品《獵人胡拉格斯》[10]中“冥府”的意象也來自于古希臘文化,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古希臘文化對卡夫卡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這些影響在他的作品、書信、日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正如瓦爾特·本雅明所說:“在卡夫卡從古代找到的祖先中……是不應(yīng)該忘記這個希臘祖先的。”[11]
《城堡》中也有明顯的古希臘文化的痕跡。比如,誤入比爾格的房間的K在夢中看見,比爾格“樣子很像一尊古希臘神祗的雕像,K在戰(zhàn)斗中把他打倒了”,[12]267此處直接出現(xiàn)了古希臘意象。所以,對卡夫卡作品的解讀是不能與古希臘文化割裂的,對《城堡》的解讀亦不能脫離古希臘文化的背景。德國學(xué)者威廉·埃姆里希認(rèn)為,卡夫卡的作品具備神話的一切基本要素,在這些作品中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看不見的命運的力量隱藏在事物的背后:“對這些命運力量的一切闡述都是意義雙關(guān)的,主人公如同在古代神諭中那樣可悲地懵懂無知,一任命運力量的擺布,他采取的方式就是與之對抗,或者從字面上去理解他們;把這些命運的力量刻畫為不合理性的,類似神仙般的形象,所有的凡人都對它們無可奈何?!盵13]威廉·埃姆里希的這段評論正準(zhǔn)確描述了《城堡》所描繪的這個世界。小說中懵懂無知的主人公K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中,盡管采取了不妥協(xié)的反抗態(tài)度,最終依然要接受那股不可知力量的擺布,其悲劇性的產(chǎn)生也正源于此。在現(xiàn)實社會中,這股不可知力量是不可理解的,換言之,是非現(xiàn)實的力量,然而一當(dāng)它與古代神話的背景聯(lián)系起來,這股命運力量的出現(xiàn)也就合情合理了。將古希臘悲劇《奧狄浦斯王》同《城堡》作比較正基于這樣的理由:《奧狄浦斯王》中主人公的命運是被注定的,人無論如何反抗,最終都逃不脫神諭的裁決。《城堡》也是如此,作品中的人物被一股非現(xiàn)實的力量牽制而無法擺脫,他們都在一種類似雙眼蒙蔽的狀態(tài)下進行徒勞的反抗。《城堡》與《奧狄浦斯王》在這一悲劇意義上是相通的。
主人公的身份是分析《城堡》與《奧狄浦斯王》兩部作品關(guān)聯(lián)性所無法繞開的問題。在悲劇《奧狄浦斯王》中,主人公奧狄浦斯出于反抗命運的目的逃離科任托斯來到了特拜。在劇中他回憶起這一經(jīng)歷時有這樣一個段落:“我聽了這些話,就逃到外地去,免得看見那個會實現(xiàn)神示所說的恥辱的地方,從此就憑了天象測量科任托斯的土地?!盵14]69-70此處說奧狄浦斯憑了天象“測量科任托斯的土地”,而K是“土地測量員”,如果僅從字面的意思理解,他們都是在“測量土地”。然而,雖然都是“測量土地”,兩者所說的“測量”又顯然都不是原意??ǚ蚩ㄔ谂c青年朋友雅諾施的對話中說:“我不能很快變成什么,然后又很快回到我自身中,精確地測量距離?!盵15]可見“測量”一詞對卡夫卡而言是有著獨特的意義的。解答為什么K不能是別的,而只能是“土地測量員”的關(guān)鍵也在于“測量”一詞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悲劇《奧狄浦斯王》中,當(dāng)奧狄浦斯講述自己“測量科任托斯的土地”,其實是在說他逃離自己的“故土”,因此“測量科任托斯的土地”帶有自我流放的意思,“測量”也就意味著逃離命運為他鋪下的巨網(wǎng),簡而言之,“測量”意味著“逃離”。因為神所預(yù)言的厄運正是從其逃離科任托斯時開始應(yīng)驗的,換言之,厄運起始于“測量科任托斯的土地”之時,所以奧狄浦斯的流浪其實恰使他離神諭的實現(xiàn)更近。他一步步逃離科任托斯,也正是一步步掉入命運為他準(zhǔn)備的陷阱。如此一來,“逃離”(“測量科任托斯的土地”)本身就產(chǎn)生了悖謬,假如主人公的“逃離”這一行為反而將其自身推向其所要逃離的那個結(jié)果,那么“逃離”的意義又在哪里?回到《城堡》。如文中村長所說:“您已被錄用為土地測量員;但是遺憾得很,我們并不需要土地測量員……我們要土地測量員做什么?”[12]60主人公在一個并不需要土地測量員的世界里擔(dān)任土地測量員,“土地測量員”這一身份也就產(chǎn)生了矛盾。
日本學(xué)者平野嘉彥評論:“不管是不是這樣,依K本人的申報,他是被‘村莊’招聘的‘土地測量員(Landvermesser)’。這本身就表明他的工作責(zé)任是對無界限的‘土地(Land)’進行‘測量’、劃分、差異化?;蛟S就像‘城堡’下級主事的兒子施瓦爾策罵的那樣,‘哪里是什么土地測量員’,不過是個‘卑鄙的、信口雌黃的流浪漢(Landstreicher)’。”[16]165細(xì)讀文本,我們注意到,《城堡》所描畫的世界,不僅僅沒有度量,而且不存在方向,不存在“東、南、西、北”這樣的詞語,這個世界所處的整個空間是模糊的。所以,不僅僅是“土地測量員”這一身份,就連“測量”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詞語。唯一能夠證明他有資格獲得這個身份的是:他必須始終游蕩于這個不存在度量的空間,用他的身體“測量土地”,也即K只能夠游走于城堡的世界里,以求尋找“土地測量員”這一身份。簡而言之,這一身份的確立正是基于其“必須不停地尋找這個身份”這一事實,正像維斯坦·奧登所評論的,“如果他成功地到達(dá)了他的目的地,那就證明他失敗了?!盵17]所以在《城堡》這一特定的語境中,“測量”的含義較之于“測量土地”,則更接近于“流浪與漂泊”。“土地測量員”也就成了“漂泊者”的代名詞。
我們看到,不論是在《城堡》還是《奧狄浦斯王》當(dāng)中,“測量土地”都無不是帶有“流浪”和“漂泊”的含義。奧狄浦斯拄著拐杖“測量科任托斯的土地”,流浪于荒野,他企圖憑借自身的力量擺脫被詛咒的命運,卻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催使其來到其接受神諭的地方,爾后神諭應(yīng)驗,他“從明眼人變成瞎子,從富翁變成乞丐,到外邦去,用手杖探著路前進”,[14]60最終的結(jié)局仍然是“測量土地”。而K同樣是拄著他那根遠(yuǎn)行的手杖,始終流浪在這個邊界模糊的村莊,他為了確證自己的身份,用自己的身體“測量”城堡所在的這一空間,他徒然地抗拒既定的事實,被命運的力量無情擺布,最終不得不在這片沒有邊界的土地上進行無休止的“測量”。K的命運也即奧狄浦斯的命運,他們二人的結(jié)局都遵循著同一個邏輯。
有人認(rèn)為“‘土地測量員’(Landvermesser)這個職業(yè)暗含著‘傲慢’(Vermessenheit)和‘膽大妄為’(Vermessen)之意”,[18]意味著追問“超越自身的秩序”,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在作品中讀到,K與老板娘等人的爭論,或奧狄浦斯與先知等人的爭論,都無不透出一股傲慢和膽大妄為的氣息??ǚ蚩ㄋ茉斓腒在性格上無形之中暗合了古希臘悲劇的主人公奧狄浦斯。而追求“超越自身的秩序”即追求自身以外的秩序,追求本不屬于自身的秩序也就包含了突破命運的含義。這一意圖在奧狄浦斯那里則再清楚不過,他的悲劇也正是起始于他的“反抗”。再回到《城堡》中直接出現(xiàn)過的古希臘意象:K在夢中將古希臘神祗雕像打倒。古希臘神祗在古希臘神話中就有命運的象征,如果結(jié)合前文的理解,那么K打倒古希臘神祗的雕像,并不僅是打倒雕像,而是在K的意識中對命運的反抗。由于K無法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它,反抗命運的愿望于是只能出現(xiàn)在他的夢里了。
此外,主人公K除了“土地測量員”身份還曾有過另一個身份,即勤雜工。事實上K是可以選擇作為勤雜工而留在村莊,“留在村莊”這一目的在這一層意義上是已經(jīng)達(dá)到了的。但此處K選擇作為勤雜工住在學(xué)校僅是出于權(quán)宜的打算,他希望做的仍是要同城堡取得聯(lián)系,即便K在學(xué)校中安家,也始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酒店深夜而歸、夜訪巴納巴斯)。所以,K只能是“土地測量員”,而不能是別的什么。他作為勤雜工的身份也是有名無實,此時的他仍在努力地進行“土地測量工作”。這正從另一個側(cè)面印證了其“土地測量員”的身份。
二
《城堡》中的K與村民們(也即K以外的其他人)二者形成了明顯區(qū)別的兩個項。最直觀的體驗就在于,村民們似乎都知道什么,而K則不知道什么,隨著文本的展開,這個“什么”才逐漸為人所知。譬如在《城堡》開頭,K突然闖入村子,沒頭沒腦地要求留宿,并打算向伯爵討要許可。此舉又是引起村民們的嘲笑又是引起他們的憤怒,他的一系列行為在村民們看來簡直像一個無知的莽漢。相反,村民們則對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十分了解,并且共同分享某些歷史事實。K與村民們這兩個不同的人群形成了一個對立的結(jié)構(gòu)。這個結(jié)構(gòu)正對應(yīng)了古希臘悲劇《奧狄浦斯王》中人物的對立關(guān)系。在《城堡》中,這個對立關(guān)系是以K與老板娘、莫姆斯、村長、比爾格等人的對立為代表;在《奧狄浦斯王》中,則以奧狄浦斯王與先知特瑞西阿斯、克瑞昂、信使及牧羊人等人的對立為代表。
有人就《奧狄浦斯王》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專門做了論述,認(rèn)為“《俄狄浦斯王》(《奧狄浦斯王》)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是一個二項對立的序列”,“情節(jié)中的所有沖突、事件和細(xì)節(jié)都是二項對立”的,[19]這一表述有一定道理。同樣,這一結(jié)構(gòu)也適用于《城堡》?!秺W狄浦斯王》中的沖突、事件、細(xì)節(jié)全都是通過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對話展現(xiàn)出來,人物是這些對立的重心?!冻潜ぁ分械膶α⒔Y(jié)構(gòu)較為不明顯,但也有規(guī)律可循?!冻潜ぁ分械那楣?jié)也是借助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互動才得以展現(xiàn),與《奧狄浦斯王》一樣,對話是《城堡》情節(jié)的重心。此外,《城堡》中的角色在情節(jié)中所起的作用也與《奧狄浦斯王》十分接近?!秺W狄浦斯王》中的二項對立結(jié)構(gòu),在《城堡》中以更為隱晦的方式展開。
在《奧狄浦斯王》開頭,奧狄浦斯決心要找出兇手拯救城邦而求助于先知特瑞西阿斯。特瑞西阿斯因擔(dān)心引致奧狄浦斯不測的命運而不愿說出真相,但當(dāng)他受到奧狄浦斯的逼問時,他無奈地告訴奧狄浦斯,“你就是你要尋找的殺人兇手”。[14]57直到最后在爭論中,奧狄浦斯激怒了阿瑞西阿斯,這時特瑞西阿斯才道出了那一段預(yù)言。簡而言之,就是在先知與主人公的對立中,通過先知之口而道出命運的真相。隨著劇情的深入,通過主人公與其他人的對話,真相的其他部分也逐漸為人所知。組成《城堡》的一系列對話也遵循了同樣的模式。
《城堡》中的老板娘與K第一次談話時,面對K對其處境的無知,她無奈地告知真相:“您太特別了,土地測量員先生”,“您想做的是不可能的事”,在K的進一步詢問下她表示自己會給予解釋,“那語氣仿佛這解釋不是最后再幫助K了解一些情況,而已經(jīng)是她對K實行第一次懲罰了”。[12]48老板娘在此處正是作為一位“先知”的形象出現(xiàn),而K則對應(yīng)于被蒙蔽了雙眼而看不清事實真相的奧狄浦斯,他對自己無法沖破命運一無所知。接下來的對話中,老板娘更是處處指出K的無知與想法的不著邊際:“您這種無知不是一下子能改變得了的,也許永遠(yuǎn)改變不了;但是如果您稍微聽我兩句忠告,并且牢牢記住自己的無知,許多事情就可能會好辦些?!盵12]55K則對此予以辯駁:“當(dāng)然,我的確是無知的……無知者往往更無畏,所以,在我的力量還夠用時,我倒是挺愿意再保持一陣子這種無知狀態(tài)并承擔(dān)它那肯定是很嚴(yán)重的后果的。”[12]56正如悲劇《奧狄浦斯王》中,奧狄浦斯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發(fā)下毒誓:“詛咒那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兇手……定將過著悲慘不幸的生活。我發(fā)誓,假如他是我家里的人,我愿忍受我剛才加在別人身上的詛咒?!盵14]53《城堡》中K的“愿意承擔(dān)它那肯定很嚴(yán)重的后果”則幾乎是這段詛咒的詮釋。兩者異曲同工?!冻潜ぁ分欣习迥锱cK的第二次談話與前一次一樣,也是以規(guī)勸者的身份進行,她在談話中表示希望“通過我的各種關(guān)系把您求見的愿望轉(zhuǎn)達(dá)上去讓克拉姆知道”,但是被K一口拒絕:“這個我不能答應(yīng)?!彪S后老板娘作出進一步讓步,但得到的K的答復(fù)仍然是拒絕:“我主意已定,即便下來的回話是拒絕,我也仍要按我的主意去做。但既然我一開始就有這種打算,就不能事前請人轉(zhuǎn)達(dá)我的會見請求了?!盵12]86
奧狄浦斯與先知特瑞西阿斯,K與老板娘,兩者的共同點就在于:其中一方掌握了真相,而另一方完全處于蒙昧狀態(tài);一方企圖勸誡另一方莫要誤入歧途,另一方因無知而無視他人的規(guī)勸;一方因知道真相而有所畏懼,另一方則無知無畏。
在《城堡》的這一系列對立的結(jié)構(gòu)中,莫姆斯這一角色十分重要。莫姆斯是克拉姆的秘書,當(dāng)K在院子里正等待克拉姆的到來時與其相遇,莫姆斯直截了當(dāng)?shù)馗嬖VK:“您反正是要錯過他的,等和走都一樣?!盵12]104“您反正要錯過他”所暗含的意思也即告訴K,他當(dāng)前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結(jié)果是在他行動以前就業(yè)已決定的。但當(dāng)他與車夫兩人離K遠(yuǎn)去時卻走得很慢,“似乎在告訴K,現(xiàn)在扭轉(zhuǎn)局面把他們叫回來的權(quán)利仍操在他自己手里?!盵12]105此處的莫姆斯所說所做同老板娘十分相似。當(dāng)K離開酒店,想到自己如何頂住壓力不向老板娘屈服,“她的努力又是比較隱晦的,實際上她暗中同時又在把他從記錄拽開”,[12]118一時之間,讀者沒有辦法區(qū)分此與彼究竟屬于哪一陣營。
此處《城堡》的情節(jié)所呈現(xiàn)的意義的多重性在《奧狄浦斯王》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秺W狄浦斯王》中的先知特瑞西阿斯與克瑞昂一方面與奧狄浦斯形成沖突,另一方面實際上又在不停地向奧狄浦斯暗示真相。而克瑞昂的作用則實質(zhì)上刺激了奧狄浦斯尋找出真相的決心,對推進悲劇的發(fā)展都有重要作用?!冻潜ぁ分械哪匪箤所起的作用也是雙方面的,一方面具有規(guī)勸的性質(zhì),另一方面又促使K決心行走在無邊的追索當(dāng)中?!八鸎要親自(不是別人)帶著自己的(不是其他任何人的)要求去會見克拉姆……經(jīng)過他身邊繼續(xù)前進,到城堡里去。”[12]110不論是在《城堡》中,還是《奧狄浦斯王》中,對立的二項結(jié)構(gòu)以及情節(jié)的雙重意義對于整部作品情節(jié)的發(fā)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城堡》中K與村長的談話至關(guān)重要?!秺W狄浦斯王》是通過奧狄浦斯與牧羊人、王后伊奧卡斯特、信使等人之間的談話逐步揭示出奧狄浦斯的身世經(jīng)歷和奧狄浦斯未為王之前不為人知的歷史的。在《城堡》中,村長與K的談話起到類似的作用。K與村長的談話一方面最為徹底地懸置了K的“土地測量員”身份,另一方面這番談話卻是第一次清晰地揭示K之所以有今天的處境的整個前因后果:他既解釋了K為什么被聘為“土地測量員”,又介紹了這樁沒尾的案子的整個的處理始末。所以村長在《城堡》中同時承擔(dān)了《奧狄浦斯王》中的多個角色的功能:王后伊奧卡斯特、牧羊人、報信人。在交談中,村長指出“您已被聘這一點要由您自己來證明”,[12]71即意味著K的“土地測量員”的身份在于自證。在第一部分已有論述:K的“土地測量員”的身份正在于其不停地尋求證明這一身份,唯一能證明其身份的只有這一過程。村長告訴K,這個村莊根本不需要土地測量員,可是最后又說:“這里的確沒有誰拉住您不讓您走,但這也并不等于要趕走您呵。”[12]73村長與K的談話既懸置了K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在指明K進一步的求證之路。
此外,不能忽略比爾格與K之間的對話。比爾格本應(yīng)在K前往城堡的道路上起到重要作用,假如K聽從比爾格的建議,K的請求可以獲得實現(xiàn),但他所起的作用也被K的封閉與麻木所消解。比爾格開門見山地為K指明道路,實質(zhì)是告訴他若想要實現(xiàn)他要得到的訴求,“只要把他的請求隨便怎樣說出來就行了……請求的實現(xiàn)簡直就近在眼前。”[12]272K由于疲憊(實際上也是K的拒絕溝通)而錯失了這樣的機會。最后比爾格同K道別時所說的話又指出K之所以要失敗的原因:“有些事不是因為別的而只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才歸于失敗?!盵12]273似乎又是在暗示K失敗的原因正在于其自身的“土地測量員”身份。
三
《城堡》與《奧狄浦斯王》的另一個聯(lián)結(jié)點在于“官員”與“諸神”,這也是造成作品內(nèi)在悲劇性不可或缺的要素?!冻潜ぁ分小肮賳T”的形象一直是學(xué)界的關(guān)注點之一。在文本中,“官員”是不可忽略的存在,他們看似超然于世外,來無影去無蹤,形象模糊,卻與《城堡》中發(fā)生的一切都有不容忽視的聯(lián)系,不論是K的現(xiàn)時處境,還是村民們的命運走向,都完全取決于這批官員,然而,這批官員統(tǒng)治這一村莊卻不是通過現(xiàn)實的方式,此處,官員與普通人拉開了距離,是非現(xiàn)實的人。
比如,《城堡》中的老板娘對克拉姆表現(xiàn)出的至死不渝的忠誠超越了普通人的概念。她自稱靠了照片、手絹和睡帽這三件紀(jì)念品才得以度過漫長的歲月,而這三樣紀(jì)念品與克拉姆是否確有關(guān)聯(lián)也是值得懷疑的。在她講述時流露出難以置信的激動,那種夸張也非以正常的邏輯可以理解。另在奧爾嘉敘述家庭悲劇的整個經(jīng)過時,非但沒有怨恨城堡的官員,還表現(xiàn)出對索爾替尼不可思議的“尊敬”。這兩段關(guān)系與情感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不可能成立,克拉姆與索爾替尼兩人的存在也超越了普通人的概念。村民們對這批官員所懷有的恐懼與崇拜,我們只有在宗教的神祗崇拜中可以找到相似的影子。
《城堡》自問世以來就不乏論者從宗教神學(xué)的角度解讀它,馬克斯·勃羅德認(rèn)為《城堡》是一部無限制的一神論的長篇小說。[20]“城堡”在小說中象征著上帝的領(lǐng)導(dǎo),“城堡”正是神學(xué)家們所稱的“仁慈”。[21]英國學(xué)者埃德溫·繆爾認(rèn)為,“《城堡》一書,乃是一幅關(guān)于尋求得救之途的靈魂與上帝之間的關(guān)系的圖畫?!盵22]然而在基督教文化中,神(上帝)不僅具備全能的神力,而且具備全能的道德。而代表城堡出現(xiàn)的官員們——克拉姆也好,索爾替尼也好,他們都無一不在道德上表現(xiàn)出巨大的缺陷,這些官員所具有的淫蕩好色的性質(zhì)[16]180與古希臘神話中的神十分接近。如果不把這些官員連同城堡一并作為單個的抽象概念來看,那么《城堡》中的“神”其實并非只有一個,城堡的官員們構(gòu)成了復(fù)數(shù)形式的“gods”,而不是單數(shù)的“God”,因此“一神論”的論斷也不確切。所以《城堡》中的“神”較之于基督教的“上帝”,則更接近于古希臘的“諸神”。
“諸神”在悲劇《奧狄浦斯王》中亦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作品展現(xiàn)了奧狄浦斯如何試圖沖破命運的巨網(wǎng)而最終歸于毀滅的整個過程,但命運的仲裁者諸神,卻從未作為一個完整的行動對象而正式出現(xiàn)在文本敘述當(dāng)中,而僅僅在對話里被一次次提及。諸神在悲劇的始末都是沉默的,整部劇呈現(xiàn)為人的活動的集合,而非神的活動。
與《奧狄浦斯王》一樣,《城堡》的“諸神”(官員)也是隱藏在整個事件的背后,他們并不實際出現(xiàn),卻又無所不在。他們并不直接作為作品中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角色存在,但又時不時地穿插于人物之間的對話與描述中。我們僅僅透過人物的對話逐漸構(gòu)建起了這些官員的形象,而他們對于整部作品而言卻又是至關(guān)重要。K、老板娘、弗麗達(dá)、巴納巴斯等作品中所有主要人物都與官員有聯(lián)系,官員在作品中有著尤其特殊的地位。
醫(yī)院后勤服務(wù)。作為業(yè)內(nèi)的先行者,華南公司已經(jīng)自主開發(fā)出物業(yè)巡檢信息化系統(tǒng)、醫(yī)院中央運送信息化系統(tǒng)、遠(yuǎn)程視頻培訓(xùn)系統(tǒng)、第三方客戶評價系統(tǒng)和生活護理信息化系統(tǒng)等軟件產(chǎn)品。公司還在導(dǎo)醫(yī)和病患生活護理服務(wù)中配備了智能機器人,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就醫(yī),提升了患者滿意度,同時也提升了所服務(wù)醫(yī)院的社會效益。
《城堡》中的官員與《奧狄浦斯王》的諸神相同的特點有:不可接近、虛實難辨、若有若無。此外他們最重要的特點是沉默。例如當(dāng)K在貴賓樓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從門洞中見到克拉姆時,克拉姆像雕像一般端坐于房間內(nèi),讓人分不清是沉睡或是清醒。弗麗達(dá)告知,“老爺們睡覺的時間特別長,長得你簡直就弄不明白怎么回事。”[12]40“沉默”使官員的形象同常人拉開距離,使其更接近于“神”,遠(yuǎn)離“人”。當(dāng)K與弗麗達(dá)在貴賓樓的地板上交歡,甚至撞在克拉姆的門上,房間內(nèi)的克拉姆始終無動于衷,有的只是一聲向弗麗達(dá)低沉、冰冷的呼喚,接著又是一陣沉默。這是一股令人窒息與絕望的沉默。
《城堡》此處的描述里,房間外的混亂與嘈雜令常人難以忍受,卻并不影響房間內(nèi)克拉姆那無邊的沉睡。房間內(nèi)外雖然只有一門之隔,但這兩個世界卻區(qū)別分明,房間里的世界有序、沉默、嚴(yán)肅,房間外則混亂、嘈雜、骯臟、頹敗。隔開這兩個世界的門是一道無法打破的門,是非現(xiàn)實的門??ǚ蚩ǖ牧硪徊孔髌贰对诜ǖ拈T前》[23]里也有一扇無法打破的門,但這扇“法的大門”無法進入是因門警的把守。而《城堡》的這個場景中,距離如此之近的兩個人卻要依靠電話和信使交流(并且是單向的)就顯得不可思議了。按正常的邏輯,門外拜訪的那個人只消敲敲門即可,可是在作品中,這扇門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于是“沉默”成了一個無法破解的符咒,隔開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奧狄浦斯王》中(與其他古希臘神話有別),神與人之間存在分明的界限,兩者不可跨越,不可交通。劇中凡人無法與神祗正常對話,只能通過接受一個個隱晦的神示去解讀與猜測命運的走向,并且這個神示只能經(jīng)由特殊的場所和中介傳遞。例如在悲劇開頭,奧狄浦斯為了祈求神示而派內(nèi)兄克瑞昂專程到阿波羅的神廟求問。[14]49《城堡》中的官員與村民們也處于這樣一種關(guān)系中。他們之間的交流同樣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場所和中介。連接城堡的官員與村民的場所是貴賓樓,而村民們與官員交流所憑借的中介則是秘書與信使。但是《城堡》的官員們出現(xiàn)在這個場所的方式與時間卻仍模糊不定,盡管文中提到了馬車與車夫,他們的蹤跡仍然無法確定,仿佛憑空來憑空去。這些特點都使這批官員的形象趨向諸神。此外就算官員與村民現(xiàn)實地相遇,他們之間的交流仍然無法實現(xiàn)。他們之間無法達(dá)成交流不僅僅是由于空間上的隔離,更是官員的沉默所致。例如索爾替尼出現(xiàn)在那場聯(lián)歡活動上,“他坐在滅火機轅軒上,兩只胳臂交叉放在胸前,一動也不動”。[12]193當(dāng)奧爾嘉一家上前交談,“一概被他用一聲不響的方法擋了去”[12]192——對話是不可能的,僅有的信息傳達(dá)是通過第二天信使送抵的一封信,之后他再也沒出現(xiàn),卻同時又深刻影響了整個家庭的命運。并且在這場家庭悲劇中,受害者無法確知其災(zāi)難的源頭在哪里,只能夠猜測城堡“官員”的態(tài)度,不得要領(lǐng)地企圖向每一個官員請求寬恕。
“諸神”沉默的力量的最有力的展示莫過于,他們掌控凡人的命運,其自身毋需一言一行,懲罰就施于凡間。《奧狄浦斯王》的進場歌部分,歌隊祈求借助諸神的力量將瘟疫逐出特拜的土地,祈求宙斯“用霹靂”打死造成災(zāi)難的那個罪人。[14]52這些“神”如同那些“官員”,一次又一次出現(xiàn)在對話當(dāng)中。但在悲劇的結(jié)尾,奧狄浦斯的懲罰是其本人——而非神——施于自身,他刺瞎自己的雙眼,自愿放逐流浪,奧狄浦斯之母伊奧卡斯特也是自縊而死。劇中凡人希望要借助的神的力量,最終依然要依靠人去施行。諸神雖然主宰了人的命運,但在整個過程中諸神都是沉默的?!冻潜ぁ分袏W爾嘉一家所遭受的災(zāi)難一方面是來自于城堡,但他們的懲罰的施行者也是其自身。正如卡夫卡在《塞壬們的沉默》中所寫:“塞壬們?nèi)缃裼幸环N比她們的歌聲更為可怕的武器,那就是她們的沉默。雖然未曾發(fā)生過,但也許可以想象,有人似乎曾經(jīng)逃脫了她們的歌聲,但絕對逃不過她們的沉默?!盵7]兩者異曲同工。正是依靠這一股力量,城堡所在的彼世界操縱著此世界,任何人都無法逃脫其掌控。也因為這一股沉默的力量,個人的努力與抗?fàn)庯@得更加徒勞與無力,《城堡》與《奧狄浦斯王》所表現(xiàn)出的悲劇性才更為震撼人心。
加繆曾有言:“在一部悲劇作品中,命運在邏輯性和自然性的面具下變得最清楚……但是,一當(dāng)它在社會、國家和親昵經(jīng)驗的日常范圍內(nèi)作為必然性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驚恐就有其根據(jù)了?!盵24]《城堡》的悲劇性是隱晦的,它的悲劇性隱藏在所描寫的種種日常生活的細(xì)節(jié)之中。假如抽去表象,《城堡》就是古希臘悲劇《奧狄浦斯王》的現(xiàn)代式演繹。它所造成的驚駭絕不亞于后者。如果說《奧狄浦斯王》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場古典式的命運悲劇,揭示個人在強大的命運面前的渺小與脆弱,那么《城堡》則為我們描畫了一幅現(xiàn)代的悲劇圖景: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普遍面臨著價值消解、無法定位身份、人與人關(guān)系疏離等問題。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個人的努力似乎是荒誕的、悖謬的。盡管如此,人卻是通過這種反抗命運的努力而獲得自身的價值,也正是通過這種努力,個人才得以有理由生存于這個社會。
參考文獻(xiàn):
[1]卡夫卡.日記(1910-1923)[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五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卡夫卡.盧加諾——巴黎——埃倫巴赫之旅[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五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卡夫卡.魏瑪——榮波恩之旅[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五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532.
[4]卡夫卡.書信(1900-1921)[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六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5]卡夫卡.致菲莉斯的情書:Ⅱ[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九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49.
[6]卡夫卡.致密倫娜的情書[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九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7]卡夫卡.塞壬們的沉默[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一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403.
[8]卡夫卡.普羅米修斯[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一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405.
[9]卡夫卡.海神波塞冬[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一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408.
[10]卡夫卡.獵人格拉胡斯[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一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374.
[11]瓦爾特·本雅明.弗蘭茨·卡夫卡[C]//葉庭芳.論卡夫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8:34.
[12]弗朗茨·卡夫卡.城堡[M].趙蓉恒,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13]威廉·埃姆里希.弗蘭茨·卡夫卡的圖像世界[C]//葉庭芳.論卡夫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8:361.
[14]索福克勒斯.奧狄浦斯王[M]//埃斯庫羅斯,等.古希臘戲劇選.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2.
[15]古斯塔夫·雅諾施,卡夫卡.卡夫卡口述[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3.
[16]平野嘉彥.身體的位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7]維斯坦·H·奧登.K的尋求[C]//葉庭芳.論卡夫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8:101.
[18]張玉娟.卡夫卡小說中的負(fù)罪感與秩序的重建[J].國外文學(xué),2009(3):54-60.
[19]李萬遂.論《俄狄浦斯王》中的二項對立[J].外國文學(xué)研究,1999(3):58-62.
[20]馬克斯·勃羅德.卡夫卡傳[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292.
[21]馬克斯·勃羅德.《城堡》第一版后記[C]//葉庭芳.論卡夫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8:20.
[22]埃德溫·繆爾.弗蘭茨·卡夫卡[C]//葉庭芳.論卡夫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8:66.
[23]卡夫卡.在法的門前[M]//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一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72.
[24]阿爾貝·加繆.弗蘭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和荒誕[C]//葉庭芳.論卡夫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8:105-106.
OedipusRexin the Modern Age: OnTheCastle
ZHANG Ming
(CollegeofHumanities,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Abstract:Ancient Greek culture has a great impact on Franz Kafka, which is embodied in his works at different levels. Specifically, The Castle, his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 is obviously marked with ancient Greek culture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stle and the ancient Greek tragedy Oedipus Rex. Its tragic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 of tragedy reveal in a way how the Oedipus Rex does, whereby the ancient Greek “fate tragedy” unfolds in a modern work. There are links, too,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stle and Oedipus Rex. The Castle by and large is how the ancient Greek tragedy Oedipus Rex plays in a modern way, or in other words, is the Oedipus Rex in the modern age.
Key words: Kafka;TheCastle;OedipusRex; the modern age; tragedy
(責(zé)任編輯周芷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