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類信仰的根源
許丙泉
(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山東威海264209)
[摘要]信仰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精神活動。信仰源于人的精神特性,是人不斷思考世界、尋找自我的產(chǎn)物。信仰讓人超越肉體的死亡,獲得精神的永生。信仰引領人到崇高神圣的境界,使人生擺脫虛空與平凡,有了充實豐富的意義乃至至高無上的價值。在信仰的基礎上,人建構起世界的秩序,也使人生以及日常生活都有了秩序。有信仰的人不再孤獨,世界息息相關,努力生活,去成就自我,完成人生使命,達到美好境界。
[關鍵詞]人;精神;信仰;意義
[收稿日期]2015-09-15
[作者簡介]許丙泉(1970-),男,山東寧陽人,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文藝美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B222.2 [文獻標識碼]A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即使文明程度較低的民族,也有自己的信仰。從人類歷史上看,幾千年前文明早期的人們也有信仰的表現(xiàn)。當代社會文明發(fā)展,許多民族重視文化特性,注意保持自己的獨特信仰。宗教是信仰高度發(fā)展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從古到今,極大地影響人類歷史發(fā)展和人們的社會生活,如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人的生活不能沒有信仰。信仰源于人類的精神特性,在人的生活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人要尋找到自己的信仰,有超越當下的精神生活。
一、人類的精神特性
人類有動物性的一面,血肉之軀離不開本能的物質性需求;人更有精神的特性,有超越當下的心靈追求。精神使人區(qū)別于動物,漸漸擺脫茹毛飲血的狀態(tài),走上文明和文化的道路。精神離不開動物性的肉體,但又有相對獨立性,建構自己的一個世界。我們有時忘了自己和周圍的一切,沉入到另一世界中,那即精神的世界。精神使人類能夠超越當下的生存需要,去思考,去想得更廣闊,更深遠。在歷史上,人們很早就已經(jīng)思考人的特性。中國的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論語·陽貨》)人必須要“用心”,要思考,即使做游戲的“博弈”也是好的,總勝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動物狀態(tài)?!坝眯摹彼伎际侨说奶匦?,必須發(fā)揮這種能力,才是人的生活狀態(tài)。孟子則說:“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孟子·告子上》)明確指出人類“思”的精神特性。人要有人的生活,不能像動物一樣。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也強調(diào)人類思考的精神特性,要求人們“認識你自己”。他曾說自己就像一個牛虻,要不斷叮咬古希臘人,使他們保持頭腦清醒,不要陷入昏睡的狀態(tài),那和動物沒有什么區(qū)別。
精神活動是人的特性,人正是靠不斷思考,發(fā)揮精神的強大力量,才保證生存,不斷發(fā)展。和其他動物相比,人的各種動物本能都沒有什么優(yōu)勢,甚至軟弱無力,沒有虎狼的尖牙利爪、牛的力量、馬的速度,更沒有鳥兒的翅膀。人只能發(fā)揮精神的力量,想方設法,去獲得食物,抵御侵襲,否則便難以生存。法國的帕斯卡爾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我們?nèi)康淖饑谰驮谟谒枷??!盵1](P119)因為具有精神特性,最脆弱的人卻成為了世界的主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不斷創(chuàng)新,更加遠離動物狀態(tài),遠離黑暗和野蠻,走向文明。人要成為人,有更好的生存狀態(tài),就要珍愛精神,培養(yǎng)精神,充分發(fā)揮精神的力量。在精神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人才真正成為人。
精神是一種能力,即思考。精神要表現(xiàn)自己,發(fā)揮力量,還要不斷發(fā)展,提高自己。能力的提高必須要經(jīng)過不斷的鍛煉,在各種活動發(fā)揮作用。通過克服困難,能力才得以增強。精神這種特性正和身體機能一樣,用進廢退。經(jīng)過鍛煉,身體機能得到檢驗和發(fā)揮,并且不斷提高。而越嚴格,越有難度有分量的鍛煉越能提高機體的運動能力。人的精神能力也是如此,必須要思考,要思考更具有挑戰(zhàn)性,更嚴肅、重大、困難的問題,才能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人必要尋找挑戰(zhàn),向更高遠、深邃的方向去思考。
正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話:“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雖然年歲有限,但卻常常要去思考千年乃至永恒的問題。超越現(xiàn)實,高飛遠舉,“精騖八級,心游萬仞”,這是精神的本性。精神不僅超越現(xiàn)實,甚至超越死亡,讓肉體的死亡為精神活動增添無窮的力量。所以,在中國神話中有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死亡那么可歌可泣,激動人心,那么難以忘懷,永遠銘記。其實不是死亡令人感動,而是精神的力量,是要超越當下,追求美好和自由,那么不可阻擋,有不屈的意志和強大的力量。人必要超越當下,像夸父一樣去逐日,像精衛(wèi)一樣去填海,這是精神本性的要求。古希臘也有類似的神話,少年伊卡洛斯借助于蠟和羽毛做成的翅膀,飛到了天上,但他不顧父親的告誡,不斷往上高飛,翅膀終于被陽光烤化,掉下來摔死了。這樣的神話自然不是嘲笑他們是傻瓜,而是在說明人的精神本性。
精神必要去追求,發(fā)揮自己的力量,殫精竭慮,開拓自己的領域。那么什么是精神的動力?精神要去追求什么?生命通過感官感知世界,保證生存。精神產(chǎn)生于物質的肉體,反思感官體驗,思考自身的狀態(tài),認識自我,并趨利避害,更好地生存。所以,精神的動力即是生存的欲望,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生生不息,精神也要不斷成長、發(fā)展。精神的領域自由而廣闊,精神活動超越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擺脫當下的時空束縛,無限發(fā)展,乃至于超越死亡,成為永恒的存在,而且永遠不斷地創(chuàng)造更新。人的這種精神活動的特性產(chǎn)生了信仰。
二、信仰的精神世界
人要滿足基本的物質需要,才能保證肉體的存活;還要有精神,要有思考,有意義,才能保證是人的生活,不至于墮入到動物的狀態(tài)中。精神不斷展開活動,思考自己的存在,認識自我。自我包括對當下的感知,還要超越當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精神還要超越自我,思考人生與世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關系到人之所以為人,關系到精神本身。當然,人也要思考日常生活的具體問題,如何得到食物保證個體生存,如何獲得異性的親睞維持種族繁衍,如何趨利避害,謀劃不久的未來。但這些問題與現(xiàn)實世界相聯(lián)系,與動物本能需要相聯(lián)系,甚至是其他動物也都能有辦法的問題。所以這些問題還不是純粹的精神問題,只有關于生死的問題,關于人自身和世界的問題,才是人所特有的問題,表明人的本質特征。
人必要思考這些問題,給自己一個解答,才能奠定人生的基石,才能建造起生活的大廈,人生才有真實的意義,不至于陷入虛無,更不至于像動物那樣。但對于這些問題,無論如何思考,卻永遠也不能有辦法去解決,去獲得確切的答案。如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生是什么,死又如何?人生有沒有意義和價值?生命中充滿艱難困苦,如何才能生存下去?世事紛紜多變,如何不心慌意亂?生命短暫,如何擺脫死亡,獲得永生?
在這些問題中,死亡是最令人痛苦恐懼的,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其他問題便也就有了答案。人好生惡死,又時時受到死亡的威脅,滿懷恐懼。人雖然是萬物之靈,但也最缺少動物生存本能,是最脆弱的生命。生命中充滿危險,弱小的人類面臨無數(shù)的嚴重威脅。疾病和災難似乎防不勝防,也無從逃避。即使能夠活著,但人生中的事情又十有八九不如意。人是自己的同類,可以互相幫助,心心相印,但人也是最危險的敵人,帶來最大的傷害。人活在現(xiàn)在,但現(xiàn)在難以把握,轉瞬即逝,逝去的一切如同死亡,永不再來。所以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時時充滿憂慮、恐懼和悲哀。未來也無從把握,不知道下一刻是什么,不知道明天會怎么樣。如果往更長遠處想,那難免就是死亡。即使明天不是死亡,但必定有一天,生命會失去知覺,沉入永恒的黑暗深淵。
即使在當代社會生活中,雖然文明昌盛,科技發(fā)達,但死亡依然隨處可見。各種媒體上不乏戰(zhàn)爭、饑荒、瘟疫、災難的報道,更不乏各種離奇古怪的死亡事件。而且死亡就在身邊,隨著年歲增長,身邊的死亡也越來越多,讓人們悲哀、痛苦,提示人們時日無多??匆豢礆v史,更有無數(shù)死亡的記錄,觸目驚心。動輒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死亡,有時是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有時卻是人與人互相殘殺,冷酷無情。由此感到人如草芥、塵土,沒有什么意義和價值,令人悲嘆。而且人必有一死,無可逃避,因為有生必有死。
但不愿意有死亡,因為生的欲望那么強烈,生的力量也是那么強大,而且人有精神的能力,能超越物質的限制,自由存在,所以死亡是不應有的。也不能有死亡,因為死亡即是虛空,什么也沒有,而這不可思議,不合道理,因為只要我能想到它,它就已經(jīng)在我的思考之中,就已經(jīng)是一種存在。所以對于精神來說,不可能有虛空,不應該有死亡。
生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寫道:“死生大矣,豈不痛哉!”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確實,生死攸關,一個非常嚴肅而重大的問題。怎么辦?關于生死的問題困擾人,刺痛人,必須要思考,要去解決。只要他想擺脫動物的狀態(tài),有人的生活,有精神的表現(xiàn),就要思考這些問題。而且精神既然是一種能力,就有去施展和表現(xiàn)的本性要求。況且人的精神力量強大,不可阻擋,有時讓人身不由己。古希臘人說,人生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哲學即是面對死亡的練習。但實際上,哲學對于死亡無能為力,這些問題超出理性思考的領域,無論怎么努力也不會有答案。
怎么辦?那就要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身心去奠定這些人生的基石,去相信一些觀念。把這些觀念作為價值的基準,作為意義的源泉,作為思考的前提和情感的依據(jù),作為人生奮斗的歸宿。要相信這些觀念,才能心安理得地生活,才能有無畏的勇氣,有強大的力量,有誠摯的感情,有崇高、永恒和神圣的人生意義。也就是說,人的生活必要有信仰。有了信仰,人更加遠離動物的狀態(tài),完全進入精神的世界。有了信仰,人知道自己從哪里來,認識自己,懂得人生的意義。有了信仰,人還知道到哪里去,明白自己的使命,不斷超越自我,達到更高的境界,無限臻于完美,甚至達到崇高神圣的境界。
所以,雖然中國的“至圣先師”孔子不談論“怪力亂神”,但又“敬鬼神而遠之”,認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八郎?、富貴”在現(xiàn)實世界中變化無常,但其實都不是空虛、荒誕,而是有著“天”或“命”的依據(jù)。古希臘的柏拉圖認為現(xiàn)象世界都是虛幻的,但現(xiàn)象背后卻有一個“理式”,真實而永恒,變化不居的現(xiàn)實世界不過“理式”的摹本。孔子和柏拉圖都有自己的信仰,歐洲中世紀的人們信仰萬能的上帝。在近代,德國哲學家康德研究人的理性,但他也認識到理性的局限,提出了“物自體”的概念,作為理性思考的依據(jù)和本源,其實是為信仰留出了領地。他有無限景仰和敬畏的事物:“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盵2](P177)信仰真實存在,如燦爛星空,永恒不變,崇高神圣。因為有信仰,理性才有根源,思考才有立足點,自我和人生也才成為一種真實確定、永恒的存在。
三、信仰創(chuàng)造人生的意義
有了信仰,生命可以超越死亡,永恒存在,不再虛空。生命真實不欺、確定無疑,無論肉體還是精神,每時每刻的存在,舉手投足以及呼吸之間都有意義,都有價值,人生必要到達那最美好的境界。信仰不僅奠定人生的基礎,人們更要在此之上建造一座燦爛輝煌的殿堂。每一天的時光,每一次的努力都在為這座殿堂添磚加瓦,要完成一件杰作,創(chuàng)造奇跡。人生活著,絕不是偶然,更不是荒誕,人負有自己的崇高神圣的使命,不可懈怠。要全身心投入,用極大的熱情和全部的智慧,矢志不移,克服各種困難,追求理想。
信仰上帝的人們看到了天堂,在天堂里享受上帝賜予的幸福,沒有痛苦、悲傷。在天堂里一切圓滿,沒有無奈、缺憾。在天堂里沐浴神的光輝,分享神的智慧和力量,獲得完全的自由,感受極大的喜悅。天堂里的人獲得永生,不再有死亡的恐懼,不會墮入地獄,那里是無邊的黑暗、寒冷,或者熊熊烈焰,或者其他的折磨。在地獄里受盡苦楚,而且萬劫不復,永遠不得超脫。在天堂里與上帝在一起,得到上帝的佑護與祝福,永遠歡欣快樂,遠離一切的痛苦和罪惡,享受莫大的幸福。在中國儒家思想中,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沒有天堂和地獄的區(qū)分,沒有奇跡讓人驚異,沒有上帝的權威讓你感到幸?;蚩謶?。但儒家有對“天”的信仰,這既是可見的自然的天空,無限高遠深邃,“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論語·陽貨》)也是不可見的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現(xiàn)象背后的“道”的運行,“生生之謂易”,(《周易·系辭上》)“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辭下》)天創(chuàng)生萬物,萬物欣欣向榮,景象萬千,展示“生”的崇高與神圣。萬物繁榮體現(xiàn)“天”的意旨,人也更應如此,如《中庸》中所說,要“盡性”,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參天地,贊化育”,也就如《周易》中的圣人庖犧氏,“仰觀俯察”,“以類萬物之情,以通神明之德”。(《周易·系辭下》)這是人的天賦使命,人生存著,要努力通向“神明”??鬃诱f:“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陽貨》)人必要努力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去體現(xiàn)和弘揚道。孟子繼承孔子思想,要“不愧于天”,(《孟子·告子下》)“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萬物皆備于我”,與天合一。(《孟子·告子下》)《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親民,止于至善?!比艘ψ非蟾呔辰?,天人合一,永恒存在,臻于至善,崇高神圣。
由于有信仰,生活也因此充滿意義。日常的每一天都有意義,仿佛一個個音符,不斷響起,在演奏響徹萬方的輝煌樂章。由于有信仰,人生便成了一趟朝圣的旅程,一步一步走向殿堂,登上頂峰。有信仰的人認認真真地過每一天,做每一件事,走完人生之旅,到達那最真實,最幸福的永生之地。信仰基督教的人要把上帝的福音傳遞給每一個人,讓所有的人都洗凈罪惡,升入天國。中國孔子儒家則在世俗生活中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克己復禮為仁”,去做一個真正的人??鬃诱f:“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里仁》)無論何時何地,怎樣艱難困苦,都要努力奮斗??鬃拥牡茏釉诱f:“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孔子周游列國,“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因為有信仰,所以成功的意義不只是在于改變現(xiàn)實世界,更在于精神的高揚。
有信仰的人是無畏的,生命已投入信仰之中,精神已超越現(xiàn)實,獲得永生。信仰上帝的傳教士無所畏懼,到世界各地傳播福音,有的不惜以身殉教。在中國,孔子說:“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有信仰的人更不懼怕現(xiàn)實的力量,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孟子推崇大丈夫的行為:“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為了信仰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孟子也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佛家也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精神,普度眾生,脫離苦海。
有信仰的人心中充滿了愛。在基督教中,耶穌正是為了愛人,才犧牲自己,為世人贖罪。心中有上帝的人要愛自己的鄰居,甚至愛自己的敵人,要傳播福音,使上帝的愛遍布世界。中國的孔子則主張“仁者愛人”,愛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提倡“忠恕之道”,忠是真心誠意,恕是待人如己。孔子誨人不倦,周游列國,想要濟世救民。別人笑話他不識時務,他則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微子》)他認為拯救世道人心是他的人生使命,不能輕易改變??鬃拥牡茏幼酉膭t說“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論語·顏淵》)孟子也認為人應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北宋儒學大師張載則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
信仰在人們的心中,也在現(xiàn)實世界的日常勞作、生活之中?,F(xiàn)實生活、肉體的生存也變得崇高神圣,平凡的事物中包含豐富的意義。生活是有意義,有價值,而且是有至高無上的意義和價值。這樣,人在生活中便精神振作,有激情、力量與意志,努力奮斗,不斷超越自我,達到人生的新境界。所以信仰“天命”的孔子從“十五有志于學”到“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成為后世的人生導師,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而據(jù)馬克斯·韋伯的觀點,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與信奉上帝的清教徒有關。他們信仰上帝,同時勤奮、節(jié)儉,努力在現(xiàn)實生活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這樣便為上帝增添了榮耀,從而推動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信仰在人們的心中,也在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讓日常生活充滿精神內(nèi)涵。
有信仰的人不會孤獨。自己找到一個依靠的對象,給自己信心和力量,同時也找到一個可以傾述、討論、探尋的對象,把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向這個對象敞開。向其提出困惑,傾吐心聲,討論難題,表達歡喜贊嘆,也發(fā)泄不滿和憤恨,排遣煩惱和憂愁。信仰是真正的導師、朋友,互相認識、理解,而且隨著時間的增加,更加熟識、親密,成為最知心的伴侶,永遠不離不棄。
有信仰的人向世界敞開心扉,相互交流溝通,熱愛生活,關心他人。有共同信仰的人有共同的語言和思想情感,互相親近,以信仰的力量結合在一起,沒有隔閡,更沒有敵意。有共同的信仰,便是有共同的事業(yè),人們在一起交流思想感情,談論經(jīng)驗感受,提出疑問,共同探討,互相激勵,使信仰更加明確、堅定。
信仰是精神活動的產(chǎn)物,同時也會促進和刺激精神的活動,增強精神的活力。信仰是不斷解決自己的疑問的結果,也是不斷在生命中探索、確證的過程。在信仰這個支點上,精神還要不斷去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使信仰更加確定、穩(wěn)固,更加崇高、神圣。
四、信仰建構人生的秩序
信仰奠定生命的基礎,也建立人生的秩序,讓人們明白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人成為世界的一部分,自己的生存也便有了更廣闊深遠、崇高神圣的意義。自己與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山川湖海、日月星辰,以及整個世界都有了某種聯(lián)系。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了安身立命的立腳點。世界宏偉壯麗,奧妙無窮,人在自己的位置上,要安守本分,做應做的事情,發(fā)揮能力,貢獻于這個奇妙偉大的世界??墒遣豢少栽?,不可癡心妄想,膽大妄為,去做超乎自己本分和能力的事情。那將是不自量力,非常愚蠢可笑,而且還將破壞秩序,必然受到懲罰?;浇痰纳系蹌?chuàng)造了世界,創(chuàng)造了人。人信仰上帝,為上帝照管這個世界。中國儒家經(jīng)典《周易》為人們展開一幅世界的圖景,八卦代表八種基本自然現(xiàn)象,六十四卦代表世界的諸多變化。人努力作為,成為這生生不息的世界的一部分,并且要“參天地,贊化育”。
信仰使人體會到人生的秩序,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職責,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人生將是怎么樣,知道在各個人生階段的任務。人生是短暫的,但又是無限的,有限的人生要匯入無限的信仰之中。人生是一個不斷尋找信仰,堅定信念,為信仰而努力奮斗的過程。有信仰的人明白現(xiàn)在的意義,知道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鬃涌偨Y自己一生,從“十五而有志于學”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哲學家馮友蘭認為人生有四種境界,即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境界。這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秩序,也是人生的過程。明白這四種境界,知道自己當前的狀態(tài),要努力生活,去追求更高境界,馮友蘭認為孔子達到了最高的天地境界。
信仰對于人的心理活動和日常生活的秩序也至關重要。因為人有自由的精神,但還有動物性的身體,有各種各樣的欲望,而且與其他動物相比,人的欲望更加繁多和強烈。如動物囿于本能,只滿足當前的機體需要,肚子吃飽了便不再進食,不需要更多的食物。動物常?!笆筹枟売唷保帮柺场敝蟊恪盁o所用心”。即使是有的動物為將來做準備,如松鼠等儲存食物,不過也只在本能范圍之內(nèi)活動。但人除了要滿足當下物質需要外,還往往欲壑難填,貪得無厭,要占有更多的財富,獲得更大的力量,永無止境。再比如性欲,異性相吸,互相結合,達到繁衍后代、延續(xù)族群的目的。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性欲強烈,沒有發(fā)情期這種動物本能的限制,能隨時有欲望,獲得性的快感。欲望產(chǎn)生強烈快感,也讓人經(jīng)受巨大痛苦。精神的領域是自由的世界,欲望在這里縱橫馳騁,沒有任何限制,無盡的欲望,無休止的追求,但欲望永不滿足,愈演愈烈。
精神世界中的這種無比紛亂造成無窮無盡的痛苦。如果不能控制,變得安穩(wěn)有序,那么精神世界便會終于成為一片混沌,完全與追求知識、秩序的精神本性相違背,成為一種病態(tài)。如對異性的單相思,朝思暮想,眼里心里夢里都是愛戀的對象,如饑似渴,不得安寧。這種精神狀態(tài)如果不能得到控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直接完全表現(xiàn)出來,那就等于失去理智,做出瘋狂的行為,造成破壞與毀滅。
精神的自由要有秩序,欲望的力量要受到節(jié)制,否則欲望會成為罪惡,甚至也可以毀滅自我。而自由和欲望是人的本性,所以也要有和這種本性一樣力量強大的事物來統(tǒng)治和震懾,這就是死亡。在死亡面前,人們的自由、欲望會是那么渺小,微不足道。但死亡是對人生的否定,不能擔負起建立秩序的重任。只有信仰的力量能超越死亡,建立秩序,讓人生有積極的、乃至崇高神圣的意義。所以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不能放縱欲望,而是要有精神的追求,有信仰的方向。信仰上帝的基督教提倡禁欲,視欲望為罪惡,因為偷吃“禁果”,人生來就有“原罪”,必須依靠上帝才能得到拯救。
結語
信仰像樹木的根,越是深深扎入地下,樹木才能枝繁葉茂,屹立不倒;信仰像航船的錨,越是沉入海底,船只才經(jīng)得起風浪,能完成偉大的航程。所以,對于人生來說,信仰是必須的。信仰是人生的根基和源泉,賦予人生崇高神圣的意義和價值,讓生命超越死亡,獲得永生。信仰讓世界充滿愛,讓人擺脫孤獨,心有靈犀。信仰建構人生的秩序,人們腳踏實地,實現(xiàn)自我。在信仰的引領下,平凡的生活,普通的事物都有豐富的意義,人生充滿精神的內(nèi)涵,到達美好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帕斯卡爾著,錢培鑫譯.思想錄[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2]康德著,韓水法譯.實踐理性批判[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責任編輯:何芳]
The Origin of the Belief of Human Being
XU Bing-quan
(School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264209,China)
Abstract:Belief is the important spiritual activity of human being. It comes from the human being’s characteristic of spirit, as the outcome of thinking to explore the word and find himself.With belief, people can surpass the death of the body and get he eternal of spirit. Belief guides people to a sublime and holy realm getting rid of the state of vanity and valueless. On the base of brief, people built the order of the world, life and the routine time. The person with belief has no feeling of loneliness. With the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 he works hard to live, fulfilling himself and getting to the wonderful realm.
Key words:human being;spirit; brief;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