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樹名
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卡夫卡說:“什么叫寫作?寫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開,直到不能再敞開為止。寫作是絕對的坦白,沒有絲毫隱瞞,是把整個身心都貫注在里面?!蹦壳埃谥袑W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假、大、空”現(xiàn)象,寫進作文中的人是虛構的,事是杜撰的,感情是虛偽的,失去生活的真實性。這樣的文章難以打動人,更不可能得高分。
如何讓自己的真情在文章中自然流露,打動讀者呢?以下是我的幾點膚淺認識。
一、觸景生情
《現(xiàn)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感情”的:感情是“對因外界刺激的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應;對人或者事物關切、喜愛的心情”??梢姼星槭侨藢ν饨绲囊环N特殊的反映形式。學生是活生生的人,自然有喜怒哀樂,他們的文章缺乏感情,更多的是因為他們不會觀察體驗,不懂得借助景物表達情感。
清代著名詩人、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四時變化,風云雨雪,草木榮枯,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身邊到處是可寫的美景,如果缺少這種意識,再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在學生眼里也是熟視無睹的,所以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景色。記得有一天下午,我上最后一節(jié)課,外面雨下得很大,雨點砸在窗玻璃上,發(fā)出很大的不規(guī)則聲響,學生和我都無法集中精力。我無心地往外看了看,發(fā)現(xiàn)校門外接孩子放學的家長已排成了長隊,他們有的撐著傘,有的穿著雨披,靜靜地站在雨中……我靈機一動,讓學生一起觀察這雨中的特殊景致。學生一開始還很嘈雜,但漸漸地嘈雜沒有了,他們觀察的神情是那樣嚴肅、專注。那天的作業(yè)是以《雨中》為題寫一篇作文,大部分學生那次作文都寫得很好。有學生在文中寫道:“雨中傘像池塘中一朵朵盛開的荷花……‘冷不冷?別著涼了!母親一見面便一把將我摟進懷里,一邊問一邊麻利地將一件雨衣裹在了我的身上。我吃驚地看著母親濕了一大片的衣服,淚水模糊了雙眼……”我想家長下雨天接自己回家,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肯定不是第一次,為什么這一次感受如此之深呢?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仔細的觀察,自然而然產(chǎn)生出對父母或其他長輩的慈愛的感激與感恩之情,這樣的觸景生情是那樣真摯和感人。
二、融情于景
除了觸景生情,我們還要學會融情于景,即借景抒情?;ê迷聢A可使合家團聚的人更生快慰,也可使家破人亡流落在外的人更生凄涼;惡風苦雨可使跋涉在外的游子突生“斷腸人在天涯”的傷感,也會讓躊躇滿志的進取者想起“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而激發(fā)斗志。同樣的景,由于人不同,時世不同,際遇不同,抒發(fā)的情也大不相同,這正是作者融情于景的體現(xiàn)。
如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對水、水藻的描寫:“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面照個影兒呢!”作者在描寫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先著力渲染“綠”,一連用了五個“綠”,一個寫綠萍,四個寫水藻,用“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八膊蝗痰脙錾稀庇脭M人的方法,把水寫得脈脈含情:它要助長水藻“綠的精神”(蓬勃生機),幫它煥發(fā);它鐘愛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樣愛美的心愿,所以它“不忍得凍上”。文中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又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文章對洞庭的萬千景象以“前人之述備矣”的虛筆一帶而過,而有意引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作者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又是為了后文古仁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古文觀止》評注這篇文章“以圣賢憂國憂民心地,發(fā)而為文章”。
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時,當講到“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對句中的“鉆”分析時,引出了學生對小草評價的爭論。我讓他們以草為話題寫一個片段作文,要求融情于景。有學生寫道:“今天的小草很特別,個個精神抖擻,哪怕是剛剛被人踩過的,也在倔強地挺起它們的纖腰,身邊的朋友也在不停地鼓勁:‘加油!加油!”(此學生代表班級參加校運會,途中摔倒,在同學的鼓勵下,爬起來繼續(xù)完成了比賽。)此生將自己參與運動會時的真切感受融入小草之中,借小草表達自己的堅強及對同學的感激。
三、融情于事
我們不僅可以融情于景,還可以融情于事。可以通過敘述事件抒發(fā)感情,讓感情從具體事件的敘述中自然流露出來,感染讀者。這種滲透著感情的敘述,讀者品味起來更覺得真誠可親。
如朱自清的《背影》,寫父親給兒子道別時買橘子的那一段敘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這一段敘述文字樸實無華,把慈父的愛子之情和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有一個學生寫了一篇題為《犯錯誤以后》的作文,其中花了較多筆墨寫自己在去班主任辦公室的路上,看見一只空易拉罐,便情不自禁地用腳向前踢著玩,而且踢著踢著,覺得不過癮,干脆用力一踢,將易拉罐踢得老高,易拉罐飛起來的弧度和姿勢很好看。這一段生動而傳神地表現(xiàn)了一名學生犯錯誤后去老師辦公室的路上微妙又復雜的心理。另一個學生寫的題為《街邊的盲丐》的作文,寫一個盲人乞丐通過在路邊為行人演奏樂器換取路人的施舍,“盲人們奏了一曲又一曲,額頭上滲出了一滴滴汗珠”。圍觀的行人很多,可當盲人停止演奏,端起一只破碗懇請施舍時,圍觀的人一下子散開了,當自己拿出全部家當——五毛錢放在盲人的破碗里,“然后我連頭也不敢回,匆匆地踏過馬路,向回家的路走去。這時我想:他們應該不會怪責我吧”,之后“那淡淡的悲哀,不斷在我心頭起伏”。小作者正是通過樸實的敘事,既表達了對只聽音樂不給施舍的路人的強烈譴責,又表現(xiàn)了對盲人乞丐的無限同情。
初二語文第一單元都是有關長征的,我布置了一篇小文章,通過敘事寫一寫對紅軍精神的感受。有同學在文中寫上一年的一天,自己是如何纏著父親跑遍蘇州觀前街,就為買一件款式好、保暖性能強的棉衣。在文末,作者寫道:“千里雪山,紅軍戰(zhàn)士穿的是破棉襖,我無法想象他們是怎樣克服寒冷翻越高山的,恐怕很難用‘頑強概括一切!想起這些,今年的冬天還會那么冷嗎?”感情樸實、細膩而真摯。
四、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巴形镅灾尽笔峭ㄟ^詠物抒情,常常借助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托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顯得具體,物象因情志而饒有韻味,二者相融相匯、相映生輝?!胺酃撬樯頊啿慌?,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詩人以石灰自喻,寄寓了自己不畏艱險、勇于犧牲的高尚品質?!傲懵涑赡嗄胱鲏m,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詞中所寫的梅花是詩人高潔品格的化身。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借蓮花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操。
在講完劉禹錫的《陋室銘》,感悟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及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之后,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托物言志,便布置了一篇小作文,以身邊不起眼的事物為對象,寫一段話,賦予他人的高貴精神品質。學生作文中寫小草的最多,也有寫蠟燭的、螞蟻的、蜜蜂的,有一個學生寫的是青苔,給我印象很深,她在文中寫道:“青苔不會開花,哪怕小小的一朵;青苔也不會結果,哪怕小小的一顆,它幾乎被人們忘卻了。但它從未輕視自己的力量,它默默地、執(zhí)著地努力著,用自己綠色的身軀渲染著一塊塊原本乏味的巖石。沃土和陽光,可以長出奇花異草,但在一塊塊巖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誰能留下生命的顏色,開拓出茵茵的‘綠洲?”我們的國家走向強盛,不正是得益于千千萬萬像青苔一樣默默無聞、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英雄嗎?
抒情技巧很多也很復雜,不同角度有不同分法,以上幾點是我在寫作教學中關于抒情方法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