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春
課堂教學中要實現(xiàn)、落實教學目標,不僅要求教師首先設計出合理的教學目標,還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設計相應教學策略及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才能組織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在這次學校教研活動中,我執(zhí)教《太陽是大家的》這一課,《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兒童詩,詩人從太陽普照全球這一自然現(xiàn)象中提煉出詩意,把太陽當做所有國家的朋友,她從西山落下,走向別的國家,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帶去歡樂和希望。“太陽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與社會的安寧。本文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詩歌,難點是理解詩歌的含義。詩歌文辭簡單,學生非常喜歡朗讀,所以較容易理解字面意思,但詩歌的深層含義及語言魅力則不容易領悟,需要老師的引導。因此,我把握幾個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一、在教學中,注意詩歌語言的優(yōu)美,以朗讀為主。
《太陽是大家的》這首兒童詩語言優(yōu)美,尤其是第一小節(jié)的日落美景,為了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美,讓語言文字鮮活起來,在聽了聲情并茂的范讀后,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你在聽朗讀時,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畫,誰看到了?”在學生各抒己見后,課件顯示朵朵白云變成紅彤彤晚霞的美景,視覺沖擊讓孩子們陶醉其中,從而調動起孩子朗讀的欲望和興趣,從他們搖頭晃腦、抑揚頓挫的讀書聲中,我感覺到孩子們的朗讀真讀到心里了。
在閱讀中體驗,于情中感悟。語文教學應以讀為主,詩歌學習尤其如此。從“讀會”到“會讀”,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讀書的意識。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背,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詩歌營造的意境中,在讀中意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以朗讀為主旋律,采用品讀與評讀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讀出真情實感,從而受到詩歌的熏陶,使學生讀得充分、悟得輕松。
二、在課堂上,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痹诮虒W中,教師要通過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總結、感悟、想象、質疑、問難,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學到方法。于是我設計了“我也能當小詩人”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太陽一天中做了多少好事:她——,她——,她——”的仿寫。上課前,我本以為學生能仿寫出一兩句就不錯了,可沒想到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舉手過半,一開口就是四句、六句,到了后面,有幾個同學還意猶未盡,小手舉得高高的,甚至站了起來,搶著說。教師給予表揚,他們根本舍不得下課。我真為孩子們喝彩,他們無拘無束的表現(xiàn)讓我嘆服,你若能抓住他們思維的匣子,并打開它,那么他們的思維之花就能開得絢麗多彩。讓人不禁贊嘆:孩子們一點兒也不比詩人遜色。
我國著名教育家劉佛年曾說:“什么叫創(chuàng)造?我想只要有一點新思想、新意思、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和新方法,就可稱得上創(chuàng)造。我們要把創(chuàng)造的范圍看得廣一點,不要看得太神秘。”只要我們有心,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體味創(chuàng)新的甘苦,就會激發(fā)出更大的創(chuàng)新動機,以更大的熱情進行新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
三、回顧美麗的情景,注重練習的反饋。
練習是課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往往是通過練習獲得的。要增強練習效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設計有效的練習,想象太陽在別的國家的活動,在后兩小節(jié)的學習中,緊扣上一節(jié)的仿寫,進一步讓學生感悟詩歌描寫的欣欣向榮的景象,領悟到只有在和平安寧的環(huán)境中,各國小朋友才會這樣歡樂。通過課后練習“我想對別的國家的小朋友說幾句話……”加深對詩歌的理解。通過課堂小練筆,孩子不僅了解了詩歌的含義,還領悟了詩歌的語言魅力。
四、及時有效地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三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在課堂上,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時,老師及時對他們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還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學生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星星、獎章”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堅定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五、講究課外作業(yè)的布置。
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而又不降低教學質量,教師不但要講究課堂教學藝術,使學生“寓學于樂”,還要精心設計課外作業(yè),使學生能夠及時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運用、提高。那么,如何布置學生的課外作業(yè)呢?可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使學生做作業(yè)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我設計了“逛一逛作業(yè)超市”環(huán)節(jié),既可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又可把文中風景畫下來,還可以工整地抄寫詩歌……這樣給學生拓展思維的空間和自由選擇的余地,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氛圍的平等與民主,以及老師給予的信賴,獲得學習的喜悅和樂趣。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是教學過程的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就越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明確教學目標能提高教學方向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能使學生學得主動、扎實、輕松、富有成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