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清
一、課例背景
抓好教學質量是學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抓課堂教學是學校質量提升最有效的切入點。未來的課堂教學,無論在教育觀念,還是教學結構上,都將朝著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這一核心內容發(fā)生轉型,構建與優(yōu)化“學位中心”課堂結構就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趨勢所在。教師在構建“學位中心”課堂結構時,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又該如何備課呢?本課例擬基于這一教學理念設計生成。
二、課例設計過程及專家點評
本課為2013年12月市教育局直屬學?!按蛟鞂W習型課堂”主題學習會的展示課,本節(jié)公開課由林月周、胡玫兩位特級老師負責主評。故文中涉及的專家點評主要為這兩位老師的觀點。
(一)課前準備。
1.以“納爾遜·曼德拉”生平事跡為素材與線索。素材選擇因由:2013年12月6日(南非時間5日),曼德拉在約翰內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歲。全世界人們深切哀悼這位老人。曼德拉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早已不再局限于非洲而遍及全世界。環(huán)視全球政治家,罕有人像曼德拉一樣,能贏得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不分國家人民的一致贊譽。曼德拉贏得全球聲譽的秘密何在?
2.請學生搜集有關曼德拉的資料,內容如下:(1)了解納爾遜·曼德拉的生平,建議學生閱讀《曼德拉自傳——漫漫自由路》,了解曼德拉27年監(jiān)獄生活及其思想狀態(tài);(2)搜集曼德拉的主要演講視頻及內容;(3)搜集全世界各地專門為曼德拉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4)整理資料就你們小組認為“曼德拉贏得全球聲譽的秘密何在?”的觀點制作成課件或圖示,向同學們展示。
3、課前教師做好任務布置、明確分工,并提供具體資料搜集、整理及制作課件的方法指導。
(二)課堂實錄。
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想給大家介紹一首歌,1991年香港樂隊Beyond發(fā)行新專輯《《光輝歲月》,(視頻播放一小段后,)問:你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嗎?(生答)
師總結:Beyond樂隊主唱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關于曼德拉的故事后,決定去非洲找尋靈感,在1990年8月從巴布亞新幾內亞之行回來后,創(chuàng)作了一首《光輝歲月》,家駒以這首歌向黑人領袖曼德拉致敬。曼德拉在聽到這首歌曲之后,立即找人翻譯了歌詞內容,當他聽完歌詞中的含義之后,不禁潸然淚下,可能里面的每一個字句,都深深地沖擊了這位偉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師:誰愿意簡要地概括一下納爾遜·曼德拉的生平主要事跡?
(生答摘要:幸福童年、青年求學艱辛、工作時參加并領導非國大并投身于人民的解放運動中去,27年的牢獄之災、非洲第一任民選黑人總統(tǒng)等,因為學生課前充分準備,此環(huán)節(jié)很輕松順利地完成,學生也是自信滿滿。)
師(過渡銜接):由于曼德拉領導和反對白人種族隔離,1962年,政府以“煽動罷工罪”和“非法出境罪”判處43歲的曼德拉兩年監(jiān)禁,在服刑兩年后,他又在著名的“里沃尼亞審判”中,被政府以“企圖暴力推翻政府”等四項罪名判處終身監(jiān)禁。曼德拉被白人統(tǒng)治者關押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監(jiān)獄27年,備受虐待和折磨。
合作探究一:(1)為了不讓重復不變的監(jiān)獄生活令自己精神麻木、失去斗爭意志,曼德拉通過哪些活動塑造自己的獨特人格,請同學們猜想曼德拉27年獄中生活。
生:種菜,養(yǎng)花,散步等體育活動,看書、閱讀、寫詩、與獄友交流、寫日記、干監(jiān)獄指定的活、每日早晚祈禱、準備越獄、寫自傳、繼續(xù)在監(jiān)獄里通過秘密方式參與政治斗爭……
(因為是猜想,所以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性極高,答案也天馬行空,但是總體上推測出曼德拉27年活動的主要內容。學生充分的展示感性材料為接下來的理性認識奠定基礎。)
(師把學生的所有猜想記錄在黑板上之后,教師接著提問。)
合作探究:(2)判斷以上這些猜想活動,哪些是文化活動,并說明判斷理由。
生1:種菜,養(yǎng)花屬于物質生產(chǎn)活動即經(jīng)濟活動。散步等體育活動,看書、閱讀、寫詩、與獄友交流、寫日記、干監(jiān)獄指定的活、每日早晚祈禱、準備越獄、寫自傳是文化活動。
生2:除了種菜,養(yǎng)花之外,他干監(jiān)獄指定的活一般是物質生產(chǎn)活動,屬于經(jīng)濟活動;通過秘密方式參與政治斗爭屬于政治活動。
學生繼續(xù)交流合作,并基于原有的知識儲備開始判斷分類,通過這一設問既可以讓學生回顧、運用文化的定義內涵等知識點,又可以通過為下一知識點做好預設。
在學生正確歸類后,教師展示曼德拉自傳《漫漫自由路》中的內容節(jié)選,呈現(xiàn)獄中的真實生活中的文化活動。
合作探究:(3)27年如一日地堅持以上文化活動會給曼德拉帶來哪些效果?
生1:通過體育鍛煉讓他的體質得到保障,意志力會更堅強。
生2:通過學習、繪畫可以讓曼德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更加樂觀豁達,更有斗志。
生3:通過學習閱讀可以豐富曼德拉獄中的生活,充實精神世界,更有助于形成他完美的人格魅力。
生4:通過27年如一日地堅持這些文化活動,讓曼德拉更堅定了為南非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
(此時,教師已經(jīng)無需再做過多的展開總結,學生已經(jīng)從教師精心設計的三個探究設問中生成了:(1)優(yōu)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也是培養(yǎng)人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2)優(yōu)秀的文化活動促進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等知識,而且對于的該知識是學生自己在逐步探究中達成,而且印象深刻。我認為探究活動一的巧妙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實現(xiàn)了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師過渡銜接:在約翰內斯堡的衛(wèi)星城、“黑人之都”索維托,鐫刻著曼德拉的名言:“讓黑人和白人成為兄弟,南非才能繁榮發(fā)展”,國際上更多的人認為“曼德拉改變了南非”但也有人認為,是南非改變了曼德拉,使這位昔日勇敢和熱情有余,深思熟慮和人文精神不足的革命者,升華為一名為自由、和平奮斗終生,并作出巨大貢獻的偉人。
合作探究二:曼德拉和南非:誰改變了誰?
生1:曾經(jīng)的南非是一個奇異的國家,在這個國家里,白人統(tǒng)治和種族隔離制度歷時300余載,可謂根深蒂固,白人政權掌握著足以睥睨一切的強悍軍事力量,正是因為曼德拉的出現(xiàn),才改變了這一切。
其次南非黑人歷史上從未建立過統(tǒng)一國家,他們政治上四分五裂,曼德拉有別于其他黑人領袖,將南非當做自己的國家,而不僅僅是“黑人的國家”;在他被捕入獄漫長的27年,他更積極地反思,總結并逐漸統(tǒng)一了非國大領袖們的認識,將建立統(tǒng)一的、多種族平等相待的“彩虹國”、“新南非”,當作斗爭目標。
(該學生用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來論證,有理有據(jù),據(jù)理力爭,贏得了陣陣掌聲。)
生2:改變是相互的,曼德拉改變了南非,又何嘗沒有被南非所改變?
曼德拉在入獄前,他領導的反種族運動聲勢不大,成效不高,其次他反復看到其戰(zhàn)友們還將斗爭目標定位為建設“沒有白人的黑人國家”而讓戰(zhàn)斗陷入困境,這些讓他更加困惑痛苦。但正是漫長的27年牢獄生涯,令他有機會反思、總結,將原本四分五裂、見解分歧嚴重的非國大和反種族隔離陣營協(xié)調、統(tǒng)一。更重要的是他看到南非從杜爾到布邁丁、盧蒙巴等非洲領袖領導本國人民反殖民、謀獨立的過程中,在登上權力巔峰后,都會不同程度染上自我神圣、大權獨攬、拒諫飾非等毛病,或攬權終身,或被政變推翻,讓好不容易擺脫殖民統(tǒng)治的新國家及其人民,也因此一次又一次蒙受新的苦難。所以南非改變了曼德拉。(學生的滔滔不絕的論證讓我既欣慰又受鼓舞,學生的課前準備給我?guī)硪庀氩坏降氖斋@,此時的教師就是旁觀者,聽眾,享受者。)
師:改變是相互的,同學們用事實說話,曼德拉改變了南非,南非又何嘗不改變了曼德拉。說明了社會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
師:再次欣賞Beyond樂隊的《光輝歲月》,說一說:在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后,請認真欣賞歌曲,說說你此時的感覺?
生1:很震撼,很感動,很有力量。
生2:有點想哭(同學大笑),我現(xiàn)在終于理解曼德拉看到歌詞后為什么潸然淚下了,因為我也有同感。
師: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音樂作品。在之前,還從來沒有一個中國人的樂隊或歌手、一首華語歌壇的歌曲能夠眼界如此廣闊。正如同學們所說的它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是我們深受震撼。這說明了優(yōu)秀的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此時此刻,知識的生成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預設與生成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課后作業(yè)布置:(1)以曼德拉為背景材料完成三道選擇題。(2)課后作業(yè):以“曼德拉先生帶給我的”為主題,寫500字以內的文章。以此文來紀念他,學習他,感謝他。
三、沉淀收獲,反思不足
本課的知識難度低,內容少,課時安排為1課時。以往我可以快速舉例完成,但是學生印象不深刻,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如何打破傳統(tǒng)?如何再次挖掘文本材料?如何讓自己從課堂中解放出來,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如何讓學生享受整個學習過程?如何促進學生真正有意義的學習,讓知識生根的同時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些都是我備課的主要設計要求或設計目的。在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有如下收獲與反思。
(一)如何轉變教師角色——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yōu)椤罢驹趯W生身后的老師”。
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課堂上學習知識,課后鞏固練習。本課我在探索讓學生課前自學知識,課堂上進行操作、討論、練習,以解決自學中遺留的疑惑與問題,沒有課堂上精彩的表現(xiàn),但孩子們卻在課堂上有真切的感受。但這并不代表老師可以漫不經(jīng)心,他們在課前,為孩子做了充分的準備:教學素材的選擇、精心設計的學案、課堂環(huán)節(jié)的流程、關于學生的課前學習資源……老師是以自己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促成孩子有意義的學習。本堂課通過教師有意識地通過精心策劃與設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讓自己成為站在學生身后的老師,推動學生有意義地學習。
(二)如何備課——化有形與無形,實現(xiàn)顯性備考與隱性備課的有效統(tǒng)一。
要成為站在學生身后的老師,這樣的老師備課備什么?不是備教師在課堂上的精彩言辭,而是孩子需要的學習設計,那個切入本質學習的學習活動的設想。在本課堂上,沒有聽到老師的娓娓相授,沒有看到師生精彩的追問與對話,有的只是他們課前認真的搜索、記錄、整理和課間合作與討論。而學生的學習是怎樣發(fā)生的呢?老師又該怎樣支持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呢?所以,老師的備課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搜集整理學生的提問,二是“學案”的設計。高明的老師是以核心知識(方法)的、簡明的“學習設計”促成本質意義的學習的發(fā)生。
本堂課我并沒有把“優(yōu)秀文化與人的全面發(fā)展關系”作為顯性的教學目標,而是巧妙設計兩個隱性問題:一是在長達27年的監(jiān)獄生活中,曼德拉就通過哪些活動來塑造自己的獨特人格,請同學們猜想曼德拉27年獄中生活。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展示曼德拉自傳《漫漫自由路》中的內容節(jié)選,呈現(xiàn)獄中的真實生活中的文化活動。二是27年如一日地堅持以上文化活動會給曼德拉帶來哪些效果?通過這兩個設問,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感悟“優(yōu)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也是培養(yǎng)人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以及優(yōu)秀的文化活動促進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等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更讓我難忘的是:學生在活動中呈現(xiàn)出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與熱情,明顯感受到他們在回答問題時享受積極思考帶來的成就感,真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本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原“學為中心”的課堂本真。
由此我想到的是,這種備課思路與以往教師問學生:“人的全面發(fā)展主要指哪些方面的發(fā)展?如何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傳統(tǒng)思路相比,高明了許多,這種化有形為無形,隱性的備課思路往往能突破課堂的局限及學案編制與運用的軟肋。我想只有化有形與無形,實現(xiàn)顯性備考與隱性備課的有效統(tǒng)一,才有助于實現(xiàn)“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目標,才能夠讓自己成為學生背后的老師。
(三)如何提高應試能力,化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短期有效與長期有效的矛盾。
當前中國的基礎教育是與人才選拔機制緊密結合的,在我國,高考仍然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才選拔的主要甚至最佳途徑。教師如何備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分數(shù),我們反復實踐總結出“教師講全、講透,學生勤記、勤背、勤練”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實踐證明這種傳統(tǒng)課堂在應付高考短期內有效是不容忽視的。
“學位中心”的課堂教學是把培養(yǎng)孩子終身學習能力作為終極教學目標的平臺和場所。要求老師在備課時通過精心設計把課堂還給學生,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習過程的體驗、學習方法的指導,更關注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其課堂教學方式與理念的長期有效性毋庸置疑,可是它能否實現(xiàn)短期有效與長期有效的有效結合?于是“如何提高應試能力,化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短期有效與長期有效的矛盾”就成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這一課題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面對與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