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祥
設計商業(yè)模式,就是設計你和各個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而如何設計盈利模式,又是設計商業(yè)模式的大問題。就盈利模式來說,傳統(tǒng)企業(yè)通常是成本由自己來出,收入來自直接客戶。但成本和收入都可以拓展,可以配置給不同的利益相關者。
收入可以來自直接客戶;也可以對直接客戶免費,由第三方出錢;也可以同時向直接客戶和第三方收錢。成本可以企業(yè)自己出,也可以由第三方出,也可和第三方一起出,或者是可變成本為零。把這些選項組合起來,就有12種盈利模式。但是,不論數量多么復雜,盈利模式都有其規(guī)律可循,也都有先決條件。
創(chuàng)立于2000年的嘉蘭圖有著國內最大的工業(yè)設計師團隊,但是在設計項目的收費上,仍然采取固定收費的盈利模式:每個設計項目按照工作量、難度不同,收取幾十萬至上百萬元的設計費。
由于采取固定收費,面向市場的失敗風險完全由客戶承擔,設計師避免了風險;但另一方面,設計費成為客戶的成本支出,客戶則要壓低成本。單一的定價模式使得工業(yè)設計市場競爭激烈,設計費一降再降,環(huán)境惡化。2009年,嘉蘭圖在它的新產品——老年手機上嘗試了新的定價模式,初戰(zhàn)告捷,一舉跳出了惡劣的項目價格競爭。
嘉蘭圖是怎么做到的呢?它采用的是先設計出老年手機,申請專利,然后把設計授權給需要它的客戶,再根據客戶的生產量收取授權費用。這樣,嘉蘭圖就和客戶共同承擔了設計失敗的風險。設計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客戶支付的價格也有了可靠的計量。
那么,嘉蘭圖怎么能保證客戶會告訴它準確的生產量呢?很簡單,嘉蘭圖和客戶有協議,老年手機某個關鍵生產元件必須通過嘉蘭圖來聯系采購,因此嘉蘭圖能夠可靠地掌握其生產量。通過老年手機這一個項目,嘉蘭圖當年就收到近1000萬元的授權收入,相對原來幾十萬到百萬元的項目收入增加了十倍甚至更多。
嘉蘭圖的案例中,涉及固定、剩余、分成等三種盈利模式。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如何劃分合作的產出,基本都可以包括在這三種盈利模式當中。
原有盈利模式下,嘉蘭圖按照一個項目一個價位,獲得固定收益,與設計案為廠商所帶來的收益多寡無關;采用其設計的廠商則賺取產品銷售的剩余收益,除了支付給嘉蘭圖的設計費,設計案所帶來收益的剩余部分都歸廠商所有。換言之,嘉蘭圖獲得固定收益,而廠商獲得剩余收益。
一般來說,獲得剩余部分的利益相關者會盡自身最大的力量來增加交易價值,而獲得固定的一方則有可能只貢獻一部分力量。在固定模式下,嘉蘭圖只收一次固定的項目費,產品能夠銷售多少與它的收益并無關聯;而采取分成模式后,嘉蘭圖要獲得后期的一系列授權費,就需要產品熱銷,產品越是熱銷,嘉蘭圖的收益越大。這兩種不同的盈利模式,顯然對嘉蘭圖的激勵力度是不同的。
對很多企業(yè)而言,內部存在多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和多個部門,它們之間如何設計彼此間的盈利模式也很重要。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創(chuàng)新了內部部門間交易的盈利模式。
傳統(tǒng)內部盈利模式下,企業(yè)部門間交易時,一般采取固定的方式。比如,生產部門將產品交給銷售部門銷售,建立內部銷售價,銷售部門銷售給客戶時,在內部銷售價之上的部分即為銷售部門的毛利潤。即生產部門獲得固定收益,而銷售部門獲得剩余收益。這種模式下,假定銷售的決定性貢獻來自銷售部門,生產部門僅僅是配合銷售部門而已。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改變了這種模式,采取讓生產部門與銷售部門分成的模式。具體的操作是:生產部門把產品交給銷售部門銷售,銷售部門為產品定價,其售價的一定比例即為銷售部門的傭金。如果生產部門的生產成本為70元,銷售部門和生產部門商定的銷售傭金比例是10%,最后銷售部門確定售價為100元,則銷售部門獲得傭金10元,生產部門獲得利潤為20元(100-100×10%-70=20)。這種模式下,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均獲得分成收益,共創(chuàng)價值,共擔風險。
換言之,銷售定價是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共同定價的:傭金比例由兩個部門內部商定,間接決定銷售定價;最終定價由更了解市場的銷售部門決定。這兩個部門可以形成很好的互動:如果產品銷售不好,那么兩個部門都會受到直接影響,會迫使兩個部門坐下來一起討論應對方案。即使是離市場稍微遠一點的生產部門,也可以時刻掌握市場的波動。而在傳統(tǒng)內部盈利模式下,生產部門只獲得固定的價格,對市場的反應是滯后的。對于京瓷這種客戶相對穩(wěn)定、成本控制和質量控制導向的企業(yè)而言,這種及時響應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提高這種市場響應,充分拉動各個部門一起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京瓷還設計了另外兩招:
第一,打通外部市場。即如果外面供應市場比內部質量更優(yōu)、成本更低的話,可以向外面供應市場采購;同理,如果外面銷售市場比內部條件更好、售價更高的話,可以向外部銷售市場銷售。
第二,單位時間核算。由于各個阿米巴都可以清晰地計算收入和成本,通過進一步地核算到單位時間,每日公布核算結果,從而可以評判和調整內部各個不同阿米巴之間的競爭力,也使各個阿米巴都能時刻感受到內部相互競爭的壓力、彼此激勵的動力。
交易可分成搜尋、討價還價和執(zhí)行三個過程。在這三個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全,產生了交易成本。相對而言,獲得剩余或者分成的利益相關者更有動力監(jiān)督獲得固定的一方是否盡力最大化交易價值,而這一監(jiān)督的過程,就是獲取和完善信息的過程。如果獲取和完善信息的成本較小,比如獲取固定的利益相關者同質化高,投入產出易于確定,那么采用交易前訂立契約或者交易后有效監(jiān)督的方法就能最小化交易成本。
以農業(yè)為例,在企業(yè)擁有充分資源,而農戶供過于求時,每個農戶為了得到這份工作都會努力耕作,其產出易于計量,此時采用工資制契約可以降低討價還價和執(zhí)行的交易成本,為最小化成本的方式。
企業(yè)擁有的資源,比如土地極其廣闊時,監(jiān)督成本就會上升。對于種植高手來說,拿固定的工資不利于激勵其生產,同時又給了不認真種植者搭便車的機會。當企業(yè)與農戶之間的這種信息不對稱非常嚴重,監(jiān)督成本甚至超過交易價值時,企業(yè)就會轉向分成契約方式或者租賃制契約,以減小討價還價和執(zhí)行的成本。例如,租賃制契約讓種植高手獲得剩余收益,不但有利于鼓勵最大化交易價值,同時也降低了企業(yè)的監(jiān)督成本。
在逛一個綜合商場的時候你一定會有以下經驗,有的消費在柜臺結算,有的消費則在收銀臺結算。因為商場與商戶的盈利模式有三種:固定、剩余和分成。
首先是固定,即固定租金專柜,一般在柜臺結算。商戶在繳納了固定的租金費用后,自負盈虧,商場并不需要了解其銷售情況,因此監(jiān)督成本很低。這類商戶對商場的依賴性也并不是很強,獲得剩余能更好激勵其提升經營水平來吸引消費者,間接提升未來的租金水平,如商場中的餐飲店。
其次是剩余,即自營銷售業(yè)務,則商場相當于零售商,從商戶處購買產品后,再賣給消費者,賺取價差。這種往往是消費者需求較穩(wěn)定的產品,商場通過長期合作穩(wěn)定了進貨價格,通過投入人員和管理獲得這部分銷售利潤。
第三種是合作銷售專柜業(yè)務,一般在收銀臺結算。銷售人員開單,客戶到收銀臺繳費,銷售情況向商場和商戶公開,作為銷售分成的依據,這一監(jiān)督成本并不高。此外,商戶對商場的聚集效應依賴性較強,但是這一效應難以計量成固定租金,因此采用分成的方式。這種分成本身也有分攤成本、風險的考慮因素。
想要有交易價值,利益相關者必須進行投入,而其產出卻是不一定的,這就是交易風險。比如之前講到企業(yè)和農戶之間的工資制契約方式,監(jiān)督農民的監(jiān)督成員很有可能和農戶勾結起來欺騙企業(yè),這就是一種風險。
一個企業(yè)往往要和多方進行合作,不同合作方的性質也各不相同,因此很少有企業(yè)只采用單一的定價方式,而往往是多種定價方式的組合與變形。
比如變動的固定收益。例如萬達這樣的商業(yè)地產商,在商圈培育階段,地產商收取的租金較低,但隨著廣告的投入和品牌的彰顯,地產商會逐漸提高租金。雖然此時商業(yè)地產商仍然只收取固定的租金,但是實際上已經從租金數額上分享了商圈繁榮的收益。這也就是為什么商業(yè)地產商會在廣告上進行巨大投入,又邀請人氣明星來商場做宣傳活動的原因。
比如保底的分成。例如中國好聲音的制作公司星燦制作,它與浙江電視臺約定,如果收視率沒有達到一定標準,則星燦制作把沒有達到該收視率的損失賠給浙江電視臺,如果收視率超過該標準,則雙方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成。
比如對不同利益相關者設計不同的定價。比如天虹商場針對固定租金專柜、自營銷售和合作銷售專柜分別收取固定、剩余和分成。
比如對同一利益相關者進行不同定價的疊加。深圳農產品交易市場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在深圳農產品交易市場,一級批發(fā)商(連接供應方)銷售農產品給二級批發(fā)商,二級批發(fā)商(連接需求方)銷售農產品給其他客戶。
深圳農產品市場的固定費用收入來自一級批發(fā)商的席位費、二級批發(fā)商的檔位費和一級批發(fā)商每批農產品的進場費。同時,對每筆成功的交易,市場都收取1.5%的交易傭金,這是分成。
正如我們前面強調的一樣,定價方式與資源能力是相匹配的。深圳農產品交易市場能夠采取這么多種定價方式,離不開自身的資源能力:它建立了多個龐大的物流配送中心,并為公司旗下遍布全國的農批市場網絡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在實體批發(fā)市場方面,它研發(fā)出集成了電腦、打印機、讀卡器和磅秤等設備的交易一體機,和流動交易結算車、交易結算中心一起成為推動市場電子結算的“三駕馬車”。在虛擬市場方面,定位易于標準化的大宗商品,致力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構建和資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