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中靜
新生兒肺炎的臨床研究及早期預防的重要性
馮中靜
目的 探究新生兒肺炎臨床研究和早期預防的重要性。方法 76例肺炎新生兒, 隨機分為觀察組41例和對照組35例。觀察組給予綜合的診斷、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措施。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結(jié)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7%,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9%,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新生兒肺炎的臨床研究及早期預防非常重要, 應加強疾病診斷及預防。
新生兒肺炎;臨床研究;早期預防
新生兒肺炎疾病為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患兒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 要采取X線、病原學的檢查, 針對結(jié)果選擇良好的治療藥物[1]。選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肺炎新生兒進行治療干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肺炎新生兒進行治療干預,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患兒41例, 男22例, 女19例, 7例為早產(chǎn)兒, 30例為足月兒, 4例為過期產(chǎn)兒;25例為順產(chǎn), 13例為剖宮產(chǎn), 3例為吸引產(chǎn); 6例出生體質(zhì)量低, 35例正常。對照組患兒35例, 男18例, 女17例, 5例為早產(chǎn)兒, 27例為足月兒, 3例為過期產(chǎn)兒;22例為順產(chǎn), 11例為剖宮產(chǎn), 2例為吸引產(chǎn);4例出生體質(zhì)量低, 31例正常。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患兒入院后, 對其保持嚴格的無菌操作, 對口咽部給予無菌生理鹽水的清潔, 采用無菌的吸痰管, 在鼻腔插入10~15 cm, 使用負壓吸引器通過吸痰管將痰液標本吸取出來并立即送檢, 使用珠海黑馬公司全自動細菌培養(yǎng)儀給予細菌培養(yǎng), 并鑒定細菌, 判定藥敏。根據(jù)檢查結(jié)果選擇抗生素的使用, 給予X線檢查, 給予胸部仰臥前后位的攝影,還可加拍側(cè)位片。
1.2.2 對照組 該組患兒入院后, 對其給予常規(guī)檢查和治療, 治療后觀察身體癥狀的恢復情況。
1.3 療效標準 痊愈:患兒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消失,肺部啰音消失, 且肺部紋理較為正常;顯效:患兒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基本消失, 但濕啰音和肺紋理較治療前得到2/3以上的好轉(zhuǎn);有效:治療后患兒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肺部濕啰音和肺紋理僅得到1/3的改善;無效:患兒治療后身體癥狀以及肺部濕啰音均未得到有效改善??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41例患兒中, 18例治療痊愈, 所占比例為43.9%, 10例治療顯效, 所占比例為24.4%, 10例治療有效, 所占比例為24.4%, 3例治療無效, 所占比例為7.3%, 治療總有效率為92.7%。對照組35例患兒中, 7例治療痊愈, 所占比較為20.0%, 13例治療顯效, 所占比例為37.1%, 9例治療有效, 所占比例為25.7%, 6例治療無效, 所占比例為17.1%, 治療總有效率為82.9%。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新生兒肺炎這一疾病會出現(xiàn)在產(chǎn)前、產(chǎn)時或者產(chǎn)后, 可能因為病毒、細菌、病原蟲等導致, 早期新生兒肺炎發(fā)病率和圍生期有密切的關系, 母體的自身因素為主導作用, 在孕期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能夠避免宮內(nèi)缺氧的情況[2]。其中早產(chǎn)也為該疾病的一種高危因素, 早產(chǎn)兒較早的脫離母體,肋骨和胸廓的活動度較差, 咳嗽反射弱, 且呼吸肌沒有得到完全發(fā)育, 肺組織存在缺氧缺血的情況, 很容易導致肺部感染的情況。一般有嚴重貧血、妊娠高血壓、營養(yǎng)不良等疾病的孕婦容易早產(chǎn), 因此在妊娠期間, 孕婦一定要進行恰當?shù)娘嬍硵z入, 保持充分休息, 避免過度勞累。在資料研究中發(fā)現(xiàn)出生不足7 d的肺炎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率較大, 主要因為新生兒吸入了胎糞、羊水或者乳汁后, 使肺部出現(xiàn)化學性的炎性反應, 或者為激發(fā)感染。羊水吸入性肺炎因為宮內(nèi)缺氧導致胎兒出現(xiàn)窘迫, 患兒有喘息癥狀時, 脫落的上皮細胞會對末端氣道給予阻塞, 導致呼吸困難的情況, 還會使患兒的肺部出現(xiàn)化學性的炎癥。乳汁型肺炎為新生兒吞咽乳汁時吸入到呼吸道, 造成呼吸困難、窒息的情況。
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者和早產(chǎn)兒經(jīng)常出現(xiàn)新生兒肺炎。出生8~28 d的患兒更容易出現(xiàn)感染性的肺炎, 這是因為新生兒與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群直接接觸以及不適淋浴導致的。新生兒的肺含量較少、反應性差、呼吸淺表等導致患病原因不同, 且臨床表現(xiàn)也有較大差異。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 發(fā)現(xiàn)早期患兒的特點為:進食減少、發(fā)病迅猛、體溫不升、呼吸困難、口吐白沫、肺部有濕啰音, 隨著時間增長, 也會有增加咳嗽。晚期患兒一般有進食減少、口吐白沫、呼吸困難、反應低下、肺部有濕啰音的臨床特點。因此患兒入院后, 要根據(jù)身體癥狀要求患兒及時進行胸部的X線檢查, 從而能夠及時確診和治療, 避免因延誤病情而提高治療難度。觀察組對患兒進行綜合的診斷和治療, 根據(jù)檢查結(jié)果采用治療藥物,使患兒身體情況得到明顯的改善, 短期內(nèi)各項指標恢復正常。而對照組因為未給予詳細檢查, 因此治療效果一般。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7%,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9%, 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新生兒肺炎這一疾病的發(fā)病率較高, 且會對新生兒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一旦患兒出現(xiàn)相應的身體癥狀,就要給予綜合的檢查和治療, 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能夠提高療效,并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 避免該疾病的發(fā)生。
[1] 何素梅.新生兒肺炎的臨床分析和早期預防.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 9(6):60.
[2] 龔洪梅.對新生兒肺炎的臨床分析及預防.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27):473-474.
Importance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early prevention for neonatal pneumonia
FENG Zhong-jing.
Henan Nanyang City Wolong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Nanyang 473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mportance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early prevention for neonatal pneumonia.Methods A total of 76 newborn with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5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measures.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2.9%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implement clinical research and early prevention for neonatal pneumonia, and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should be enhanced as well.
Neonatal pneumonia; Clinical research; Early preven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14
2015-02-05]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