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畔
對比瑞舒伐他汀與氟伐他汀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療效
胡畔
目的對比分析瑞舒伐他汀與氟伐他汀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方法15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 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75例。治療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服用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 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服用氟伐他汀治療, 連續(xù)治療8周。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改善情況以及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臨床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臨床指標均顯著改善, 且治療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患者臨床有效率治療組為96.0%, 對照組為74.6%, 治療組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都能夠改善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臨床癥狀, 但是瑞舒伐他汀臨床效果更好, 能顯著提升臨床有效率, 值得廣泛應用。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癥的一種, 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潛在的威脅[1]。他汀類藥物主要的功效為降脂、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以及抗血栓形成等, 對于冠心病具有明顯預防作用, 能夠有效降低心血管病死率, 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生存率[2]。本文主要對瑞舒伐他汀與氟伐他汀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 對比研究本院所治療的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來本院進行治療150例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 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治療組(75例)與對照組(75例)。其中, 治療組男40例, 女35例;年齡48.5~73.4歲, 平均年齡(61.2±4.5)歲。對照組中, 男42例, 女33例;年齡49.5~72.5歲, 平均年齡(60.5±5.7)歲。在實施試驗前1個月囑咐患者禁止服用所有調脂藥物。排除標準:家族中具有高膽固醇血癥病史者;伴有高血壓和糖尿病, 且癥狀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者;伴有腫瘤、肝腎衰竭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不愿意參與此次試驗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guī)治療, 主要內(nèi)容包括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鈣離子抗結劑等。治療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服用瑞舒伐他汀, 1次/晚, 服用劑量為10 mg/次。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服用氟伐他汀, 服用1次/晚, 劑量為40 mg/次。所有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8周,經(jīng)過治療后, 分別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以及C反應蛋白水平, 觀察兩組患者心絞痛改善情況。指標測定方法為采血前12 h禁食, 早晨采取3 ml血液, 離心后檢測LDL-C、HDL-C以及C反應蛋白水平。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 下移的ST段和倒置的T波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 心電圖改善明顯;無效:患者心絞痛發(fā)作頻率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對比 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前LDL-C、HDL-C以及C反應蛋白水平分別為(4.12±0.53)nmol/L、(1.03±0.12)nmol/L、(5.32±1.02)nmol/L, 治療后臨床指標分別為(1.20±0.11)nmol/L、(1.87±0.05)nmol/L、(0.91±0.15)nmol/L;對照組治療前LDL-C、HDL-C以及C反應蛋白水平分別為(4.15±0.55)nmol/L、(1.02±0.13)nmol/L、(5.28±1.23)nmol/L, 治療后臨床指標分別為(1.79±0.21)nmol/L、(1.41±0.15)nmol/L、(1.87±0.23)nmol/L。從上述指標可以發(fā)現(xiàn), 治療前兩組臨床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指標都顯著改善, 且治療組患者改善的情況更好,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所有患者在治療結束后, 經(jīng)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 治療組顯效45例, 有效27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96.0%, 對照組顯效、有效和無效分別為26例、30例和19例,總有效率為74.7%, 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硬化的重要誘因, 引起患者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他汀類藥物屬于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OC)還原酶抑制劑, 部分結構能夠同HMG-CoA競爭同酶的活性部位相結合, 從而具有了抑制HMG-CoA還原酶和膽固醇合成的功效, 使膽固醇的水平顯著降低[3]。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 他汀類藥物種類繁多, 在進行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選取合適的藥物[4]。本文試驗中, 治療后, 治療組患者的臨床指標顯著好于對照組,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0%高于對照組的74.7%(P<0.05), 充分證明理論瑞舒伐他汀療效要顯著好于氟伐他汀。
綜上所述, 瑞舒伐他汀作為新型、高效安全的他汀類藥物, 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效果顯著, 值得廣泛應用。
[1]閆玉成.瑞舒伐他汀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 9(25):296-297.
[2]張香素, 史彩萍, 饒勝國.氟伐他汀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山東醫(yī)藥, 2010, 50(49):38-39.
[3]姚衛(wèi)鋒, 陳新軍.瑞舒伐他汀冠心病患者降脂療效觀察.當代醫(yī)學, 2010, 16(31):144-145.
[4]張建華.瑞舒伐他汀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療中對心室重塑的影響.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0, 8(5):112-1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01
2015-04-29]
136200 吉林省遼源市婦嬰醫(yī)院
【關鍵詞】瑞舒伐他汀;氟伐他??;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