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馬鳳霞
? 綜述 ?
女性冠心病危險因素及健康指導
李明明,馬鳳霞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钱斀駠乐赝{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冠心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女性患者因其有雌激素保護作用,一直被視為冠心病低危人群,因此對女性患者的研究較少[1]。近20年來,隨著醫(yī)學科學的進步和冠心病常識的普及,男性患者的病死率不斷下降,而女性卻在上升[2]。因此,對女性冠心病患者進行科學的健康指導,提高女性健康水平是有意義的。針對女性冠心病患者這一特殊群體,既要重視疾病本身的治療,又要針對不同致病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進行合理的健康指導。
1.1 年齡、絕經(jīng)傳統(tǒng)觀點認為,女性冠心病發(fā)病時間比男性平均要晚10~15年,45歲前女性患病率明顯低于男性,45歲后女性患病率逐年增高,是因為絕經(jīng)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作用后,女性常暴露于冠心病的危險中[3]。絕經(jīng)是女性不可控制的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絕經(jīng)后婦女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比絕經(jīng)前上升了4倍,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絕經(jīng)后女性發(fā)生冠心病的重要原因[4]。絕經(jīng)后女性冠心病發(fā)病率增加,至60歲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沒有明顯區(qū)別。近期研究表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男性一樣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3]。尤其是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吸煙(包括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等危險因素的人群,發(fā)病年齡更是明顯提前[5]。
1.2 肥胖肥胖是動脈硬化早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肥胖不僅增加冠心病的風險,也使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的風險增加。Wise研究結(jié)果顯示,女性超重的發(fā)生率低于男性,而肥胖的發(fā)生率卻高于男性。肥胖會加重心臟負擔,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6]。因此,控制體重是防止冠心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3 血脂異常血脂代謝紊亂是冠心病的一個重要易患因素。而女性血脂和男性存在差異,已有學者提出三酰甘油(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與女性冠心病的發(fā)生有關(guān)。絕經(jīng)前女性的HDL較男性高5~10 mg/L,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低于男性,絕經(jīng)期后LDL-C和TG開始升高、HDL降低,到了65歲以后其水平常超過男性[7,8]。
1.4 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最危險因素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對冠心病發(fā)病和預后的影響存在性別不同,女性糖尿病患者更加嚴重。有報道顯示女性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冠心病的幾率是同齡非糖尿病患者的8倍,而男性僅為3倍[9]。
1.5 高血壓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是正常血壓的2.8倍,一般認為高血壓病患者發(fā)生冠心病后死亡率高,預后差[10]。為了明確高血壓對女性冠心病的影響,在1997~2002年,科研人員進行了一項名為“上海女性健康研究”的科研活動,該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血壓在正常高值(130~139/85~89 mmHg)(1 mmHg=0.133 kPa)者冠心病病死率顯著升高[11]。
1.6 吸煙吸煙是女性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尤其是50歲以下的女性[12,13]。有證據(jù)顯示,心肌梗死發(fā)生風險與尼古丁攝入量呈正比[14],每天吸1~4支煙可使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升高20%~30%[15]。與男性吸煙者相比,女性吸煙者更易發(fā)生心肌梗死[16],且吸煙+口服避孕藥對血栓形成和冠心病有協(xié)同作用[17],其患冠心病風險較兩者皆無者約高30倍[18]。女性吸煙人群的下降幅度明顯低于男性,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這一情況更為嚴重。
1.7 社會心理因素社會支持不足的男女患者預后較差,但對女性的影響更大。女性更易出現(xiàn)社會孤立及抑郁[19]。抑郁癥對冠心病的影響是近年來得到諸多學者的廣泛認可。
2.1 針對危險因素的健康宣教
2.1.1 年齡、絕經(jīng)是女性不可控制危險因素。45歲女性處于圍絕經(jīng)期,針對這一特殊人群要進行早期科學健康指導,進行綜合防治。包括生活方式和主要危險因素干預及藥物預防,對提高女性健康水平是非常必要。
2.1.2 肥胖女性體質(zhì)指數(shù)(BMI)19~24為中度,25~29為超重,29~34為肥胖。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為就診的女性患者計算出體質(zhì)指數(shù),并告知其目前BMI水平,指導合理飲食(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高維生素飲食,限制酒、蔗糖食物的攝入)。每日脂肪攝入低于總熱量的30%,膽固醇低于300 mg/d[20]。每日鈉鹽的攝入要小于6 g[21]。根據(jù)病情及身體耐受情況制定運動計劃,以不過多增加心臟負擔,不引起不適為原則,進行適當有氧運動,如快步走、保健操、韻律操等,使運動時的心率=170-年齡,3~4次/周,每天運動不超過1 h[22]。
2.1.3 血脂異常目前,對血脂異常的診斷主要依靠血脂四項水平的檢查。主要治療手段是依靠藥物,特別是他汀類是治療血脂異常最常用的藥物[23]。指導絕經(jīng)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定期檢測血脂、肝功和肌酸激酶,遵醫(yī)囑服用他汀類藥物,可大大降低冠心病患病率。有研究表明,睡前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可能產(chǎn)生最大的降膽固醇的效果。此外,降脂藥物的最大副作用是會引起肝酶和肌酶的升高,需加強宣教,定期復查血脂、肝功等。
2.1.4 糖尿病女性發(fā)生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另一個重要高危因素就是飲食結(jié)構(gòu),多數(shù)女性喜歡高糖高脂食物,又缺乏運動,造成糖代謝異常[24]。在臨床上及時發(fā)現(xiàn)糖尿病,科學控制血糖,積極做好一級預防,可控制冠心病的發(fā)生。絕經(jīng)后女性每年查血糖一次,如空腹血糖在6~7 mmol/l,即應該控制每日進食量[25]。飲食指導:控制糖分的攝入量,減少脂肪熱量占總熱量的比例,增加復合碳水化合物。對于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指導正確的皮下注射方法,督促患者養(yǎng)成定期監(jiān)測血糖的習慣。
2.1.5 高血壓血壓水平隨年齡的增長有升高趨勢,65歲以上的老年女性中有55%患高血壓病。絕經(jīng)前的女性如患有高血壓會使冠心病的機率增加[26]。指導正確測量血壓并記錄血壓水平,對于預防和治療高血壓有很大的益處。對高血壓患者,堅持長期服藥,監(jiān)測血壓變化,防止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每日食鹽攝入量在3~5 g為宜。
2.1.6 吸煙研究顯示,我國女性煙民特別是55歲以上吸煙人數(shù)較多,已構(gòu)成吸煙群體。吸煙會使絕經(jīng)前雌激素水平降低,LDL-C增加,HDL-C降低,損害血管內(nèi)皮細胞[27],使冠心病發(fā)生率增加。然而這個群體遠遠少于男性,而被動吸煙女性的人數(shù)卻遠超男性,被動吸煙的女性患冠心病的危險性是不吸煙女性的3倍以上,需加強全民禁煙健康教育。
2.1.7 社會心理因素護士協(xié)助醫(yī)生做好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導對心血管疾病的康復大有益處。進行心理疏導,耐心傾聽、仔細解釋和精神上的鼓勵,以及緩解情緒的放松療法和音樂療法[23],可明顯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
2.2 針對臨床特點的健康宣教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且更富有心理和感情色彩。她們很少出現(xiàn)胸痛這類典型癥狀,而多表現(xiàn)為胸背部刺痛、悶痛或放射痛等,疼痛的時間比較長,其發(fā)病與勞累的關(guān)系也不明顯[28]。有些患者甚至無胸痛癥狀,而表現(xiàn)為:頭暈、失眠、煩躁、不明原因的停經(jīng)、腹痛、腹脹、噯氣、惡心等[29]。在臨床中,我們對患者的不適要更加重視,避免病情延誤。
目前我國女性冠心病患者在預防或治療的效果不如男性患者。女性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疾病的患病率高,而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及達標率低。女性冠心病比男性發(fā)病年齡晚、患病率高、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癥狀重、預后差等獨特性。2007年《女性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提出,綜合防治,包括生活習慣和主要危險因素干預及藥物預防。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吸煙者戒煙,減肥,有效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體質(zhì)指數(shù),每天至少30 min的運動,根據(jù)危險分層口服藥物進行治療[30]。
總之,對圍絕經(jīng)期女性要進行冠心病風險意識教育,針對年齡不同及危險因素不同的女性,進行危險分層,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的改變及必要的藥物干預,全方位控制危險因素。
[1] 王麗杰,劉凡. 非絕經(jīng)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相關(guān)危險因素及其冠脈病變特點分析[J]. 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11):1036-8.
[2] Elsaesser A,Hamm CW.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 risk of being female[J]. Circulation,2004,109(5):565-7.
[3] 田然,張抒揚,田莊,等. 未絕經(jīng)女性患者冠狀動脈事件臨床特點分析[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4):334-7.
[4] 臧敬,劉潔石,孫桂琴,等. 女性冠心病的危險因素[J]. 中國實用醫(yī)學,2010,5(10):254-6.
[5] 李菁,鄭金剛. 女性冠心病危險因素分析[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12,33(1):31-5.
[6] 吳壽嶺,寧田海,林金秀,譯. 高血壓病學[M]. 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8.
[7] Nanette K W enger Education and debat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 older woman’s major health risk[J]. BMJ,1997,315(7115):1085-90.
[8] 汪芳,李建齋,何青,等. 膽固醇正常的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特點[J].中國醫(yī)刊,1999,34(3):28-9.
[9] Levitzky YS,Pencina MJ,Dagostino RB,et al. Impact of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 J Am Coll Cadiol,2008,51(3):254-70.
[10] 王京媛. 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與生活質(zhì)量的相關(guān)因素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2):62.
[11] Dorjgochoo T,Shu XO,Zhang X,et al. Re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components and categories and all-cause,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in urban Chinese women: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J]. J Hypertens,2009,27(3):468-75.
[12] No authors listed. Women,smoking: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 Executive summary[J]. MMWR Recomm Rep,2002,51(RR-12): i-iv;1-13.
[13] Center for disease Contorl and Prevention(CDC). Tobacco use-United States,1900-1999[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1999,48(43):986-93.
[14] Sauer WH,Berlin JA,Storm BL,et al. Cigarette yield and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etion in smokers[J]. Arch Inter Med,2002,162(3):300-60.
[15] Willett WC Green A,Stampfer MJ,et al. Relative and absolute excess risk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women who smoke cigarettes[J]. N Engl J Med,1987,317(21):1303-9.
[16] Nyboe J,Jensen G,Appleyard M,et al. Smoking and the risks of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Heart J,1991,122(2):438-47.
[17] Castelli WP. Cardiovascular disease:pathogenesis,epidemiology,and risk a-mong users of oral contraceptives who smoke[J]. Am J Obstet Gynecol,1999,180(6Pt2):S349-S356.
[18]溫加等,史密斯,貝內(nèi)特. 吸煙對婦女的危險[M]. 西氏內(nèi)科學,1995:56-60.
[19] Frasure-Smith N,Lesperance F,Talajec M. Depression and 18-month prognosi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1995,91(1):999-1005.
[20] 薛晶,張艷梅.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與護理干預[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8,14(29):3101-2.
[21] 連蘭香,潘毓芬,陳淑惠. 冠心病病人的健康宣教[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0):4101.
[22] 梁霜. 綜合護理干預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5):2112-3.
[23] 李志紅,劉琦. 絕經(jīng)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護理與健康指導[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0,16(30):3707-8.
[24] 葉秋贊,呂瑾瑜,馮琳.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J]. 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5(29):4158-9.
[25] 阮麗芬,李淑儀,郭帶娣,等.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主動脈內(nèi)球囊反搏術(shù)的全程護理[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15(4):289-91.
[26] 劉國仗,黨愛民. 高血壓與冠心病[J]. 中國循證雜志, 2001,16(5):393-4.
[27] 張秋娟,曾麗歡,嚴燕雅,等. 女性冠心病臨床特點與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11(3):244-5.
[28] 賈林,宋敬平. 男性與女性冠心病的臨床特點分析[J].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0,29(8):61.
[29] 臧敬.女性冠心病的臨床特點[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0):59-60.
[30] 古麗娜.阿不都拉,安英. 女性冠心病的診治及預防[J]. 地方病通報,2010,25(4):101-2.
R541.4
A
1674-4055(2015)03-0421-02
2014-11-15)
(責任編輯:田國祥)
100700 北京,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心血管研究所一區(qū)
10.3969/j.1674-4055.2015.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