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嫻 平付敏 智華
延伸護理服務是為有醫(yī)療護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醫(yī)療護理、康復促進、健康指導等服務,是住院護理服務的延伸[1]。為提高冠心病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解決出院后的健康問題,對于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率,縮短平均住院天數,降低醫(yī)療費用和衛(wèi)生服務成本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2]。因此,本研究以為冠心病患者提供個體化、??苹由熳o理服務為出發(fā)點,研究延伸護理模式對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以期為探尋冠心病患者新的自我管理能力模式提供數據參考和科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法,將2013年1~6月某市1所三級甲等醫(yī)院心血管內科31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56例。男135例,女177例;年齡37 ~79,平均年齡(59.93 ±2.015)歲;確診冠心病時間:5~30年;介入史:有介入史73例(23.3%),無介入史239例(76.7%)。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入院后診斷為冠心病患者;(2)語言表述清楚;(3)能正確理解問題并回答,且自愿參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試驗及調查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服務模式;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延伸護理服務。出院后8周由研究者本人采用統一指導用語,向研究對象解釋調查目的及意義,征得同意后,采用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12份,回收有效問卷298份,有效回收率為95.51%。
1.2.2 調查內容:該問卷為自行設計,并進行了30個小樣本預實驗,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α為0.82;內容效度為0.81。問卷由兩部分構成:①一般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患者年齡、性別、婚姻狀態(tài)、職業(yè)、文化程度、醫(yī)療付費方式、個人月均收入;②自我管理知識:主要內容包括飲食管理、家庭自救管理、運動與不良嗜好管理共3個方面,19個條目。采用反向計分法,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差。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識知曉率比較 出院后試驗組自我管理相關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2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識知曉率 n=156,例(%)
2.2 2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 出院后試驗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3.1 實施延伸護理服務個體化的意義 世界范圍內,經濟上發(fā)達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關注到患者出院如果能繼續(xù)給予延伸護理,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深受患者和家屬的歡迎和滿意[3-5]。國內研究顯示,大多數住院患者出院后迫切希望能繼續(xù)得到專業(yè)的護理,但專業(yè)護理需求因人力資源和技術水平等原因得不到滿足。在我國現有的國情下,護理服務進入患者家庭的開展主要集中在社區(qū),但是,在醫(yī)院與社區(qū)的雙向轉診時因轉診機制的不完善會出現患者轉診渠道不順暢、不規(guī)范,使患者的安全受到影響,這與以下幾方面原因有關:(1)社區(qū)只對危急重癥患者積極向上級醫(yī)院轉診,而上級醫(yī)院缺乏將恢復期的患者轉回社區(qū)治療;(2)社區(qū)醫(yī)護人員有限、相關知識缺乏,不能較好的保障患者安全,導致患者不愿回到社區(qū)醫(yī)院進一步康復治療;(3)社區(qū)部門不能及時獲知患者的病情信息,不能及時進行隨訪護理,因此不能滿足出院患者的護理需求。為了適應中國患者的需求,目前延伸護理模式是由患者在住院期間的病區(qū)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進行出院后的延續(xù)護理,包括責任護士進行電話隨訪、主管大夫進行電話隨訪以及醫(yī)護人員上門服務等方式免費實施延伸護理,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隨訪人員熟悉患者的病情,專業(yè)知識扎實;但缺點是病區(qū)工作繁忙,醫(yī)護人員很難抽出上班時間對患者進行隨訪,或者是往往由于時間緊迫,不能達到詳細講解的效果,且易造成醫(yī)護人員身心勞累。在國外和中國香港地區(qū),醫(yī)院都設有正式的社區(qū)康復中心,由全科醫(yī)生和志愿者組成的醫(yī)護團隊為出院患者實施延伸護理工作,同時降低了醫(yī)院成本,取得了最好的社會效益,更能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因此,成立專科團隊的延伸護理團隊,對提高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迫在眉睫。本研究根據專門設立了心血管疾病延伸護理服務小組,利用專職護理人員實施延伸護理服務,緩解了部分患者就醫(yī)難的困境。同時,也可以緩解病區(qū)的隨訪壓力和接受咨詢的壓力,讓醫(yī)護人員能安心在病房工作,為住院患者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表2 2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 n=156,±s
表2 2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 n=156,±s
組別 飲食管理(滿分30)家庭自救管理(滿分40)運動與不良嗜好管理(滿分30)28.32 ±3.11 36.78 ±4.61 29.37 ±3.89對照組 20.13 ±5.68 21.35 ±5.69 15.36 ±3.71 χ2值試驗組3.135 2.117 3.012 P值0.001 0.003 0.008
3.2 延伸護理服務個體化應用于冠心病患者效果分析。
3.2.1 提高自我管理相關知識知曉率:試驗組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與以下原因有關:①試驗組采用延伸護理服務;②針對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個人理解能力、接受新知識能力不同,要求護士在宣教時因人而異,實施個性化宣教;③形式豐富多樣:如文化程度低、年齡大、接受能力差的患者采用圖片宣教,并反復強化,直至其真正掌握。對于文化程度高、年齡較小且接受能力強的患者可發(fā)放疾病相關知識資料,自行閱讀,護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患者掌握知識情況。
3.2.2 提高患者飲食、家庭自救及運動與不良嗜好管理能力:試驗組患者飲食、家庭自救及運動與不良嗜好管理能力得分比對照組高,這與采取護理延伸服務模式密切相關。我院在心血管內科病區(qū)設專職護理人員(延伸護理服務專職護理人員必須是大專以上學歷,取得主管護師職稱,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在心血管內科工作至少3年),對冠心病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或上門隨訪。在電話隨訪中遇到不能解決的護理問題時,記錄并告知該患者住院期間的主管醫(yī)生,必要時與醫(yī)生上門追蹤隨訪,切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對照組之所以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較低,可能于部分患者出院后治療依從性下降,主要表現在服藥,飲食控制、家庭自救、合理運動安排與不良嗜好管理。延伸護理可通過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使其自覺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提高患者自控能力。
延伸護理服務個體化能夠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尤其在飲食、家庭自救及運動與不良嗜好管理能力3個維度。延伸護理服務個體化護理擴展了冠心病護理服務的范疇,實現了冠心病護理的持續(xù)性和延伸性,保證了患者在出院后能夠得到專業(yè)支持和幫助,是一種先進有效的延伸護理服務模式。盡管本研究中試驗組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但由于本研究只對156例患者進行干預,且時間僅為2個月,故只能說明延伸護理服務個體化可起到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即時效應,而遠期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延伸性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12〕號).2012.
2 謝鳳蘭.延伸護理服務部專職工作崗位的設立及實踐.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7-49.
3 Charles E.Discharge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an act of care.Rev Infirm,2002,16:34-35.
4 Dana SN,Wambach KA.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an early discharge home visit program.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03,32:190-198.
5 McMurray JL.The high-risk infant is going home:what now.Neonatal Netw,2004,2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