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華
教材簡析: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一封是張國強同學寫給柯巖的信,他認為同學們嫉妒他獲獎,因而疏遠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寫信向柯巖老師討教,希望得到柯巖老師的幫助。一封是柯巖老師的回信,她在信中通過合理的推斷,分析了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告誡張國強: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才能飛快地進步。張國強在信中提到的問題,是學生在生活中時??赡苡龅降?,因此,這篇課文對學生思考自己的成長問題有著普遍性的指導意義。教師要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chǔ)上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么”來展開討論,并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形成有效互動。同時,根據(jù)課文后面的提示,讓學生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揭示課題
1.回顧舊知。
師:同學們,數(shù)學中用來測量長度的單位有哪些?你們知道古時候人們用來測量長度的單位有哪些嗎?(出示實物,介紹尺和寸的相關(guān)知識。)
2.故事激趣。
《尺和寸的故事》
在一個賣布的商店里有一把尺子。一天晚上,尺大哥對寸小弟說:“你看你,那么小,每天跟在我的后面,什么用也沒有,我真不知道人們要你干什么?”寸小弟難過地說:“其實我也有我的用處,只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
“閉嘴!沒用的東西??鞆奈业囊暰€里消失。”尺大哥憤怒地吼道。寸小弟傷心地從尺子上離開了。
第二天,有客人到布店內(nèi)買布,客人要買六尺三寸紅布,七尺六寸白布,九尺四寸花布。這下可讓尺大哥犯了難,心想:整尺的布好辦,可幾寸的布怎么量呢?要是寸小弟在就好了。
3.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小故事,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各抒己見,初步感知課題的寓意。)
4.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shè)計意圖:現(xiàn)行的數(shù)學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刪除了長度單位中尺和寸的認識和學習,而文中蘊含的道理又和這兩個長度單位息息相關(guān),因此,教學中加入尺寸方面的知識介紹,能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題作鋪墊。同時,通過小故事的啟發(fā),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能初步感知課文所蘊含的道理,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chǔ)。
二、自主閱讀,感知內(nèi)容
1.自讀課文。
(1)借助工具書自學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2)了解課文寫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來寫的?(引導學生認識第一封信是張國強同學向柯巖訴說自己的苦惱;第二封信是柯巖為張國強同學提出解決煩惱的辦法和意見。)
2.認識柯巖。
介紹柯巖:(出示圖片資料)柯巖,滿族人,當代詩人,作家。1929年生于河南鄭州,1949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從事多種文學形式的寫作,已出版專著50余部。最著名的詩歌有《周總理,您在哪里》??聨r原名馮愷,柯巖是她的筆名。關(guān)于這個筆名,柯巖解釋道:“我們中國的古代人把綠綠的小樹稱之為柯;巖呢,當然是大大的堅硬的石頭。巖石上是很難長出樹來的,因此,凡是能在巖石上成活的樹,它的根須必須透過巖石的縫隙尋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須加倍地頑強……我取它做我的筆名,因為我知道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決心終生根扎大地,終生奮力地攀登,從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巖石上的小樹那樣富有生命力?!?/p>
3.學習生字。(出示生字、生詞,學生開火車讀,齊讀。)
4.理解詞語。
師:課文中還有一些常用俗語和佳詞,相信細心的同學一定能結(jié)合詞語的意思在課文中找到它們。(出示詞語意思,讓學生根據(jù)意思找出文中相應(yīng)的詞語。如:紅眼病、碰釘子、摔跟頭等。)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是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旋律,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放手讓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閱讀,認識本課生字詞,為深入自學進行鋪墊;同時通過認識柯巖,激發(fā)學生向名人學習,為更好地領(lǐng)悟課文內(nèi)容奠定基礎(chǔ)。
三、深入思考,明白道理
1.品讀張國強同學的信。
(1)自讀課文,畫出張國強同學敘述“苦惱”的句子。(2)思考問題?!皬垏鴱娡瑢W為什么要給柯巖老師寫信?信中他敘述了哪些苦惱?”(同學嫉妒張國強獲獎,因而疏遠他,這讓張國強感到寂寞,不知道怎樣才好,所以他就給柯巖老師寫信,在信中敘述了自己的苦惱。)
2.聯(lián)系生活談看法,說體會。(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討論交流個人的見解。)
3.品讀柯巖老師的回信。(1)默讀課文,思考問題??聨r老師如何看待張國強提出的這些問題?(①對張國強獲獎表示祝賀,并推測出他是個活潑、聰明的孩子,是個能與人和睦相處,平等交流的好孩子。②合理分析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引導張國強尋找自身的不足。③以自己的經(jīng)歷告誡張國強: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2)交流互動??聨r老師在回信中還敘述了一些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這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進行總結(jié)。課件出示:柯巖飽含深情地講述自己的成長歷程,潛移默化地向張國強滲透自己與人相處的方法;要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交朋友要知心交心,患難與共,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4.拓展延伸,明白道理。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課文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來作題目。(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感知課題所蘊含的道理。)
設(shè)計意圖:略讀課文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重點讓學生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教學中設(shè)計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交流加深對柯巖老師的回信的理解,從中受到教育。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幫助學生認識并掌握書信的書寫格式。
四、討論交流,掌握方法
1.討論交流。(1)寫信有哪些好處?①可以用書信與外溝通;②不好意思說出來的話,可以用書信表達;③有時候見字如見人,書信讓人有溫暖的感覺等等。(2)學生觀察分析兩封信的書寫格式,討論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小結(jié)歸納。課件出示信的書寫格式。(1)稱呼。把對方的稱呼寫在第一行,頂格,后面加上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2)正文。開頭空兩格,通常是先寫問候的話。如果說的事多,就應(yīng)該分段寫,寫完一件事情再寫另一件事情。每段起行空兩格,轉(zhuǎn)行頂格。(3)結(jié)尾。正文完了,結(jié)尾應(yīng)該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應(yīng)該緊接正文之后,或單獨占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工作順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頂格寫。(4)署名。結(jié)尾寫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5)日期。日期可以寫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寫。
3.介紹信封。課件出示信封格式,學生觀察后討論交流。(1)在信封的第一行寫收信人的地址。字跡要工整,地址要詳細。寫地址要由省、市、縣、一直寫到區(qū)、街和門牌號碼。如果是寄到農(nóng)村,還要寫上鄉(xiāng)名和村名。在信封的左上角的六個方格里填上收信人所在區(qū)域的郵政編碼。(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間寫收信人的姓名??梢愿鶕?jù)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寫“同學收”或“先生(女士)收”等。(3)信封的第三行寫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的六個小方格里填上寄信人的郵政編碼。
設(shè)計意圖:書信作為一種從古到今的通訊方式,曾經(jīng)被人們所依賴。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飛速發(fā)展,書信已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書信依然有著無窮的魅力。因此,教學時,引導學生對書信優(yōu)點的探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作興趣,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書信的書寫格式,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五、隨文練筆,課外延伸
1.啟發(fā)談話。張國強收到并閱讀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以后,對他會有什么啟發(fā)?他會打算怎么做呢?(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
2.隨文練筆。假如你就是張國強,你該如何給柯巖老師寫封回信匯報一下自己的想法呢?(學生寫回信。)
設(shè)計意圖:通過給柯巖老師寫回信,既能促使學生再次深入地閱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有利于學生掌握書信的書寫格式。
◇責任編輯: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