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麗
摘 要: 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讀”的漸進,那么,學生朗讀能力才能提高。只有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才能在語文學習中發(fā)揮不可估價的作用。
關鍵詞: 朗讀 小學語文教學 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語文課堂教學應以學生讀書為主,葉圣陶先生曾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崩首x,作為一種最基本的教學手段,是將書面語言轉化為發(fā)音規(guī)范的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它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課文內(nèi)容,領會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論哪個年級,不論哪種版本的教材,每一篇課文后面的第一項練習就是朗讀課文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墒窃谡n堂上,學生讀書的熱情不是很高,齊讀時濫竽充數(shù),個別讀時寥寥無幾,讀書的語調(diào)各有千秋,聽得人很吃力,很無奈。尤其我在小學定崗后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一篇課文時,時常把一個句子讀破,而且不注重語調(diào)。我很想教好他們,希望通過正確的評價,提高他們朗讀的興趣。由此可見,通過朗讀,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為立體的聲音,使文字表達的內(nèi)容具體可感。不僅如此,在朗讀過程中,文章的風采格調(diào)、邏輯脈絡、語言表達方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加強朗讀訓練,有助于學生積累詞匯句式、發(fā)展智力、提高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更可以讓學生從中受到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朗讀有助于小學生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應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識字、識詞。反復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qū)的學生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表達觀點,抒發(fā)感情,從而發(fā)展語言。
二、朗讀有助于加深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幾乎每篇課文后面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皶x百遍,其義自見”,這充分說明了讀的重要性。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老師講解、分析為主。因為怕學生的朗讀課文占用時間,把該講的重點內(nèi)容講不完,所以忽略讓學生朗讀、自己理解,而是老師一味地講,灌輸、講解,讓學生機械地聽和接受。這樣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枯燥無味。雖然該講的都講了,但效果甚微。2014年9月我有幸又一次聆聽了趙介平院長一行的朗讀培訓后,我想:如果讓學生自己多讀幾遍課文,那么學生不但可以把一些內(nèi)容簡單的地方理解清楚,還可以把整篇文章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系統(tǒng)了解。老師把重點內(nèi)容加以強化,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更加深了印象,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容易。比如,精讀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教材上的閱讀材料學習詞匯和句法,從而提高理解能力。因為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這并不是教師在課堂里所能解決的。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課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語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識,弄清語言各層次之間的制約關系,幫助他們正確預測,有效推理。教師可以靈活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反饋閱讀理解的情況。
三、朗讀有助于小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同時想象力也是創(chuàng)新思維最重要的東西,它是一種酶,能夠活化知識。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可對課文情節(jié)進行補描,可對故事結尾進行推理,也可對文章細節(jié)進行拓展等,讓學生根據(jù)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想象,讓學生在思維的天空中盡情翱翔。如教學《孔明借箭》一課時,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果魯肅把諸葛亮要他幫忙借船之事告訴周瑜,那么事情的結果又怎樣呢?如果那天不發(fā)大霧,那么諸葛亮又會怎樣呢?這樣精心地為學生鋪設求異思維的路徑,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就能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zhì)。也可以把古今中外的好書變成學生的語文課本,鼓勵學生從大量的課外讀物中汲取更豐富的營養(yǎng),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在書的海洋里徜徉,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讀書、自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習慣。
四、朗讀有助于小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載體,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例子?!保ㄚw景瑞語)教材中的課文篇數(shù)雖然有限,但是是學生積累和吸收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的主要窗口。現(xiàn)行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例有許多是大師級的名篇佳作,文質(zhì)兼美,屬于經(jīng)典作品,有一定的蘊涵和深度,經(jīng)得起吟詠和品味;教材中還有一些極具時代特點和現(xiàn)代意識的作品,這些作品能讓學生接受現(xiàn)代文明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憑借它可以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憑借它可以向?qū)W生傳授語文知識,積累知識;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憑借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總之,上好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
另外,朗讀有助于小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提高。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文質(zhì)兼美的名家名篇,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豐富雋永的材料。朗讀要分兩步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減字,不讀破詞句,把句子讀通順。反復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對語氣的把握能力,指導對疑問、感嘆、贊嘆、驚訝、憂傷、難過、悲痛、激動等不同語氣的把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段靖娜.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新課程學習,2011(09).